汤炳权为逾七百亿美元顺差找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13:59 南方日报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进一步开放市场 积极扩大进口

  本报讯 “要理性辩证看待外贸顺差过大问题。”昨天,常务副省长汤炳权代表在广东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时表示,加工贸易顺差大总体是好事,广东应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开放市场,积极扩大进口。

  溯源

  外贸顺差形成有外因和内因

  外贸顺差过大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焦点,以致于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和“中国威胁论”四起,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陡增。作为“世界工厂”和出口重镇的广东、深圳更是受到不小压力,今年广交会上“中国制造”价格下跌就是信号,让一些企业哭笑不得。

  这绝非危言耸听。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外贸顺差达1774.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74%。其中,广东省外贸顺差766.9亿美元,增长58.6%,占全国外贸顺差总额的43.2%。其中,尤以加工贸易为最,顺差达706.6亿美元,增长21.8%,占全省外贸顺差总额的92.1%。

  对于外贸顺差的形成原因,汤炳权指出,国际产业转移及相应的顺差转移,是我国顺差扩大的外因。顺差常态化也与我国出口能力显著增强有密切关系。工业化加速和内需相对不足,造成了对出口的较高依赖,是顺差扩大的内因。

  他认为,其它一些因素也“虚增”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比如我国平均工资仅为发达国家1/30左右,资源和环保成本少投入或不投入现象非常普遍,使部分出口产品没有充分反映国内的综合成本,对顺差增加有一定影响。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制造业快速发展时期,工业生产增长将超过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外贸必然产生顺差。而从2002年以来投资每年增速均高于30%,制造业产能扩张一方面形成了进口替代,另一方面也使部分企业不得不寄望于国际市场找出路,从而推动外贸顺差快速增长。”

  判断

  加工贸易顺差大总体是好事

  外贸顺差过大究竟是“老虎”还是“绵羊”?各种看法不绝于耳。在汤炳权看来,应该理性辩证看待这一问题。他首先指出,外贸顺差过大是发展中、前进中的问题。我国外贸由逆差转为顺差,是我国经济实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结果和重要标志,是我国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多年来,我国尤其是我省加工贸易顺差一直远远高于总顺差,于是出现了对加工贸易的各种指责。不少外资企业表示,担心政策风向改变。对于这个问题,汤炳权认为,“加工贸易顺差大,总体上讲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他表示,在国内加工和配套增值后出口,必然形成顺差。而加工贸易增值率越多、加工链条越长、我国获益越多,则顺差越多。“加工贸易顺差量大,一方面说明这是顺差的国际转移,证明我国的贸易利益是与世界分享的;另一方面,如果把加工贸易看成摩擦之源,似乎加工贸易顺差越少越好,就明显有失偏颇,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不一致。”

  出路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进口

  “外贸顺差问题的症结不是出口太多,而是进口相对太少”,如何促进外贸平衡协调、又好又快发展,汤炳权提供了一套应对的“锦囊妙计”。

  他说,首先,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实现外贸增长速度方式由创汇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提升广东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层次和地位。这包括:努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机电产品等出口;扩大急需的

能源、重要原材料、高新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培育一批大型外经贸企业集团;推动加工贸易扎根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向中高端产品或研发设计、物流配送等环节延伸和发展;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动计算机软件、国际电信、金融、远洋运输等领域的服务外包。

  其次,进一步开放市场,积极扩大进口。当前开放的重点是:对竞争力较强的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适当降低关税水平,特别是少数垄断行业要扩大开放;扩大服务业开放,增加服务进口;通过自由贸易区和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进口的重点是国内短缺资源、先进技术设备、重大装备,适度扩大重要战略资源储备。

  在谈到“完善外贸政策与服务体系,做到进、出口并重”的对策时,汤炳权表示,我国现行出口政策包括

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都是符合WTO规则和国际通行做法的中性化政策,目前已不存在构成WTO规定的带有专向性的全国性出口补贴政策,但局部地区和行业还有不规范之处需要清理。

  他还说,完善产业和创新政策,促进进出口平衡,完善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校正外部失衡与调整内部失序紧密结合,也是破解外贸顺差过大的方法。

  特派记者 徐林 严丽君 戎明昌 谢思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