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青春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 21:17 经济观察报

  叶滢/文

  2002年,东京艺术工程举办他们的第一个展览——《北京浮世绘》时,或许没有料到,从他们开始,798会逐渐演变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画廊最密集的区域。

  彼时的北京,主要的当代艺术画廊大多仍由外国人经营,为人所知的四合苑画廊和红门画廊选择在东华门外和东便门城楼上,老北京的地标和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是旧与新的异国风情的重合,这样的风景是各类英文直投杂志向国外游客推荐的首选。

  如果798没有出现,在2002年后开始升温的艺术市场中,接连出现的画廊是不是还会在这样的景观模式下重复?用北京的古老建筑来映衬当代艺术的前卫?

  这样说来,798的被重新发现似乎恰逢其时,这个区域的逐渐开放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从低温到迅速高烧的时间段。

  在思想手工作室整理的一份“艺术区大事记”上记录着进入798的主要画廊入驻的时间表:

  2002年4月 东京画廊以北京东京艺术工程之名进驻798厂;

  2002年10月12日 北京东京艺术工程 在798艺术区首展《北京浮世绘》开幕。开幕时到访的艺术界同行被画廊改造后的工厂空间吸引,纷纷租借798厂的空闲厂房。而后,艺术及商业机构猛增至40个左右,艺术家工作室也迅速超过30个;

  2003年9月 新加坡北京季节画廊开幕展;

  2004年2月28日 德国空白空间画廊在797厂举办开幕展;

  2005年5月8日 意大利常青画廊在798开幕;

  2005年5月-6月 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帝门艺术中心、联画廊、北京立方艺术中心在798艺术区南部相继开幕并举办了开幕展;

  2005年是798画廊入驻的高峰期。

  不仅是主要的海外画廊纷纷进驻798,台湾画廊在北京的拓展步伐也异常活跃,而国内的画廊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这个时候,艺术区的去留问题基本解决,北京的当代艺术市场持续走高。2006年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期间,798几乎成为最活跃的分会场,博览会期间北京参展的画廊也以入驻798的居多。

  曾经在东京艺术工程工作,现在任职于常青画廊的白飞德是这个变化的亲历者。

  她来中国本来是来学习佛学的,后来开始学习中文,进入了当代艺术圈,开始逐渐成为画廊的管理者。

  日本的东京画廊八十年代就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北京的东京艺术工程也是他们在海外的第一家分支机构。白飞德在东京艺术工程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现在所在的常青画廊也是这家画廊在意大利之外的第一家分支画廊。

  常青画廊2005年的5月份在北京开业,这间意大利画廊已经创办了十六年。画廊的三个创始人2004年来过中国,他们发现“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这里的变化促使他们决定在北京建立一间画廊。“速度”也是吸引白飞德一直留在北京的原因:“在意大利的时候,我每天出门,在大街上都可以看到相同的一些人,咖啡馆里,酒吧里,街上看报纸的人,这些人和场景会让你觉得生活很安全。但在北京就不一样了,你不知道你每天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即便是你认识的人,你可能也不知道他们每天去哪里,做什么,所有的事情都处在变化之中,非常快速。”

  也是在这一年年底,台湾的帝门画廊在798艺术区刚刚开启的C区开幕,这也是C区开幕的第一间艺术机构。

  帝门艺术中心也是2005年台湾多间画廊在北京开幕的其中一间。

  2001年已经在上海开设办公室的帝门画廊,最终在798拿到500多平米的厂房,经过改造,在2005年7月举办了《大搞新关系:艺术伦理学》的开幕展。

  在台湾以经营成熟艺术家作品为主的商业画廊帝门,在北京开始的一系列展览,选择的则是温凌、UNMASK、王顷等年轻艺术家的个展,798粗糙的工业空间,成为了帝门在北京的新起点。在这个被帝门的总经理陈绫惠称为“青春期的市场”的城市,帝门选择以年轻一代艺术家作为帝门经营的主要方向。

  每个周末,798都有新的展览开幕,798百年印象的摄影展,对比窗画廊将艺术与设计融合的系列个展,东京艺术工程调动不同国籍艺术家资源的主题展,罗伯特的现代书店,也在不间断地举办各种小型展览和讨论会。

  作为北京展览最密集的区域,798的展览规模在北京公社、常青画廊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陆续开幕后,达到了更高的沸点。

  在画廊的数目和艺术作品的价格几乎是跳跃性快速增长时,各种质疑的声音也越发强烈。不到两年的时间,798从城市的边缘地带成为了艺术商业和时尚的焦点。

  商业化是对798的批评中最强的声音。艺术和商业到底是一对怎样的关系?从80年代过来的艺术家们尽管在媒体面前避谈画作价格,但他们的画作在各大拍卖公司的价格和他们与马爹利、万宝龙、宝马等商业品牌的频频合作,已经明示了这个行业已经不只是处于“青春期”,艺术家与上市网络公司的CEO、电影明星一样成为了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

  作为艺术家和收藏者中间人和经纪人的画廊管理者,在中国其实还是新兴的职业。

  经营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星空间”画廊的房方说得相当直接。“我不懂什么叫特别商业化。我觉得哪怕过于商业化了我也不乐意过于行政化。”

  这个从798开始经营第一间画廊的年轻人,面对的是一个新鲜、混乱而复杂的市场,在沪申画廊的艺术总监翁菱开始指责某些拍卖公司的冒进操作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家带来伤害的时候,房方仍然认为:“比如到底利用不利用拍卖公司,我现在觉得我要利用拍卖公司,特别是在中国。因为在外国开画廊可能媒体系统、展览系统、教育系统比中国更完善,所以可以选择很多渠道释放自己的影响力,但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是艺术交易的系统,所以不能像外国一样在重要美术馆办艺术家的展览、参加一些重要的博览会、做出版物,就可以不参加拍卖会。因为拍卖会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问题,但在中国很多人了解艺术是通过拍卖公司来了解的。”

  你可以不同意房方的说法,但你不能否认他只是说出了大多数国内画廊默认的事实。在2006年保利公司秋季拍卖会上,刘小东的巨幅油画《三峡新移民》拍出2200万,被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买走,创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而艺术家本人在南新仓新北京画廊举办《多米诺》画展结束时,拿起刷子把画了近半个月的画全都抹去,却是十足的反市场行为。这样的价格对于艺术家来说,不知道是价值的承认还是一个黑色

幽默

  在整个艺术生态系统中,从学院、画廊、博物馆到各种基金会,画廊所担当的商业平台角色本来毋庸置疑,而在当代艺术向市场一路倾斜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的怀疑也滑向了商业画廊。

  在当代艺术系统中,中国新兴的画廊究竟在扮演怎样的角色?

  “最近艺术家的出版、展览大部分都是由画廊推动的,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现在生意火爆,相对于拍卖公司或者艺术家本人,画廊都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做各种事情,做出版、做展览。这些出版这么活跃,如果从文献角度来说已经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大头了。这个加起来也是很大的工作量,拿它对比学院的系统或者中国美术馆的系统来说声音就大多了。”房方说。

  常青画廊的白飞德说:“我们做的很多展览都不是为了赢利,比如陈箴的个展,还有意大利年轻艺术家的展览,这些都是非赢利的,作品是不卖的。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其实是想把更多的国际上的艺术家介绍给中国的观众,虽然有的时候这些作品不卖,但是会让中国的观众有一个接触国外艺术和收藏的机会。我们想提供给中国的观众一个了解世界当代艺术的机会,或者至少让他们看到一个线索。”当然,这些非赢利的展览只是常青画廊举办的展览的一部分。

  对于不断将海外艺术作品带到北京常青画廊来说,“中国的艺术家们需要知道世界上其他的一些艺术家在做什么,中国的观众也是一样。”

  当798过于商业化的批评越发强烈时,北京公社的主持人冷林和唐人当代艺术中心的郑林却在反复提到“学术性”,北京公社所做的一系列成名艺术家张晓刚、岳敏君、赵半狄的个人系列展览,与拍卖公司上拍的这些艺术家的标志性的作品刻意保持距离。两者都以“公社”或者“艺术中心”这样的名称替代画廊的称谓,以显示机构的“学术”含量。

  成长中的画廊,一方面需要在市场中生存并谋求利润,一方面也承担了流动的艺术中心的角色,在艺术生态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时,他们的角色多重混生,难以界定。

  当然,除了这些雄心勃勃的画廊,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贩卖民间工艺品的画廊,也可以看到大量油画仿作。

  “它就像一杯冻的果汁,什么水果都有,变成了新的果汁的特色。”帝门画廊的总经理陈绫惠来到北京已经一年多,对于这里的文化脉络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

  “为什么我来北京?北京乃至整个亚洲是一个新兴的发展区块。我觉得一个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地点会在北京。”

  陈绫惠认为798是当代艺术的首选场所。这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讲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而房方用“这里是一个生长非常旺盛的地方”来形容这片区域。

  “这是一个青春期的市场。”陈绫惠在画廊这一行工作多年,经历了80年代后期台湾画廊的繁荣期,现在,她往来于台北和北京之间,重新经历了一次艺术市场的“青春期”。这个迅速生长、异常躁动的时期,给她的印象还不止于此:“这是一个很内压的社会。把每一个人压得喘不过气。”

  在接连到来的机会和几乎无法自我控制的膨胀中,不断创下新高的拍卖价格,接踵而至的新画廊与最新的海外艺术作品和粗劣的仿制品混生在同一个区域,“中国就是因为形式很多,全世界最好最拔尖的我都要有。强制性的挪用之后,在这里度过的过程是最痛苦的。”

  “刚开始肯定是很混浊的状态。会不会崩盘大家也是议论纷纷。就好像说支持这个产业,不鼓励消费它是活不了,过度消费也是不会好的。”经历过台湾的艺术市场从繁荣到低迷的陈绫惠,话语有所保留。

  白飞德说:“现在的情况就是too many, too bad。我觉得以后会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国从前没有过像798这样的文化环境,在这个环境里艺术如此繁盛。每个人都想从中获取一些利益,但是很少有画廊知道国外的市场是怎么运作的,他们不了解国外的艺术家,也没有国外的藏家,不知道怎么往前走。所以这个自然选择里,一些更加成熟的画廊会留下来。”

  不讳言商业运作的房方也认为“画廊将来会关掉一大批”。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