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欧盟再推环保节能新举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9日 09:51 法制日报

  2007年无疑将是欧盟的节能环保年。继上月底通过有关要求修订现行燃料质量标准的立法动议后,欧盟委员会7日进一步建议对欧盟现有的道路运输废气减排政策做出修订,出台一个全面的新战略,以减少欧盟市场上新售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确保欧盟如期或提前实现《京都议定书》要求的减排目标

  王坚

  汽车厂商面临新考验

  根据欧盟委员会酝酿的减排新战略,到2012年,在欧盟27个成员国市场上销售的新出厂载客汽车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过120克,相当于柴油车每百公里耗油不超过4.5升,汽油车每百公里耗油不超过5升。到2020年,客车排废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公里95克以下。在载货汽车方面,新战略规定,到2012年新出厂货车的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过175克,到2015年则须进一步限制在160克以下。

  为鼓励汽车产业在节能基础上展开竞争,欧委会还将邀请各汽车制造厂商在今年年中共同签署一个汽车市场良性营销准则,内容包括改进新上市汽车的

商标和说明,使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汽车能耗和排废指标等,以鼓励人们追求更加可持续的汽车消费模式。

  目前,上述建议已提交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审议,如获通过,欧委会将就新战略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今年底以前或最迟在明年年中提出有关汽车节能减排的具体立法框架。

  旧政策难治运输排废

  目前,交通运输是欧盟内仅次于发电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占欧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其中仅载客汽车的排废量就占总量的12%。而且,交通运输业也是欧盟内少数排废量仍在迅速增加的行业之一。

  现行的欧盟汽车减排政策是欧委会于1995年提出的,主要包括三方面:一,在自愿的基础上,欧洲厂商应在2008年前将其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汽车的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在140克以上,日本和韩国厂商应在2009年达到这一要求;二,汽车厂商应通过商标说明和各种宣传品保证消费者了解必要的汽车节能信息;三,各国政府应通过财政手段推广节能型汽车,包括将汽车消费税与排废量直接挂钩。

  但迄今为止,现行政策取得的实际效果极为有限。尽管近年来汽车制造工艺有了很大改进,但仍远不足以抵销交通流量和汽车尺寸不断增大所造成的排废增加。统计表明,1990年至2004年间欧盟整体减排5%,但同期交通运输排废量却增加了26%。1995年到2004年间欧盟新上市汽车每公里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从186克下降到了163克,但同期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

新车的尺寸和马力却变得更大了。欧委会认为,自愿减排原则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如果不采取进一步措施,预定的减排目标将无法如期实现。

  新战略符合长远利益

  按计划,欧盟的减排新战略只应用于未来的减排立法正式生效以后的新上市汽车。欧委会表示,在达到新的减排标准后,欧盟市场上的汽车价格会有一定幅度上涨,但可以通过节油得到补偿。事实表明,自1995年以来,欧盟上市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12%,而同期车价涨幅总体低于通货膨胀率,这意味着减排完全可以通过经济的途径得以实现。目前,欧盟市场上已有的一些低排废轿车,如每公里排废102克的“大众波罗”、排废113克的“标志206”、排废116克的“福特

嘉年华”和排废120克的“雷诺梅甘娜”,其售价均未出现明显上涨。

  关于减排新战略对欧盟汽车产业的影响,欧委会认为,随着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的日益重视,节能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最为重要的竞争因素之一。因此,新的减排标准将有力刺激各汽车厂商的新技术研发,促进欧盟汽车产业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欧委会主席巴罗佐指出,汽车减排新战略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低碳经济”发展方案,也是欧盟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有力证据。他呼吁欧盟汽车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保持自身长期竞争力,以实现汽车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最大利益。

  背景资料

  《京都议定书》的由来

  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UNFCCC自缔约之日起,已经有全球的185个国家的参与,并成功地举行了8次由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然而公约中各缔约方并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1995年在柏林举行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中,发达国家承诺将在200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然而经过缔约方最终审评认定,这一承诺不足以实现公约中所预期达到的目标。为了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预期水平,需要世界各国作出更加细化并具有强制力的承诺。于是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加强发达国家义务及承诺的谈判。

  历经8届会议,在1997年,终于形成了关于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文法案。在第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对这一法案内容的研讨、磋商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当本届大会结束时,该公约已经初具雏形,并以当届大会举办地京都命名,始称《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美国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据有关数据,美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1/4以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