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安科衰落谜底揭晓 重庆智润有话要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 20:3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见习记者 吴丽娟 记者 刘许川 深圳报道

  一度处在崩溃边缘的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安科)最近有了重生的迹象。

  本报1月报道了安科员工集体离职事件后 (见本报1月15日27版《谁杀死了安科?》),年前从安科传出的消息是,安科股东方已于1月25日发放两个月欠薪,并召回70余名员工,安科将在春节后全面恢复生产和经营。

  同时,安科管理层也经历了大换血——— 原董事长陶笃纯于1月8日辞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王建华也于1月15日离开。经董事会任命的安科新总裁陈家平及部分主要管理人员已于1月15日上任,而安科第一台核磁共振系统已于2月8日发往用户。

  在经历了2005、2006年的股东更换、转产、员工离职等风波后,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军企业的安科能否扭转局面、重振旗鼓,业界各方仍拭目以待。

  收购内情

  1月27日,深圳媒体《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同时刊登了安科招聘开发及营销高级人才的广告。继去年12月170多人集体离职后,安科股东方为了恢复经营,除了大规模招聘人才,还鼓励离职员工回岗。“所有人员大约100人,约在春节前后就位。”安科股东方表示。

  2005年5月,中科健退出安科后,其44.645%的股份由安科股东之一的思杰收购,并于当年7月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思杰原名深圳市医学影像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于2000年10月成立,原持有安科5.35%股权。通过收购,思杰总共持有安科49.995%股份,再加上深圳市蜀星光电子有限公司委托持股1.61%,经过增资扩股后,思杰实际持有安科51.605%股份。

  其实,思杰收购中科健股份的资金来自重庆智润集团 (下称智润)。来自智润的数据显示,智润注册资本4600万元,总资本2亿元,旗下包括重庆正升置业有限公司、重庆豪升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另有旅游、网络等产业。

  智润老总骆昌林表示,安科原董事长陶笃纯和自己于1999年相识,双方经常就安科业务探讨,2004年底至2005年初,中科健因银行债务而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其所持安科股权后,陶笃纯希望他接手中科健所持安科股份,由于原本自己就有意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因而很快便决定投资安科。

  骆昌林表示,思杰收购中科健所持安科股份时,安科、思杰、中科健三方曾签订一份 《股权变卖协议》。该协议约定,思杰收购安科44.645%的股权,总金额为3400万元,分两期支付,先期股权工商变更时支付1200万元,剩余2200万元待中科健解除安科为其提供的6400万元银行担保后支付。这些担保包括安科为中科健提供的深圳

商业银行3400万元担保,以及为中科健关联公司深圳市智雄电子有限公司提供的华夏银行3000万元担保。“由于其后中科健一直未能解除这些担保,思杰没有支付剩余资金。”骆昌林表示。

  2月7日,本报记者致电安科前董事长陶笃纯要求采访时,他称血压过高,不愿对此发表看法,但委托其顾问律师杨一平在2月13日面见本报记者。

  杨一平称,“股权变卖协议是有的,对于担保,陶笃纯一直不停地催,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转产事件

  骆昌林称思杰股东方接手安科时,安科已进入最低谷——— 资金链完全断裂、银行逼债、工资断发,并且,安科管理层和美国股东Analogic发生严重分歧,美方已停止向安科供应主要配件,生产完全停顿,难以运作。

  2005年8月,骆昌林向重庆市政府提出,将思杰迁往重庆。骆昌林称迁移得到了重庆市有关领导的支持,重庆方面认为这可以带动重庆医疗器械的发展,并在当年10月召开了听证会。“考虑到西部优惠政策,再加上安科的先进技术,迁移也是为了把安科做大做强。”骆昌林表示,此次迁移可将安科一部分小产品,如彩超、乳腺机及注射器等转产到重庆,以降低成本。

  “从2005年底,思杰股东方开始张罗转产事宜,但由于许可证及人员没有到位,直到目前没有一项产品转产成功。”骆昌林表示,位于重庆市高新区海王星科技大厦的重庆安科没有实质性运营。

  骆昌林认为,转产之所以不成功,主要是因为“管理层对员工调往重庆非常不积极,只是应付一下”。另外,转产须在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理生产许可证变更手续,以及在重庆重新审批,“但办了一年都没有办好”。

  杨一平表示,“陶笃纯曾经一个个去跟员工谈话,但是他们都不愿意去重庆,很多人在深圳有家,他们对深圳有感情,对陶主席 (指陶笃纯,曾担任深圳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有感情。”

  本报曾提到重庆智润借安科的高新技术名义圈地的事情,对此骆昌林解释道,在进行转产的同时希望在3-5年安科壮大后,在重庆建立生产基地,因此向重庆市政府申请建立医疗器械产业园,大约100多亩,但其后没有征用。

  杨一平表示,深圳安科原有的场地已足够办产业,“搞高科技根本不需要100亩地。”

  衰落路径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 “黄埔军校”,安科曾有过辉煌的业绩,迈瑞、金科威、科瑞康、东软等十几个品牌医疗器械公司的高层从安科走出,但其衰败的足迹也发人深省。

  从2000年起,安科开始走下坡路,这种趋势在2005年加剧。尤其是2005年经历了股东更换后,安科原有的弊端开始显山露水。

  骆昌林表示,安科员工曾在发给骆昌林的邮件中分析了公司衰败的原因:“高层对公司管理没有从一家商业公司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无论在架构的设置,还是权力分配上都类似国有企业,其弊端在安科表现得淋漓尽致。”

  “安科比国企还国企!”从1989年即在安科任职的现任总裁助理佟倬表示,安科走下坡路一方面是由于对市场缺乏敏锐的判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管理层管理混乱,不按市场化正常操作。而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安科的股东美国Analogic和中科健都不参与任何管理,再就是管理层错位。

  骆昌林表示,在2005年接手安科后,曾委托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作了一份安科财务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安科2004年全年销售收入为2.28亿元,回款达1个多亿元,但到了2005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2005年1-6月安科销售收入只有3000万元,回款2600万元。

  报告分析认为,安科2005年的难以运作其实在2004年下半年便出现征兆。2004年下半年,安科出现资金链断裂和大幅亏损,发货困难。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从2002年到2005年,安科三项费用过高,高于其他同行公司1倍以上,而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开始减少。

  骆昌林认为,造成安科后期衰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层,“既寄希望于股东入资,又担心股东控股后对自己不利,因此后期采取不合常理的办法,不让成立监督机构,宁愿让安科垮掉也不让股东发展安科。”

  对此,杨一平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其实这家公司原来很不错的,就是被中科健拖垮了。”杨一平表示,“中科健利用股东的身份让安科做一些担保,结果中科健一出问题,安科就受到牵连,出现资金链断裂,没有流动资金可用。”

  杨一平称,由于美国股东只是技术控股,没有资金给安科;中方受中科健牵连;加上新股东进来后没有缓解资金,因此才导致安科濒临倒闭的处境,而不是因为管理出了问题。

  “据我了解,陶主席引进了许多股东,包括新加坡两家股东,但股东之间永远也谈不拢。”杨一平表示,“其实陶主席很后悔,原本希望引进智润来发展安科,没想到对方的兴趣不是造机器卖机器,而是资本运作,很多人跟他发生理念冲突。”

  杨一平表认为,“资本家对于安科还是很喜欢的,运作得好一点可以上市,因为它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不过,针对当初引入重庆股东,一位曾就职安科多年的员工认为,管理层完全可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股权拍卖,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引进股东。

  未来命运

  尽管安科股东方表示,针对安科欠下的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的贷款,将于春节后和银行协商解决,但安科未来到底何去何从,目前尚难预料。

  “安科目前的处境仍是命悬一线,”杨一平表示,“安科欠银行债务达1.6亿元,银行已经把所有账户都查封了,只是中行的没有查封,但中行也在监控。如果银行都不收贷或者缓收,日子还过得去;一旦银行要求还债,那公司还怎么活?”

  骆昌林表示,为了重振安科,重庆市高新区创业投资公司曾对重庆安科投入1000万元,另外重庆市豪升担保公司为安科流动资本提供500万美元的国外进货信用证担保,再加上国家

开发银行提供的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总共为安科提供的可用资金达7000余万元。

  不过,杨一平表示,这些钱并没有实质投入到安科,而发展安科仅仅数千万元是无济于事的。“比如要解决核磁共振,没有1个亿的资金是不够的。”

  “我们是真心实意想把安科发展下去,但单靠我们的力量很微薄,希望深圳市政府能给予一定的扶持。”骆昌林表示。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