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魔水之父(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 21:00 经济观察报

  这也许是中国企业史上最悲情的一张照片。

  年过六旬的健力宝创办人李经纬坐在会场的一角,身边是既熟悉又形同陌路的地方官员,四周是闪烁不止的闪光灯。他的企业被仓促地出售了,而他开出同等的价格却遭严拒。这是一个人人都承认其创始功绩、却已不再被信任的企业家。

  他仰面朝天,泪光迷离,难掩万千落寞。

  1984年3月,三水县酒厂厂长李经纬突然把眼光瞄准了8月即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上,他得到讯息,国家体委将在6月份开会决定中国代表团的指定饮料是什么。而此刻,他手上有的是一种还没有投放市场,甚至连包装罐和商标都没有确定下来的新饮料。

  李经纬是个45岁的中年人,他童年丧父,少年亡母,自幼在孤儿院里长大,成年后他当上了三水县体委的副主任,1973年,受人排挤被发配到县里的酒厂当厂长。那是一个只有几口米酒缸的作坊工厂,李经纬去后苦心经营,竟被他开发出一条啤酒生产线,生产出的强力啤酒在当地渐渐站住了脚跟。1983年,李经纬去广州出差,在街边买了一瓶易拉罐装的可口可乐,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喝到这个饮料,也就是在这时,他突然萌发了做饮料的念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欧阳孝研发出一种“能让运动员迅速恢复体力,而普通人也能喝”的饮料,便找上门去要求合作,在欧阳孝的主持下,一种橙黄色的饮料水被开发了出来,它有一个很拗口的名称——“促超量恢复合剂运动饮料”,实际上,它是一种含碱电解质饮料。

  当年的三水酒厂,一年利润不过几万元,李经纬敢于把目光直接盯向奥运会,实在是胆识过人。8月,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在8月7日的女排决赛上,已经成为民族英雄的

中国女排姑娘以勇不可挡之势,直落三局,击败东道主美国队,实现了“三连冠”的鸿鹄伟业,这在当年度是一件举国沸腾的盛事。在11日的《东京新闻》上,记者有贺发表了一篇花边新闻稿《靠“魔水”快速进击?》,他好奇地发现女排运动员在比赛中一直在喝一种从没有看到过的饮料——事实上,健力宝在当时除了供给中国代表团,连在国内市场上也几乎没有任何的销量,于是便猜测“中国运动员取得了15块奥运金牌,可能是喝了具有某种神奇功效的新型运动饮品——健力宝——的缘故”。很显然,这是一篇信手写出的、没有经过任何采访与核实的新闻稿,中国运动员成绩大幅度提升在国际上引起过很多的猜测,这无非是其中还算友好和调侃的一种。没有想到,一位随团采访的《羊城晚报》记者看到了这篇新闻,他将之妙手改写成“中国魔水”风靡洛杉矶,当这条“出国转内销式”的新闻在晚报上刊出后,居然被迅速广泛转载,“中国魔水”与“东方魔女”(对中国女排的昵称)交相辉映,在早已沸腾的奥运热上再添一分充满了神秘气息的骄傲,它实在非常吻合一个刚刚回到国际舞台的东方民族的心理满足。健力宝一夜而为天下知。

  李经纬就这样交上了好运。1984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为345万元,第二年就飞蹿到1650万元,再一年达到1.3亿元,此后15年间,它一直是“民族饮料第一品牌”。在最紧俏的时候,三水县到处是全国各地前来拉货的大卡车,一车皮健力宝的批条就被炒到了2万元。

  1991年,李经纬异想天开地策划出一个“拉环有奖”的促销创意,凡是购买健力宝的消费者只要拉到印有特别图案的拉环就可以得到5万元的奖金,李经纬宣称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的奖金——从一开始的200万元,后来递增到1994年的800万元。这个活动在中国城乡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尤其让人惊奇的是,“健力宝拉环”竟成为很多乡村骗子的道具,他们坐在长途汽车上,然后惊呼自己拉到了一罐有5万元巨奖的健力宝,然后将之转卖给那些贪小便宜的无辜乘客。这个诈骗游戏一直到2000年前后,还在全国各地的城乡无比愚蠢却又惊险地上演着。

  就靠着拉环有奖的促销刺激以及品牌的持续影响力,健力宝的销量水涨船高,一骑绝尘。1994年,健力宝隆重庆祝创业十周年,李经纬包下广州市所有的五星级宾馆大宴宾客,并把彩旗从广州一路插到了百里外的三水。这时候的健力宝销售超过18亿元,举目国内,矫矫无人可及。

  1997年,38层高的广州健力宝大厦落成,李经纬按计划把公司总部迁到了广州。这时的健力宝达到了历史的鼎盛高峰,当年集团的销售额突破了50亿元大关,4月,国家工商局评定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健力宝赫然在榜,8月,中国饮料协会公布行业数据,健力宝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四项均排名第一,它还被媒体评选为“90年代中国公众心目中的十大知名品牌”之一。

  可是,不为人知的是,李经纬与三水政府的关系已经到了严重恶化的境地。

  据称,健力宝大厦的建造并没有通过三水政府的批准,而其造价之高更是让人有转移资产的嫌疑,当总部搬到广州之后,是否意味着这株摇钱树最终将从自己的土地上“迁走”?这些怀疑如病毒一样在三水的官员圈内繁殖和扩散,有人甚至质疑健力宝的海外战略也是一个“圈套”,因为,“上千万美元的钱被投入到美国市场,可是在那里的超市并没看到健力宝的产品。”这些疑惑最终形成了一个坚硬的共识,那就是,李经纬已经不跟三水人一条心了。他的所有行动都被印上了可疑的标志。

  1997年秋天,在李经纬的精心策划下,健力宝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方案行将通过,在此案中,包括了经营层的股权分配,然而,三水政府以李经纬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H股原始

股票”为理由,拒绝批准这个方案。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上市。从此,矛盾变得表面化。

  从1998年开始,三水政府加大了对健力宝资金的掌控,集团每开发一种新产品都必须通过政府审批,经过政府的财政预算,然后划拨经费,知情者解释说,这是因为“三水非常警惕李经纬借开发新产品之名转移资产,因此几乎每一个新的招商引资项目,政府都要亲自审批,资金卡得紧,还主动要求替健力宝寻找合作对象”。

  当怀疑像魔鬼一样横亘在合作伙伴之间的时候,任何理性或善意的判断都会被扭曲和误解。这可能是健力宝案例中最让人唏嘘的地方。在将近六年的时间里,个性豪爽而耿直的李经纬始终没有放下身段,与政府获得谅解和缓和,这也许是他最大的失误。在一个转型中的国家里,企业家一旦与公权力发生博弈,后者失去的仅仅是看不见的信誉,而前者则是沉甸甸的身家性命。

  1999年,三水政府大换届,一些与李经纬有交情的老官员全数退休或换岗,一层因历史的渊源而形成的温情脉脉的薄纱也最终淡去了,他的处境进一步艰险。而在这一时刻,健力宝集团提出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的方案,由管理层自筹资金买下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李经纬开出的价格是4.5亿元,在3年内分期付清。三水政府断然拒绝,理由据称是“风险很大,有用健力宝资金来买健力宝之嫌”。之后,深圳一家咨询公司又设计出一套新的方案,李经纬团队持股75%,三水政府再给李经纬个人5%的股权奖励,这个方案也遭到政府方面的否决,理由依然是“担心经营层的钱来历不明”。

  在这一时期,出售健力宝已成为共识。一方面,三水自1998年开始的“国退民进”改制已经完成80%,健力宝成为最后一个待改制的大型国企,而地方财政的状况也不是很好,新上任的市长后来承认,在那些年的某些月份,“

公务员工资都欠发,日子非常难过。”另一方面,健力宝的经营业绩也在大步地下滑,自1997年创造了54亿元的骄人纪录后,销售额逐年大幅降低,到2001年跌到31亿元,相当于1994年时的水平,上缴政府的税利也从1亿元降到2000万元左右。因此,尽快将健力宝出手,已经成了一个明摆着的现实。其需要研究的问题仅仅是,把这个正在由“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的企业卖给谁。

  一次关键性的会议在2001年7月召开。三水市政府为健力宝召开了转制工作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全数到齐,每个与会的官员一一表态,结果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并且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

  健力宝和李经纬的命运在这一刻被强悍地决定了下来。

  当健力宝即将出售的消息被释放出来之后,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鲨鱼闻腥而动,悄悄向三水围拢,它们均不动声色,不在阳光下游行,而它们的利齿已经凶猛地张开。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