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上汽国际化与韩国车业变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 06:30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沈小雨 关于韩国双龙要生产中国轿车的传闻,引起众多的议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国际化路线,已经让韩国汽车业界受到影响,明天的中国汽车工业将通过国际化道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汽车将称霸汽车业的明天,留给起亚车的市场能有多少!这是韩国一个汽车工会成员2006年底以悲壮的口吻在起亚汽车的工会网站留言板上写下的一段话。 假消息所反映的真实心态 韩国《朝鲜日报》日前报道,“双龙汽车公司将在明年从中国引进索纳塔级中高级轿车,在韩国生产并销售。双龙汽车即将推出的中高级轿车以双龙汽车母公司上海汽车开发的荣威750为基本型”。 这条消息随即遭到否认,针对有报道说双龙计划明年下半年在平泽工厂生产基于罗孚75开发的荣威750轿车。双龙的新闻发言人称:“该报道完全是不属实的,我们没有计划在(韩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相关轿车。” 近来似乎不少媒体拿韩国汽车工业开涮,有关韩国现代要收购克莱斯勒的消息,就被现代高管痛斥为替某些机构“当托儿”。 汽车分析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双龙生产荣威的传言突出“母公司上海汽车开发的荣威750”说法,反映出国外一些汽车企业对中国汽车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地区性汽车企业开始走国际化道路,向区域性跨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的忧虑。 目前韩国汽车已经把中国汽车看作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认为是将称霸汽车业的对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一些汽车企业确实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实力,因此假消息反映出一些真实的心态。 韩国媒体所说的要从中国引进的索纳塔级中高级轿车,就是上汽股份乘用车公司全力打造的一款车在罗孚75平台上开发的豪华轿车,是一款针对中高端轿车市场的重量级产品。 《财经时报》从上汽股份获悉,在公司的“十一五规划”里明确提出,要打造能够在激烈的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高起点、高品质的国际化品牌。上汽股份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的产品和品牌,要有能力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水平,能够与国际汽车制造业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 品牌创新的途径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最早合资轿车企业的发祥地,也是拥有合资轿车企业的地区之一,在中国汽车工业掀起打造自主品牌的浪潮中,上海汽车工业似乎遇到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合资企业怎样打造自主品牌?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好办法,组建一个我们自己说了算的汽车企业,融合国际汽车制造技术和先进开发技术的团队,用国际化的办法进行品牌创新。 上海汽车(600104)2006年12月20日发布公告,已正式完成向控股股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股份”)定向发行的327,503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的相关股权变更工作。 上海汽车的总股本从32.76亿股增至65.51亿股,净资产从116.6亿元增至307.4亿元,成为国内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同时市值进入了沪、深两市A股的前20强。交易完成后,上海汽车拥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11家整车企业、3家关键零部件企业和1家汽车金融企业的股权。 从此上海汽车实现了主营业务由汽车零部件为主向汽车整车为主的转型,成为国内乘用车制造商、微型车制造商以及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华尔街时报》评论说: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中国这一世界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上几家实力最雄厚汽车生产企业的大量股份,此举将使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其母公司在与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所成立合资企业中持有的50%股份。其母公司在与瑞典沃尔沃公司(Volvo)所成立大客车生产合资企业中持有的50%股份,以及其母公司旨在生产自有品牌汽车的全部业务。 上汽股份麾下的三大整车制造公司之一,上汽股份乘用车公司就是自主豪华轿车制造商,它拥有来自英国罗浮和韩国双龙的先进开发和制造技术。可是在引进罗浮技术平台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麻烦,宝马汽车公司掌握的罗孚品牌被福特汽车抢先买走。宝马汽车发言人说,福特汽车是行使了优先收购罗孚品牌的权利。 福特汽车中国公司副总许国祯表示,收购罗孚品牌对陆虎品牌的完整性以及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是福特汽车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但福特目前还没有在中国生产陆虎的计划。 汽车分析人士贾新光告诉《财经时报》,收购罗孚这一知名品牌有助于提振上汽股份自主品牌轿车在中国的销量。但如果能够成功推进自主品牌的建设,那么没有购得罗孚品牌未必会对上汽股份造成损害。 上汽股份发言人表示,收购罗孚品牌失败不会影响上汽股份自主品牌轿车的生产。公司将按计划推出自主品牌轿车,改变中国中高端的轿车市场格局。 据上汽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汽对其国际化品牌“第一车”充满信心,“技术性能和豪华程度超过罗孚原形车,整车性能可以与未来几年的国际同级别产品较量。”上汽汽车所具备的后续研发能力将确保其在今后三到五年内推出的全系列产品覆盖整个乘用车细分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基于荣威平台自主开发的混合动力轿车,是国内第一款面向产业化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在综合工况下预计节油可高达25%,目前该款车型已经进入路试阶段,预计2008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广纳国际国内贤才 上汽股份广纳全球的优秀人才,并投资18亿元建成了国内领先的研发中心——上汽工程院,吸纳了原MG-罗孚公司的外方核心专家团队,其中20人常驻上海工作,100人在位于英国的工程开发中心工作。 2006年在英国成立规模达500人的大型海外研发中心,全面建立领先的全球研发能力。上汽在美国底特律举行了名为“上汽之夜”的海外人才招聘会,吸引了汽车业内从事研发、金融、营销等众多人士到场。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是上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也是上汽走上国际化道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推进器。 国际化产生效益 2006年4月与6月,汪大总和墨斐相继加盟上汽,分别担任负责技术管理和产品开发工作的副总裁和负责海外生产经营业务的执行副总裁。2006年是上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年销售整车超过134万辆,同比增长27%;其中乘用车销售91.5万辆,同比增长23.6%;商用车销售42.9万辆,同比增长35.8%。 上汽汇众的重型车、伊斯坦纳以及申沃客车产销也创新高。与此同时,上汽自主品牌建设也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第一款中高级轿车荣威750成功下线并获得多项殊荣。 2006年7月13日,上汽集团以上一年度合并报表143.6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再次成为《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475位。《财经时报》获悉,上汽领导在内部工作会议上对今后工作重点强调的是,产业链整体优势和体系竞争力的打造。整个营销体系将是国内国外同时构建,欧洲市场更是其决不会忽略的,大戏还在后面。“国际化”道路是上汽这个中国汽车工业的代表性企业跻身“全球汽车业不可或缺的强势力量”的必由之路。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