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双面廖茸桐 暗推凯德置地本土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0日 04:02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叶加

  作为未来政策不再倾力扶持的外资房地产公司,凯德置地必须选择更熟悉中国市场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管理层

  廖茸桐虽然长着黄皮肤、黑头发,却习惯人们叫他“Jason”,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第三代新加坡人,文化上与中国已大不一样。

  在最近凯德置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凯德置地)与成都置信、河南建业的两次合作中,廖茸桐却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和合作技巧,最终使双方联姻。这个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深耕13年的凯德置地副总裁,在中西文化方面也切换得相当娴熟。

  而这正暗合了凯德置地的本土化战略,对于一家意欲在中国市场大有作为的外资房地产公司来说,这一点似乎很重要。

  中西合璧

  从小就在新加坡接受西方教育的廖茸桐,骨子里仍有一点中国基因。还在新加坡时,他就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能讲不太地道的中文。

  到中国13年来,他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甚至中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他也可以谙熟心中。

  “一般来讲,广州人做生意,人的交流方式会比较轻松,但北方人就会比较严肃,中国的文化是多元化的,因此待人处事就要有区别。”廖茸桐说。

  他举例说,广东人对幸福的看法是有钱,而北京人则希望精神物质双丰收。凯德置地对两地的客户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甚至会把这种不同带到产品和开展业务中来。

  但凯德置地的中国员工形容廖茸桐仍带有明显的西方教育下的待人处事特征学。他会主动为女士开门,并且不会像中国老板那样将收到的礼物分发给下属,而是登记在册留给对外送礼之用。

  不管怎么说,在中国浸淫多年的廖茸桐已经深谙中国文化。“在新加坡,生意场合一般会放在办公室,而中国的生意大多是在饭桌上促成,正因如此,我现在酒量都见长了。” 廖茸桐对《财经时报》笑谈。

  合作互补

  去年10月份,凯德置地与四川成都置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置信凯德”公司,合作拓展四川房地产市场;到了10月底,凯德置地又与河南建业集团联姻,成功地开辟了凯德置地在中国中原和西部的市场。

  这两次合作的幕后推动者,正是谙熟中国文化的廖茸桐。

  “两家都是中国优秀的民营房地产企业,你要懂得如何与本土民营企业谈合作。”廖茸桐说。

  实际上,这两家公司此前都多次接触过国际资本,但中西方文化和意识间的差异使几次谈判都以失败告终。

  “我们不仅仅只是用资金来换取土地,中国民营企业要的也不仅仅只是资金。”廖茸桐说,“凯德置地有成熟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和资金运作模式,我们可以给合作者带来更多的帮助。”

  他认为,凯德置地会给合作者带来管理的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并且从原先民营企业一个人说了算的“拍脑袋”式的决策方式,逐步过渡到成立专业的管理委员会,使民营企业具备竞争优势。

  廖茸桐也表示,“事情最终还是人来做。”因此他不会生硬地与合作者谈判,虽然他会以西方的行事风格来坚持原则,但他懂得合作中的平衡,最终能够找到双方感兴趣的交融点。

  双面凯德

  廖茸桐每去一个地方谈合作,他会首先了解这个地域的文化,了解合作者的企业文化,而在合作过程当中,他可以用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与合作者沟通,这正好契合了凯德置地本土化的发展战略。在另一方面,中国项目的成功也得益于凯德置地的国际化发展。

  到现在,凯德置地在全球30个国家的80多个城市开展

房地产业务,并且从住宅到商用房产具备了成熟的管理和操作经验,不仅如此,其运作的多个房地产基金也相当成功,凯德置地已经形成了一套从地产开发到资本运作的完整链条。

  同时,凯德置地又肩负本土化责任,它要开发符合中国审美的产品,管理层要熟悉中国的房

地产政策,作为未来政策不再倾力扶持的外资房地产公司,凯德置地必须选择那些更熟悉中国市场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管理层。

  其实正是因为像廖茸桐这样即有国际化视野,又谙熟中国文化和行事风格的管理层,造就了双面的凯德。

  “凯德置地在中国的员工大多从本地招募,但同时会给他们进行英文培训,而且正是因为我们业务氛围的国际化,使得我们的员工也都兼具本土化和国际化。”廖茸桐说。

  他本人首先身体力行,一面的廖茸桐,正在向国际投资者介绍高成长性的凯德置地房地产基金,而另外一面的廖茸桐,可以与本土的民营企业主谈笑风生。(021218)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