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种植过剩近万吨青蒿成半废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8日 21:31 CCTV《经济信息联播》
青蒿素是一种特效抗疟产品,而提炼青蒿素的主要原料青蒿草,主要产自我国。前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年投入2亿美元资助疟疾灾区采购青蒿素药品,青蒿草价格因此一路飞涨,我国的青蒿草种植也迅猛增加,每吨价格曾经冲破1万元人民币。但我们的记者最近在青蒿草的几个主要产地湖南、重庆、和广西等调查时发现,由于种植过剩,青蒿价格直线下降,将近10000吨青蒿无人收购。 这里是湖南衡阳祁东县的五七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象这样的青蒿地,但是这里的农民告诉我们。他们辛辛苦苦种植了一年的青蒿到现在也没有卖出去,不少青蒿就这样白白的堆在家里。 五七村还有附近的几个村,现在到处都是堆放着青蒿的仓库,据当地农民反映,去年9月份以后,就有超过一半的青蒿收购企业停止了收购,收购价格也降到了一块二一公斤,而前一年的这个时候,青蒿最高价格曾经卖到过10块钱一公斤,尽管价格已经暴跌了90%,但几个月过去了,不少农民几乎没有卖出一分钱。 湖南祁东县农民李明富说:“没人要了,花了成本,出了劳力,没得收入,就是这个情况,如果明年再种那我们就坚决不种了。” 据了解,去年一年,我国重庆、湖南、广西等地种植青蒿一共50万亩,收获青蒿草近5万吨,而按照2006年全球青蒿素原料需求来看,4万吨就可以满足全部市场需求。而一旦囤放起来,几个月后青蒿草的有效成分就会减退,不再具备原先的药用价值,只能做药品辅料,这意味着,全国有一万吨青蒿草将很快成为半废草。 青蒿素生产企业面临内忧外患 祸不单行。不但青蒿草种植过剩,我国的青蒿素生产企业现在也面临困境。因为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申请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我国的青蒿素类药品,走向国际市场有着巨大障碍。 目前国内将近100家青蒿素生产企业,但真正做到产销结合的大企业只有不到十家,大多数都是产量不到30吨的中小企业,其中还有一些小厂生产设备相对落后,生产的青蒿素达不到国际上要求的的GMP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处处长张小瑞说:“世界卫生组织采购它有一个要求,它这个一定要先经过WHO的质量的预审。” 同时,我国拥有全世界近90%的青蒿资源,但是现在这种青蒿大国的优势正在被削弱,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度,越南等地已经有一些企业着手开发青蒿种植,另外,那些不具备青蒿种植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则是从我国大量进口收购原料,自己提取加工青蒿素。我国青蒿素企业可以说面临内忧外患。 专家:青蒿素国际市场前景看好 但专家表示,我国青蒿素药品生产企业前景并不是一片暗淡。专家认为,药品技术的突破和操作模式的改进,有望帮助我国企业打破这种不利的市场格局。尤其是,国际上对中国青蒿素的需求仍在不断上升。 青蒿素类药品要克服的最大难关,是耐药性能否持久。目前,我国不少企业都着手进行技术提升,到今年一月份,我国已经生产出第四代青蒿素类复方药,目前这种新药正在申请国际GMP的认证,一旦通过了国际上的质量预审,我国企业将凭借领先的复方技术优势占领国际竞争中有利地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教授李国桥说:“我们一定要拿出我们的技术优势,我们复方的技术优势拿出我们很低的成本的青蒿素原料和化学要原料。” 国际卫生组织将每年投资2亿元用于采购青蒿素类药品和其他抗疟疾疾病的设备。我国也将在未来3年内提供共达3亿元人民币,用于购买青蒿素药品,对非洲主要疟疾病灾区无偿援助。世界市场对中国青蒿素的需求依然强劲。 尼日利亚总统秘书说:“ 因为WTO已经决定青蒿素类药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用药。” 国际热带病联盟主席参蔡说:“ 中国青蒿素是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病的药物,现在WHO还将在全球推广青蒿素。现在大多数青蒿素药物都是从中国出去的。”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青蒿素市场出现下涌的原因之一,还在于产品的开发方式比较落后,属于单纯买卖行为,难以规避风险。我国可以按照全球基金模式操作,与其它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合作建立抗疟基金,从而有效化解风险。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