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低能见度下可视进近着陆系统有望年内启动 立项资金将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10:08 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本网讯 记者李忠粮报道:中国民航重大科技专项“低能见度下可视进近着陆系统”可行性立项研讨及科研分工日前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告一段落,正式转入立项申报。据民航总局人教司科技处有关人士介绍,民航总局计划用1-2年时间完成这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和验证,届时,中国的航空安全水平、航班正点率将得到大大提升。

  据专家介绍,低能见度是航空安事故、航班延误的主要诱因之一。有资料显示,全球41.4%的重大航空安全事故,发生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进近和着陆阶段;而受大雾、暴雨等气象影响导致的航班延误,国内占78.9%,国外占67.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民用航空运输业需求量的增长,进一步提高恶劣气象条件下飞机运行的安全性和航班的正点率,为旅客提供快捷、安全的航空服务,已成为中国民航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然而,放眼当今民航科技,尽管,盲降技术已达到“ⅢC”(接近零能见)标准,但由于盲降技术是通过各类仪表等设备引导飞机进近和着陆,一旦某个机载设备失效,或因大风使飞机偏离航线,飞行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修正。因此,为把好航空安全这个关口,目前世界各国民航,实际上只能执行能见度在800-400米范围内的一、二类盲降。换言之,也就是说低于这个标准,航班延误就不可避免。解决大雾、暴雨等恶劣自然气象条件下的航空安全和航班延误,仍是一道全球性的、十分棘手的难题。我国首次提出“低能见度下可视进近着陆系统”研究是2005年。当时,为提高四川地区多雾、低能见下的可飞时间问题,适应中国民航快速发展对飞行员需求量的不断增长,飞院校长郑孝雍提出了“采用现代最新的声、波、光、电等综合技术,将恶劣气象环境中的机场及周边参照物三维地再现在飞机加装的视屏上,让飞行员在不能看到跑道及周边参照物的情况下,根据视景系统实施精确起飞、降落”的设想。之后,在郑孝雍的主持下,飞院与四川大学围绕这一设想,针对“增强视景系统”、“合成视景系统”展开了一系列可行性论证,形成了以“低能见度下可视进近着陆系统”解决航班正点率和提高可飞时间的初步方案。2006年,民航安技中心提出了支持“低能见度下可视进近着陆系统”可视问题的“HGS”(视屏)技术,并获准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根据可行性研究方案,“低能见度下可视进近着陆系统”的关键技术是通过“增强视景系统”、“合成视景系统”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对声、波、光、电等信号加以处理,将恶劣气象环境中的飞机、机场和跑道所在位置及周边参照物,三维的再现在机舱内加装的“HGS视景系统”上,使飞行员可以根据视景和地面管制员的引导,在“零能见”气象条件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飞行。

  该项目立项报告将由飞院、

四川大学和民航安技中心三家单位联合完成。其中,项目的关键技术“增强视景系统”、“合成视景系统”研究由飞院和四川大学负责;项目的“HGS系统”开发由民航安技中心负责。项目的验证和推广将从飞院开始。预计立项资金将超过1亿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