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总裁空白期结束 川航原副总裁任鹰联总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08:58 每日经济新闻

  宋文明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获悉,原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航”)副总经理李海鹰,已于日前被正式任命为鹰联总裁。鹰联的官司纠纷也因川航的注资而化解。引人注意的是,作为国内第一家注册成立的民营航空,鹰联最终还是以联姻国营的方式暂时化解了其生存危机。

  据国内媒体报道,原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鹰,已经正式被任命为鹰联总裁。另据国安文化董事长、鹰联监事会主席鄢钢证实,李海鹰在进入鹰联管理层后,将不再担任在川航的原有职务。据介绍,此次人事任命是在公司新一届股东大会上宣布的。这也意味着鹰联200多天来总裁一职空缺的尴尬终于结束。

  去年7月份,鹰联董事长李继宁辞退CEO祝凯,随后副董事长张松光宣布辞职。去年8月10日,伟高达以鹰联未归还贷款为由将鹰联告上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民航总局发布的去年第三季度运行情况通报中,去年1-8月,鹰联欠缴民航基金和机场建设费(包括滞纳金)累计3501万元。

  去年11月20日,广东鹰联投资有限公司、四川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国安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四方正式签订关于鹰联航空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合同。四川航空集团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作为鹰联新增股东,投入人民币2000万元,占股20%。这是国有航空企业首次投入资金直接参与民营航空公司经营。

  民营航空面临人才资金航线三道坎

  据了解,自2005年3月至今,新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已有13家,投入运营近10家。除了在2006年年末宣称已经赢利的春秋航空和东星航空,多数企业还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业内专家称,春秋、东星的赢利得益于其“旅游+航空”的资源对接,而其他多数民营航空公司尚未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

  昨日,民营航空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人士向本报感叹,民营航空公司在与国营公司的市场竞争中,人才、资金、航线等资源全面落后,这些主客观原因造成的难题严重困扰国内民营航空的发展。

  中国民航总局规定,招用其他

航空运输企业在职飞行人员,需与飞行人员和其所在单位协商,达成一致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这造就了飞行员“转会费”动辄高达300万元“天价”的状况。但事实上,中国现有不到1000架民航飞机,13000多名飞行员。按照中国民航总局一架飞机配8-10名飞行员的规定,中国飞行员已经过剩。

  此外,决定民营航空能否赚钱的航线更是一大问题。据该人士介绍,民营航空公司申请的航线往往是北京、深圳、成都等热门航线,但最终批下来的只是天津、珠海、绵阳等非热门航线。

  即使在市场竞争上因手段灵活而稍占优势,但民营航空也因种种束缚放不开手脚。11月28日春秋航空推出新开航的上海—济南航线共400多个1元机票,投放座位数为航班总座位数的10%左右,但被济南市物价局处以15万元行政处罚。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磊昨日称,希望海航近日一折机票“平安”进入上海,为民营航空的相对自由定价找到突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