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车市繁荣的背后:中国车市不能浮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13:3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去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井喷”,在一片“叫好”声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车市繁荣背后的东西

  “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23%和25.13%,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523.31万辆和517.60万辆,同比增长32.76%和30.0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为2006年车市画上圆满句号。

  去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井喷”,令众多厂家欢欣鼓舞、踌躇满志,欲在今年大干一场。专家们也纷纷对今年乘用车的销售量做出增加20%~30%的大胆预测,2007年车市,将是一个高歌猛进的“丰收”年。

  在2007年政策环境好,对整体汽车产业有利的大趋势下,笔者丝毫不怀疑今年车市再创新高的可能性。然而,在响彻耳畔的一片“叫好”声中,又稍感不安———觉得还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来冷静地分析当前车市“井喷”背后的东西。

    汽车消费回归理性

  从经济波动规律来看,车市高速增长后的速度减缓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上一次车市“井喷”发生在2002、2003年,紧接着的2004、2005年出现“低迷”,尽管目前的情况与上一次有较大变化,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大起大落的风险必然加大。评价汽车产业健康与否,不能只用产量、速度,也不能只用利润,而要看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和市场规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汽车市场将由爆发式增长转向平稳发展阶段已成定局,汽车消费增长动力开始转由可支配收入增长来控制,也就是所谓的回归理性消费阶段,因此对2007年车市高速增长期望值不能太高。

    市场销售增加绝对量不大

  从汽车流通领域经营情况看,近来已经出现明显变化。京、沪、津等直辖市及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成都、沈阳等汽车销售量较大的一级市场,逐渐进入成熟期,销售情况相对平稳,高速增长的空间不大。预计从今年起,一级市场汽车消费增长的脚步将继续放慢,销售量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市场新增长点的重任将责无旁贷地落到二三级汽车市场身上。而二三级市场虽然正处成长期,增幅较大,但由于基数较低,销售增加绝对量不大,难以承担起总销量增加20%~30%的角色。特别是二三级市场承担了厂商较大的“压库”份额,新的一年将面对更大的资金和库存压力。因此,在2006年销售51.6万辆的庞大基数上再增加20%~30%,对2007年的乘用车行业来说,着实会有一个不小的压力。

    自主品牌增长充满疑问

  从自主品牌产品现状看,令人担忧。自主品牌汽车是2006年乘用车市场的一大亮点。自主品牌虽然增长迅速,但仍持续徘徊在低端市场。无论产品质量、安全性能还是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主流品牌都有不小差距,目前双方的技术差距仍不断拉大。低利润产品占据企业市场是自主品牌获得市场的最根本手段,自主品牌销量增长的背后是利润的微薄,单车利润与合资产品有十几倍至几十倍的差距。整体利润下降,使自主品牌生存空间变得更加艰难,无法保证良好的持续发展。特别是2008年,合资品牌将会集体降价15%至20%,自主品牌原先所拥有的价格优势将变得十分微弱,失去价格优势,自主品牌未来增长的持续性将充满疑问。

   

新车发布遭受考验

  从

新车上市拉动消费看,显得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新车型对市场吸引力正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006年新车上市高达117款。日前公布的10大畅销轿车中,竟然没有一款是2006年上市的全新车型,基本上是两年以上的“老”车型,这对于频频推出新车的厂家来说是个打击。据预计,2007年新车上市数量将更集中,为此有人甚至将今年称为“新车爆炸年”。目前,登录国家发改委目录的已经有三十多款新车,与往年相比,新年伊始就有这么多新车登上目录是相当罕见的。然而2007年新车大战能否奏效令人怀疑,制造商、销售商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与此同时,业内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尽管我国汽车工业超常发展,但汽车业

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并未真正改变,高增长、高发展可能掩盖我国汽车业的真实水平,在过多地追求高增长的背后,却掩盖过热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性过剩等诸多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又是影响中国汽车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致命伤。

  因此,中国车市千万不能浮躁,应该给“踌躇满志”、“大干一场”的厂商们泼一点冷水。我们务必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寻求精细的经济增长模式,这是关系到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