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欲借外力 国内旅游巨头疾呼引狼入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07:2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欲借外力 国内旅游巨头疾呼引狼入室

外资大型旅行社流程图

  

欲借外力国内旅游巨头疾呼引狼入室

旅游业相关数据 制图 郭晨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面对外资强劲对手的虎视耽耽,国内很多旅行社不但没有大喊“狼来了”,反而积极呼吁中国旅游市场能够进一步放开,其背后的无奈是:面对“倒管理”、恶性压价等无序的行业环境,期盼通过外资进入来冲破现有的旧体制束缚,重塑市场秩序,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本报记者 索佩敏

  一面是外资旅游业巨头虎视耽耽,一面是国内旅行社“散小弱差”的现实,全国大大小小近两万家旅行社,净利润率仅在0.1个百分点左右徘徊。随着国家旅游局最近宣布,自今年7月1日起取消对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中国旅游市场将面临进一步的对外资开放和“大洗牌”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旅行社大企业在通过改善管理苦练“内功”的同时,反而开始希望通过外资的进入来冲击和重塑这个市场,冀望能建立理性、有序的游戏规则。

  背景:外资馋出境游

  按照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关于旅游业的承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年内,允许设立外商投资的旅行社,并取消设置地域的限制。依照这一承诺,中国履诺的最后期限是2007年11月。2003年7月,国家旅游局提前4年多兑现入世承诺,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旅行社。而今年1月中旬,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济南宣布,自2007年7月1日起,中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并对外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实行国民待遇。

  中国旅游市场前景之广阔,已经勿庸置疑。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预测,未来10 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为此,各大外资旅游集团早已通过各种方式在中国市场扎根。2003年,日本第一大旅游企业JTB在上海设立独资旅行社;同年,美国商务旅行巨头运通通过与国旅合资成立国旅运通,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德国旅业巨头凯撒旅游集团以3000万元注册资金,在华成立凯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新公司将负责搭建其今后在华业务架构,形成旅行社、航空服务和

电子商务三大板块。

  一位旅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旅游业基本已经向外资敞开,目前尚未放开的还有两块:一是外资或合资旅行社的出境游业务,一是聘请外籍人士担任导游。

  出境游以其爆发式的增长速度,成为众多旅行社尤其是外资最看重的一块。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出境旅游达3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中国继续保持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的地位。而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20 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旅游出境大国,出境人数将超过1 亿人。目前,作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总数已达到132个,其中2006年新开放的目的地有15个,中国公民可组团前往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86个。

  对此,一位大型旅行社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国内旅行社的本土优势,外资旅行社目前从事的中国国内游和国外客人入境游,大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他们之所以赔钱也要继续留在中国市场,就是看好这个长期市场,在等待出境游开放。”

  疾呼:加速开放市场

  令人深思的是,面对外资强劲对手的虎视耽耽,国内很多旅行社不但没有大喊“狼来了”,反而积极呼吁中国旅游市场能够进一步放开,而国家旅游局最近也一直在就此话题征求业内企业的意见。

  据中旅集团一位内部人士透露,2006年12月中下旬,国家旅游局通知各省旅游局召集当地骨干旅行社座谈,其中的主要议题就是:对于外资旅行社的出境游业务是否要开放?随后,国家旅游局于2006年12月底在南京召开会议,由各省旅游局向其汇总各自在当地收集的意见。而目前在旅行社业内已经形成的共识就是,旅游业开放是大势所趋。

  国旅集团副总裁陈荣也明确向记者表示,“我的个人观点是中国旅游业应该走向全面开放。”他指出,由于出境游是目前旅行社利润最丰厚的业务之一,目前有关方面担心外资全面进入这个市场后,会凭借其优势冲击本土旅行社企业,因此对于外资进入出境游市场一直持谨慎态度。

  不过,广东中旅发言人士王坚的观点略有不同:出境游的客源毕竟来自于国内,本土旅行社多年以来积累了广泛的网络和客源关系,对于本土游客的需求也有更多了解,因此外资如果单枪匹马杀入这一市场,未必会给业内带来太大冲击。

  而陈荣则认为,参照其他行业的经验,外资进入后未必只带来冲击,更多的是使国内企业获得了与外资合作的机会。“考虑到中国旅行社的本土优势,外资进入中国时不会轻易采取独资,更多的会是通过与本土旅行社的合资,相互借力,参与龙头旅行社的经营管理。”

  他进一步指出,由于外资资金力量雄厚,这将为国内旅行社企业并购扩张带来资金支持。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旅行社业年检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近1.7万家旅行社营业收入共计1100亿元人民币,而国际旅游巨头美国运通一家的年收入就达到290亿美元。

  图谋:重建游戏规则

  事实上,面对“倒管理”、恶性压价等无序的行业环境,内资旅行社呼吁向外资放开,也有着些许无奈:期盼通过外资进入来冲破现有的旧体制束缚,重塑市场秩序,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按照一位旅游业分析人士的分析,由于缺乏产品研发能力,目前国内大型旅行社在海外市场,事实上仍是外资的二线代理商。以欧洲游为例,国内旅行社组团后还是交给GTA、KUONI等外资集团来操作。引入外资后,国内旅行社企业可以学习外资研发产品的经验,推进自身的产品创新。

  陈荣认为,“外资公司在IT系统、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通过与他们合作,可以建立新的流程再造,从而彻底改变现在业务关系私人化的局面。”在自身积重难返、改革阻力过大的的背景下,通过外资进入,“强制”扭转现在一线业务员包揽组客、销售、采购、策划等大权一身的市场环境,是众多国内旅行社的无奈,也是他们“痛定思痛”之后所寻找的新希望

  不过,也有部分旅行社对于外资的进入表示了担忧,认为与外资合作未必是国内旅行社脱困最合适的道路。春秋国旅发言人张磊指出,春秋在90年代就曾经与当时的商务旅行巨头罗森布鲁斯合作,双方共同派出管理层,在国内开设分公司,但由于双方在理念上的一些冲突,最终结果是“分公司没有一家成功”。

  中旅集团一位内部人士也表示,外资如果采用资本手段并购国内一些龙头旅行社企业,可能会对余下的企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他甚至有些悲观地认为,面对外资旅游集团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境外广泛的资源优势,国内旅行社在出境游市场上想成为金字塔尖的批发商几乎无望,出路只能是利用自身品牌和本土的网络优势,做一个“有价值”的代理商、零售商。“所谓有价值,就是能够揽到足够的客源。”。

  “在大的方向上,外资进入刚开始,对于行业会有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内旅游市场向规范化发展,加速产业化分工。”张磊如此表示。而陈荣也认为,如果外资全面进入,国内旅行社企业应该在竞争中寻找自己合适的定位。对于龙头性企业来说,可以考虑通过与外资的资本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争取成为优秀的一线“批发商”,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则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细分市场需求,在当地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

  中国旅行社行业外资行动备忘录

  ●1998年6月,国旅总社、云南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瑞士力天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在云南滇池设立“云南力天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这是经国家批准在我国境内开设的第一家中外合资旅行社。

  ● 2002年5月,美国运通公司(美国运通)和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国旅总社)创建的“国旅运通旅行社有限公司”北京办公室正式营业。

  ● 2002年5月16日,中国康辉曾与全球著名的专业性差旅管理集团美国罗森柏斯公司成立了罗森康辉国际旅行社,以差旅管理作为主要经营业务。但不久罗森柏斯公司被美国第一大旅游企业运通公司收购后,康辉与罗森柏斯的合作在2004年终止。

  ●2003年7月19日,首家外资独资旅行社正式准入中国。日本航空公司所属的日航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北京开设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

  ● 2004年7月20日,国家商务部批准了丽星(香港)邮轮公司在上海设立独资旅行社,可以经营入境以及国内游业务。

  ●2004年8月11日,格里菲(GTA)旅行社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获批成立。这是国内获批成立的首家欧洲独资旅行社。

  ●2004年8月,康辉再度携手国际知名旅游集团澳大利亚福莱森特有限公司,成立福莱森特康辉国际旅行社。

  ●2004年8月,胜腾集团宣布与中国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YTS)成立合资企业。

  ●2005年9月,

意大利最大的旅游巨头博驰路旅业集团(简称博驰路)在沪正式成立独资投资公司。

  ●2006年3月,世界旅游集团五强之一的Kuoni集团在中国的独资旅行社落子广州。

  制图 郭晨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1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