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污染减排成为“硬约束” 提速在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09:52 中国电力新闻网
本网综合报道 “我们的决心坚定不移!” 3月4日下午,京丰宾馆,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经济、农业联组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语气坚定,目光沉稳。 让他有感而发的,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委员的发言。 联组会上,赵希正提出,在我国推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行政性措施过强,法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很不够。 “我建议抓紧建立节能减排的科学、长效机制。”赵希正委员说,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和市场机制来保证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他还提出几点意见:节能减排绝不是权宜之计,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实行法制化管理;节能减排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应注重科学性;下大决心,彻底改变我国长期执行的低电价政策;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2006年,我国确定了5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10%的目标。今年两会前夕,有关部门公布了2006年全国降耗减排结果,单位GDP比2005年下降1.23%,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我插一句。”15时20分,认真听完赵希正委员的发言,温家宝接过话头:“赵希正委员说节能减排主要要靠法律、经济手段,我非常赞同。” 他接着说:“我讲三点:第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如实向人大代表汇报2006年降耗减排情况。去年,我们虽然做了很大努力,但是没有实现既定目标。第二,今后政府每年都要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完成情况,但不再把5年指标简单平均分配作为年度指标,而是把5年作为一个整体。‘十一五'最后一年,如实向人民代表大会做总体报告。” 略微停顿后,温家宝语气变得更加坚定:“第三,国家确定、人大通过的5年目标是严肃的,确定了就不能改!而且要千方百计完成。这个决心坚定不移!明天我将向代表们解释,也请委员们理解。” 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在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的情况下,降耗指标尽管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但全国单位GDP能耗首次下降,比2005年下降1.23%;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幅分别比2005年回落11.3和4.4个百分点。 转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严格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已经成为各地的共识。 广东省关闭了2600多家煤炭、化肥、冶炼、水泥、小火电机组等高能耗、高污染的小型企业;压缩冶金、建材、印染、造纸、火电等产能过剩、污染严重产业,使高能耗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降到1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也是能耗大省、排放大省,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上决心大、力度大,去年拒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30余个,责令87个新开工项目永久停建,涉及资金200多亿元。 北京市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坚决淘汰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去年,运营47年、供气比例曾占全市供气量80%以上的北京炼焦化学厂全面停产,每年能为北京市减少煤炭消耗296万吨;114家造纸、炼焦、纺织、化工、印染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完成搬迁调整。 天津市广泛利用太阳能、沼气、地热等新能源,太阳能洗浴、供暖已初具规模,地热采暖利用规模达940万平方米。 农作物秸秆、薪炭林、畜禽排泄物等可再生资源丰富的黑龙江,重点支持秸秆气化和沼气建设,带动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环境的改善,省级财政安排农村新能源建设专项资金1亿多元,相当于前30年投入的总和。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消息,去年全国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煤炭行业关闭小矿井5900多处,淘汰落后产能1.1亿吨;电解铝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大多数企业已使用先进的预焙槽技术;新型干法水泥比得超过5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创新政策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2007年1月10日,环保总局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政策来遏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区域限批”涉及全国22个省市的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12个行业,涉及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涉及河北唐山、山西吕梁、山东莱芜、贵州六盘水四个行政区域省和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四大电力集团。这一政策的“厉害之处”就是在这些区域和企业集团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之前,停止审批其境内或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 目前12个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被依法永久性关停;其他70个违规项目的绝大多数正在积极整改中。莱钢集团率先完成整改,莱芜市第一个被解除“区域限批”。 在各地,围绕降耗减排出台的政策措施纷纷落实,初见成效。 云南对电解铝、水泥、钢铁等7个高能耗行业实行差别电价;甘肃对淘汰类、限制类高能耗企业实施差别电价,今年又比去年分别提高0.05元和0.01元;重庆将全面推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管理,超限部分用能按能源单价的1至5倍加价收费,同时对74户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审计。 毫不讳言自己是“污染大省”的山西也将环保正式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去年有10位企业负责人因环保不过关被取消劳模资格。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环保部门与金融、物价、电力、铁路等14个部门联合执法,去年全省有500多家企业因强行排污,受到断贷、断电、断运、吊照等制裁。 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并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以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 济南钢铁集团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将余气余热等“吃干榨尽”,与10年前相比,2006年钢产量增长近5倍,吨钢综合能耗却下降44%,吨钢耗水量下降82%。 天津市每年产生的50多万吨钢渣、240多万吨粉煤灰得到100%的综合利用,堆放了近百年的2400万立方米的碱渣场,被改造成占地33万平方米的紫云公园,成为国内首个利用工业废料建设的环保型公园。 重化工业占很大比重的河北省选择221家大企业,重点组织实施燃煤锅炉改造、余压余热利用、电机系统改造、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实施邯钢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冀东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利用等100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大力开发推广重大节能适用技术。 从宏观层面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加大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北京、江苏、山西、江西、内蒙古等省、区、市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原则、重点和政策措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轻工七大行业的35家大型企业开始循环经济试点。13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10个地方也被列入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于今年8月审议循环经济法草案。 五项硬性措施力保障减排任务落实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的目标决不能动摇。环保总局2007年要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建立层层落实的减排责任制。 通过五大措施保障减排任务的落实。一是中央财政将投入20亿元人民币用于污染物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落实污染物减排责任。 二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把总量削减目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采取“区域限批”措施,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 三是强化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切实发挥污染治理效益,促进2006年中央财政已经安排的160个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保证其在2007年投运。督促加快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努力实现满负荷运行。加快“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报批进程。 四是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在造纸、电力等行业,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装置、生产能力和产品。今后4年,全国将关停小燃煤机组5000万千瓦以上。 五是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的环保专项行动,配合做好环境立法工作,推动出台有利于污染物减排的法规和政策。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