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暖冬影响经济运行 我国气象经济市场大有潜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11:44 光明网-光明日报

  暖冬影响了经济运行

  这个冬天不太冷!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更加严峻,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都遇到了“暖冬”。莫斯科百年罕见的暖冬天气,使这个冬天的平均气温比以往高出10℃左右;纽约市自入冬以来,气温一直徘徊在10℃左右,1月6日更达到20℃以上,这是百年来的第一次;今年美国新泽西州也是111年来最温暖的一年,街道上厚重的冬衣几乎绝迹。

  中国也不例外,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06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006年我国气温继续升高,全国年平均气温9.9℃,较常年偏高1.1℃,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而且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气温看,温度也比常年偏高,以沈阳市为例,今年“三九不冷”,1月份居民用电量减少5%左右。

  暖冬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当地的经济运行,对于商家来说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靠寒冷天气赚钱的行业叫苦连天,滑雪场无雪可滑,公园的冰场变成了水塘,各大商场的冬装滞销,春装开始提前上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的报告显示,受异常的暖冬天气影响,公共事业企业生产下降了2.6%。最令人关注的是,由于暖冬,美国汽油、燃油及

柴油的库存都增加,纽约、伦敦全球两个主要交易所油价大幅下跌,进而世界经济也与之同冷暖。

  尽管暖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尚无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飘然而至的暖冬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环境。油价的下降、耐寒商品的滞销、滑雪等旅游业的减旺是看得见的变化,但其更深远的影响是,让人不得不再次深思气候变暖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影响。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师斯特恩爵士主持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气候变暖将使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减少20%,全球可能陷入比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更为严重的衰退,建议今后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投入到制止气候变暖的工作中。

  气候因素将成新壁垒

  如果说10年前,人们还只是把气候变化当作自然风险,那么今天,世界的共识是气候的变化不再是自然的变化,工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高速增长以及对自然界无节制的索取,使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在强度上有了质的飞跃,气候变暖也是其中的一个结果,特别是发达国家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负责,排放的气体多半来自使用煤炭、石油和瓦斯,为了产生能源提供电力、运输和取暖的需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表明: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工业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是不降反增,呈上升趋势。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官员介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涉及各国环境、经济、社会各方面利益,已成为国际环境外交中的热点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放供各国签署。这一公约旨在限制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后来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至2012年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

  专家预见,随着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得到严格控制,气候因素将成新贸易壁垒,包括征收大气污染税在内的一些环境保护措施也将为各国接受,新的价格体系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些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产品,价格必须提高,相反那些有利于气候环境的产品,价格应相应降低。据测算,世界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会造成至少85美元的损失,而付出25美元就可以减少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在缓解问题的同时,带动新产业发展,推动新经济向前迈步。

  气象经济将有新作为

  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六部门近日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100年来观测到的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0.5至0.8℃。今后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至80年使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至3℃,平均降水量虽然会增加7%至10%,但并不能改变干旱化的趋势,特别是北方干旱化的趋势。此外,由于气候变暖使农业需水量加大,供水的地区差异也会加大,为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除了气候变暖,我国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受影响人口超过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1%至3%,气象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十分必要,尤其是受到气象影响的行业现在是越来越多,如何把这种气象因子整合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去也值得研究。

  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关于气象经济学的德尔菲定律,即企业在气象上的投入产出比大约为1∶98,即投入1元钱,就可以得到98元钱的回报。在发达国家,气象信息服务逐渐形成产业,气象公司效益都相当可观,诸如空调指数、冰激凌指数、泳装指数、食品霉变指数、情绪指数、睡眠指数等一系列气象指数,都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并提前确定生产营销计划。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吴向阳博士说,早在20多年前,中国就引入了气象经济学的概念,但一直不成气候。为企业“量体裁衣”提供的专业气象预报还很有限,我国的专业气象服务最初只为农业、建筑、仓储等几个行业提供,现在才发展到运输、供电、

化工等十几个行业。据测算,目前我国气象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平均已经超过1:40,按照“德尔菲气象定律”,我国气象经济市场还大有潜力可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