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百年民族电力品牌形象芜湖诞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10:41 中国电力新闻网

  “明远电力”芜湖诞生

  ——第一部百年民族电力品牌形象史问世

  本网通讯员 李贵

  2006年,是安徽芜湖"明远电力"的百年华诞。

  当年,徽商吴兴周先生带着经商的盈余,汇同乡的财力,选址芜湖创办了安徽省最早的"明远电灯有限公司",取名明远,寓意"光明到永远",系全国第六家电厂。这是民族电力工业点亮江淮大地的第一盏明灯,也是安徽近代工业的一件盛事,更是百年明远人为安徽电力史谱写的光辉篇章。论用电的历史,安徽芜湖算不上中国的NO1,但是能够确保"百年民族电力品牌"的延续至今,全国独此一家。

  为了隆重纪念安徽有电100周年,"明远电力"品牌的继承者芜湖供电公司,秉着"树企业文化建设标杆"精神和"为中国电力史存照"的历史责任感,策划和创编了反映"明远电力"百年风雨历程的大型品牌形象史《光明到永远》。这部史集突破传统数字化专业电力志专注设备、不设人物传的窠臼,独辟蹊径地采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风貌,侧重可感性、通俗性、人文性。它从史实照片、口述历史和电视专题片三个方面构筑"形象"模块,发掘和整理了一批罕见的史实资料,形象化地记录明远几代人艰苦创业的历史,弘扬了"光明到永远"的价值理念,完整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电力百年人文发展史的脉络。尤为重要的是百年明远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电力发展的全过程:民族资本私营发供电统一的经营模式、日本帝国主义强权掳掠的霸营方式、公私合营混合经营模式、发电与供电分营时期、国有企业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

  表面上看,芜湖供电公司是在编撰自己企业的"家谱",实质上他们更是在为中国电力发展史"修志",力图用鲜活的材料固定了这个不平凡的历程,从而为历史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编撰"百年品牌形象史",不仅是中国电力行业,也是中国工业百年企业文化建设的破冰之旅,他们在厂史通俗化普及上进行了开拓性地探索。

  百年品牌民族瑰宝

  中国有很多百年老店,比如:同仁堂、全聚德。2005年,中央电视台在宣传具有百年历史的民族文化品牌时,也将镜头对准了电力行业。他们在历史悠久、极富盛名的京津沪地区苦苦寻觅,然而一无所获,他们不禁怀疑:"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家电力品牌的统一性,只有100多年用电历史的华夏大地,是否还存在百年民族电力品牌?"然而就在失望之余,他们惊喜地发现:在过去这个颠覆、动荡而又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纪里,在长江南岸、安徽电力发源地的芜湖市,1906年由徽商吴兴周始创的"明远电力"品牌,历经艰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1882年,上海南京路亮起了中国的第一盏路灯,它的动力来自于英国人创办的上海电光公司。1904年,年仅32岁的徽商吴兴周来到上海,经同乡介绍找到新申公司的电气工程师姜忠浩。姜忠浩告诉吴兴周: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5家电厂,安徽省还没有一家。如果在芜湖投资办电厂,一定会有利可图。6月26日吴兴周在《中外日报》上发布招股创立电灯公司消息,举起民族工业办电的大旗!吴兴周将电厂所在地选在中国最早开放的口岸、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市。在同乡大力支持下,经过近3年的股本筹集,考察设计,1906年,吴兴周于城外下十五里铺,购地筹建了"芜湖明远电灯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经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注册商标是"黑白月亮"。 1908年,一排排电灯将芜湖市十里长街照如白昼。安徽最早的以火力发电的电灯公司建成发电,取名叫"明远"电灯公司,寓意"光明到永远"。厂房设计、设备安装均由德国西门子洋行承办,主要设备为两台125千瓦发电机,两座200匹马力蒸汽引擎,厂区占地40亩,发电机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吴兴周用私人资本创办公用服务事业,历经坎坷,满脸辛酸。当时芜湖民风尚未开化,人们对电灯这种毫无来由的光亮,怀有很深的恐惧,认为让电灯照着了,会被摄去灵魂。发出来的电就是不花钱白送也没人敢用!投入的资金入不敷出。股东们纷纷要求退股,吴兴周顶住来压力,向大清银行高息举债,周息8厘,勉强支撑明远的运转。这时,芜湖工商界的风云人物章维藩找到吴兴周,说他新进了几台新式电动磨粉机,问明远可不可以架设一条专线供电?这件事让吴兴周豁然开朗,明白了寻找工业用电才是明远唯一的出路。随着工业电气化逐渐普及,明远走出了困境,成为安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然而好景不长,进入三十年代,由于遭受外国资本的打压,民族经济一片萧条,工厂商号纷纷倒闭,被称之为芜湖两个半烟囱之一的明远电厂,也处于风雨飘摇中。一年一年,吴兴周为明远呕心沥血、操劳奔波,1934年,为明远筹款的吴兴周在安庆中风瘫痪在床……屋漏更兼风和雨,1937年12月,日军侵占芜湖,明远沦入日本人之手,改名为"华中水电株式会社"。日本人通过日伪汉奸维持会,想说服吴兴周继续留在明远。吴兴周不屑与日寇汉奸为伍,挣扎着携全家愤然返回绩溪老家。1941年深秋,吴兴周病逝,享年73岁。临终前,仍然念念不忘明远!日寇霸占电厂只用不养,只损不修,造成其中一台1520瓩汽轮机叶片折断。这时日本人干脆砍掉整道叶片,把出力降到1000瓩继续运行。近八年的浩劫,明远元气大伤。前面驱虎,后有来狼。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大员无视明远电厂是属于众多股东的民营企业这一事实,竟将电厂作为日伪财产接收。原股东十分愤怒,多次上诉,1946年9月16日,明远终于回到原股东手中,并恢复了"芜湖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就在明远满怀信心要大展鸿图之时,国民政府发动了全面内战,芜湖市工商业又面临着新的灾难,沉陷进衰落状态。1948年以后,明远的年售电量陡降到了300万度以下,公司再度陷入困境。各种苛捐杂税达几十种之多,加之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私接外线,窃电成风,电厂无法承受。到1949年4月解放前夕,安徽第一家最大的民营电厂--"明远"奄奄一息。

  解放后"明远"并没有因为旧制度的灭亡而消失。在政府扶持下,明远获得了新生和发展,国家先后三次给明远贷款,进行发电机组大修。修复了日本人损坏的汽轮机叶片,使原机组的发电出力接近恢复。1952年"明远"作为全国电力企业公私合营的急先锋,成功改制。资方代表,没有接受"芜湖水电厂"的称谓,坚持厂名要用"明远"这两个字,启用了"公私合营芜湖市明远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明远开始走向全面恢复、迅速发展的时期。

  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1961年3月,集发、供电为一体的"明远电力"激流勇退,停止发电,完成了为芜湖发电和芜湖供电事业的腾飞奠基的历史使命。经水电部批复,两台发电机组拆迁至内蒙古自治区的磴口电厂,继续奉献社会。经历文革浩劫,芜湖供电人也一直没有放弃"明远"品牌的继承:1987年芜湖供电局家属安置企业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将线路器材商店命名为"明远商场",吹响了振兴明远品牌的号角。1998年成立"明远华电超市"。1999年成立"明远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当今的芜湖发电、芜湖供电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再用"芜湖明远"的字号,但是它给了芜湖供电公司三产企业可以冠名的机会。本着保护和光大民族电力品牌的战略眼光,芜湖供电公司于2005年将该公司多经企业组建成"明远集团",属下的单位一例以"明远"冠名,产业涉及电力设计安装、房地产开发、电器电缆制造、酒店宾馆等,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

  明远寓意着"光明到永远",让创始人始料不及却倍感欣慰的是--"明远"真的成为目前中国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百年民族电力品牌。芜湖供电人把明远电厂所在地"下十五里铺"改名为"明远村",已成为芜湖市永远的地名。中央电视台编导毓洪说:"建国以后,芜湖供电公司机构多次演变,但"明远"的牌子始终没有丢,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是对弘扬民族电力品牌的一大贡献"。 2005年中央电视台根据解放前明远史实摄制了专题纪实片《百年明远》。

  明远精神光照后人

  明远是安徽的启明星,明远电力的创建,标志着安徽工业进入电气化时代。安徽电力公司总经理杨宁生高度评价它的文化学意义:"它是安徽民族工业新门类;它开创了芜湖有电历史,敢为人先;它通过集资办电,创立了股份制,通过发行股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它引进设备,消化国外技术,让人们看到科学救国的希望;它有较规范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健全,运作有序;它有企业文化,注意品牌和社会影响。它的成功饱含徽商、徽文化的底蕴,是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结晶,当引以为豪!"

  "明远"不仅仅意味着荣耀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她传递了"光明到永远"的人文精神:

  一、发奋图强的民族精神。吴兴周看到范罗山洋人用电,燃起民族气节,发奋举起民族工业办电的大旗,不仅照亮了芜湖,而且点亮了安徽。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抢夺明远霸权经营,吴兴周拂袖而去,绝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表现出独步特立的民族气节。

  二、海纳百川的创新精神。传统的中国企业都是家庭式的,但是在创办明远电灯股份公司的时候,吴兴周却采用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他是民族资本尝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开拓者。同时弃用家族势力,而从上海邀请专业人士管理企业,也表明了明远人去除时弊、虚怀若谷、勇于吸纳真理的创新精神。

  三、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民族资本创办公用事业过程倍尝艰辛和磨难。作为总经理,吴兴周除要应付官僚买办和地方势力的敲诈勒索,还要为解决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事故频繁,器材短缺,煤源不足,窃电猖獗,入不敷出,债务累累等重重困难,而且由于多年发不出股息,经常遭到股东的埋怨和质问,但吴兴周义无反顾,到处奔波,为了保住明远,不惜卖掉其投资的十几个工厂商号,用毕生的心血,镂刻了"奋斗"二字!

  四、为国尽责的奉献精神。1954年,长江发生全流域型的大洪水,干堤决口60多处,淹没面积3l7万公顷,死亡3.3万人,芜湖等城市遭受水灾。当时中山路(现步行街)行船交通,毗邻的明远电厂未能幸免。明远人在洪水封门的情况下,为国分忧,排除万难,服务社会,没有停止过一天供电,谱写了一曲抗洪颂歌!

  一部百年品牌发展史,浓缩了多少人的艰辛开拓和血汗支撑,特别是有很多家庭,几代人一脉相承无怨无悔为它添砖加瓦、拚搏奋斗。一代代电力人共同铸造的"明远精神"博大精深,是极为珍贵的文化财富。芜湖供电人将传承"光明到永远"的价值理念,与时俱进,续写辉煌。

  拯救文化刻不容缓

  编撰"百年品牌形象史",不仅是中国电力行业,也是中国工业百年企业文化建设的破冰之旅!

  电力志是一部"横排竖写"的编年体数字化电力专业史,它不设人物传,无法考察特定时代人的作为。形象史是一种通俗史,它运用照片、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和亲历者讲述的方式形象再现历史风貌,侧重可感性、通俗性、人文性。同样是记述一个工程,电力志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客观地介绍这个工程建设的时间、用途、长度等基本情况。至于,当年建设者是怎样干的?建设过程中出现过什么波折?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有那些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电力志是难以胜任的,则必须运用史实照片和通过当事人的回忆为我们还原那段渐趋被人遗忘的人文历史……而特定环境下人的作为是企业发展史必不可少的核心元素。因此电力志、画册、回忆录三位一体,互为补证,才能构筑成一部完整的企业发展史。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凝结在品牌中。编写一部形象化品牌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它是后人了解企业沿革、树立企业自豪感,梳理和归纳企业精神的共同需要。尤为重要的是百年明远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电力发展的全过程:民族资本私营发供统一的经营模式、日本帝国主义强权掳掠的霸营方式、公私合营混合经营模式、发电与供电分营时期、国有企业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表面上看,我们是在编撰自己企业的"家谱",实质上我们更是在为中国电力发展史"修志",力图用鲜活的材料固定了这个不平凡的历程,从而为历史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将明远几代人艰苦创业的历史形象化的记录下来,弘扬明远精神,芜湖供电公司策划编辑的这部百年品牌形象史《光明到永远》,从三个方面构建"形象"模块:

  一、史料照片。大型图文集《光明到永远》汇聚了223张照片,完整地展现了明远品牌百年风雨历程,其中搜集到一批极其珍贵史料照片,如:光绪三十二年吴兴周置办电厂征地的第一份地契;1908年,"明远"奉准大清政府农工商部注册"黑白月亮"商标;"商办芜湖明远电灯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当时芜湖标志性建筑、明远电厂独树一帜六角形的烟囱;德国西门子造、明远电厂发电机组和控制室;抗战胜利后,日方向中方移交明远财产的接受目录;1954年,长江溃堤,洪水封住电厂大门,明远人为国分忧,生产自救,保障供电,抗洪系列组照。

  二、口述历史。我们运用录音、录像手段,约请明远各个历史阶段的当事人、亲历者忆述其亲身经历、所见所闻,进行整理以恢复和再现历史的真实风貌。以口述史为主,串联回忆录、沿革史共43篇文章,为中国电力史补证了丰富的史料。如:曾就读于浙江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已90高龄的杨启元老人,于日军侵占芜湖前二个月进入明远电厂工作从事技术工作,作为目前进厂最早的明远老员工,他披露了日本侵吞中国民族企业的过程和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比如明远初为日军霸占,后为日商接管。先期到达芜湖的日方管理人员称为"技手",为了出外联系方便,都身穿日本军装,配带少尉军衔。在大街上修理配电线路时,日本步兵见到后,都立正敬礼。这个史实目前尚未见诸于任何报刊史集;曾就读于江苏省立银行专科学校会计系、已93岁高龄赵启麟老人,解放时期作为明远电厂人事股职员,亲身参与了明远电厂的裁员过程,讲述了人民政府为了确保电厂的安全,肃清电厂内部潜藏的国民党三青团和特务组织"皖南工作队"成员,保持工人的纯洁性,经过四次裁员将电厂员工由230名精减到130余人的全过程。这个史实填补了安徽供电志的"空白"。

  三、电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百年明远》反映的是明远解放前43年品牌传奇,因此冠名"百年"在外延上是不够完整的。在此基础上,又续拍了解放后"明远电力"品牌的延续和振兴,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品牌发展史。

  这部形象史能够问世,可以说经历了千难万难,当然最难的莫过于史料的搜集和整理。1、史料难觅。一百年岁月的侵蚀,加上文革"除四旧"的浩劫,史实散失殆尽。档案没能提供更多形象史料,俟门挨户也收效甚微,我们曾向明远重要人物的后人收集其长辈当年的老照片常常失望而归。但史志编撰人员还是含辛茹苦、勉力全付、四处讨寻、掘地三尺,搜集了一批堪称"孤本"的史料,较清晰地构筑起百年品牌形象史的脉络。2、考证不易。由于百年沧桑、物非人逝,每幅照片对编者而言都是一幅没有注释的"大问号",考证和诠释照片内容是一件浩繁的工程。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史志人员踏门寻访当事人和见证人,耗费了大量精力,经过严格地甄别,发现即使来自于档案,也有2/3是与明远无关的"伪"照片。

  史学价值和文化口味,是这部形象史有别于其它庆典文化独特的"亮点"。编者在史料性、通俗性、美学性上进行创新融合,图文并茂地勾勒出中国电力人文发展史的轮廓,受到了广大电力员工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史学专家的推崇,确有成效地起到熟悉厂史和弘扬明远精神的作用。《光明到永远》图文集装帧极为精美,为体现明远是安徽启明星这个主题,主创人员匠心独运地构思了一双手虔诚地捧着一只灯泡,照亮着背衬的安徽省地图的画面,表达了明远人奉献的情怀。类似精雕的细节比比皆是。2003年抽样调查只有7%的员工阅读过《芜湖供电志》,现在有95%的员工认为该画册极具收藏价值。

  拯救中国电力文化遗产是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编辑形象史的过程中,时年85岁、1947的进厂、曾任芜湖供电局副总工程师的张延瑞,在接受采访后的第9天,因病去逝。值得欣慰的是老人家临终前给我们讲述了明远电厂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何守仁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使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

  珍惜过去,承载历史。“明远电力”历史的修订完成将在中国电力文化遗产的行列中增添浓重的一笔。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