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新闻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1日 02:09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肖凌

  1 一个展会两个“娘” 陶瓷工业展闹“离婚”

  已经连续举办二十届,被认为行业内最成熟、最具号召力的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今年可能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的举办地,将同时举办亚洲国际陶瓷技术装备及原料色釉料展览会。有意思的是,两个展览会均属同一个主承办举办。

  解读:新年伊始,展会竞争又出了新“花样”。原本只是两个展会间竞争,在陶瓷工业展上却闹出了一个展会两个娘间的争斗。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创办于1987年,目前有两个主办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贸促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两个主办单位是采取轮流“做庄”的形式进行经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做庄”时,由新之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而贸促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做庄”时,则自己亲自操办。

  此事关键就在此,新之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既已承办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又为何另起炉灶,承办亚洲国际陶瓷技术装备及原料色釉料展览会?而且是两个相互冲突的同题展会?同一个展会由两个经营者承办,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不便,增加了沟通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展会品牌树立的缓慢,发展很难有较大突破;特别是国外参展商对现行的体制难以适应,国内企业也不堪忍受期间白白增加的沟通成本,而呼吁两个主办单位统一承办单位,由一个口对企业服务,但均告无效;这正是“新之联”试图另立“亚洲国际”品牌的重要原因。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两个展会要在同一地举办,竞争转瞬升化。新展会的主办方之一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是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洲馆的业主新展会的举办地就是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而就在前不久,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主办单位贸促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发出“重要通知”,表示“第二十一届”将如期于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洲)举行。如此看来,两个展会的战火在所难免,“亚洲国际”叫板“中国国际”的好戏将成为2007重要的年度事件。

  2 两国际门窗幕墙展上海撞车真假“李逵”大打口水战

  1月是展览行业的淡季,而北京华港展览有限公司负责2007年上海中国国际门窗博览会的孙静,却在办公室内忙碌地解答着来自全国各地参展商的咨询电话,显得一脸疲惫。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本该进入休眠期的展览行业如此躁动?原来,在上海光大会展将举办两个“门窗展”,一个是8月,一个是11月,双方对各自的展会打起了口水战。

  解读:假冒骗展事件已成为害群之马,这是不争的事实。假冒骗展事件的恶性循环不仅给参展商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甚至还会影响到区域、城市的形象。那么,“假冒骗展”事件的生存土壤究竟在哪里?答案有三:一方面,参展商和展览组织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假冒骗展发生的关键。展览会是信息聚集的平台,然而在这两者之间,参展企业总是处于信息的劣势端,而主办单位则占据优势信息,这给骗展现象的滋生留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大多数假冒骗展事件都与跟风办展有关。同一个行业展览,同一档期带来的展览资源争夺是导致诚信缺失的又一个主要因素。第三,假冒骗展事件的发生则与政府审批行业监管力度薄弱有着密切的联系。展览项目主管主办单位只管收钱不管运营,监管不力,助长了行业歪风。而目前展览行业多头监管,也是造成行业监管不利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有效遏制“假冒骗展”事件的发生?业内专家指出,相关的行业监管部门可施行展览项目网上公开制度,加大行业透明度并对不良企业进行“黑名单”登记等,以此推进展览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其次,政府审批部门严格把关受理登记这一重要环节,运用登记职能进行展览项目名称审核、加大招展和宣传的监管、强化会展现场管理。此外,参展商要提高展会辨别能力是预防事件发生的务实之举。企业遭遇“骗展”之后,到工商部门举报寻求行政帮助是成本低、奏效快的最佳解决途径。

  3 消费者展会打假 正规企业要求退出

  近日在沪举行的某大型食品博览会,在一片抱怨声中草草收场。消费者抱怨,在展会上买到了假货,纷纷要求退货还款;而由于一些假货商的“老鼠屎”效应,参展的“正规军”也被一棒子打死,就在开展后不久,部分参展商因不屑和假货商为伍,要求退出展会。更荒唐的是,这样的展会,在短短23天内,竟然连续举办了两次。

  解读:展会岂是“杂货筐”。对于现代会展业来说,展会的概念,早已超越了单纯具有集聚功能的实体平台。在集中供应和采购以方便交换之余,展会要更多地成为展示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的平台。而要做到这一点,展会自身的品牌和定位不可忽视。打个比方,如果将价格昂贵的名牌服饰摆到“路边摊”上去销售,消费者自然不会相信这是一件真品,也就不会愿意为其支付较高的价钱,所谓名牌的品牌价值“荡然无存”。所以说,名牌服饰会提升高档商场的品位,同样道理,展会的品牌和定位,也是建立在展销品的品牌和定位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对展销品的品质和品牌选择,来确立展会品牌定位,再以展会品牌提升展销品的价值,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

  从沪上“食品博览会”事件来看,大部分参观者冲着展会而来,展会主办方本应该对参展商的资质与参展品的品质起到“把门人”的作用,如今却成为部分不法商人公然销售假货的“粉饰”和“掩护”。这种现象背后,除了展会承办方的不负责任和缺乏应有诚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展会自身的品牌定位。展会承办方为拉来更多的参展商,获取更多的参展费收入,将展会当成一个“杂货筐”,不管什么货色都往里装。而如此“大杂烩”,自然不足以形成展会的规模和品牌效益。相反,如果展会从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当市场对展会有了较高的认同感,参展企业自然会竞相参展,展会承办方又何需降低条件去“拉客”,甚至招来假货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