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厦航:实现20年持续盈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0:27 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近几年来,随着燃油、维修、人力成本的增加,航空业竞争日趋激烈。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凭借独到的经营,实现了持续20年的盈利,2006年更超额78%完成年初定下的利润目标。厦门航空是如何创造20年盈利这一记录的?

   务实的发展战略设计

  稳健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厦航持续盈利的基础。多年来,厦航致力于把自己办成“安全、质量、效益先进,职工、股东、社会满意的中等规模优质航空公司”。

  1984年7月25日,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宣告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成立。厦航的成立,是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合作创办的作为区域性航空公司的试点,是我国第一家企业化航空公司。1987年厦航首次实现盈利。在之后的几年里,民航运输业处于卖方市场,厦航迅速有了积累。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融资租赁的飞机采取了在允许范围内的加速折旧,厦航选择了8年至10年,为企业的持续发展预留了相当储备。

  厦航一开始就选择了纯

波音机型,至今也只有波音737、757两种。要不要引进宽体机,要不要引进支线飞机和货机作为补充?这些问题议论了多年,厦航慎之又慎。豪华远程波音787客机也曾写进公司“十一五”期末的引进计划初稿,但随即又在调整中换成737型飞机。

  总经理阳广华告诉记者,没有盈利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力,持续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质量的综合体现。多年来,厦航坚持适度稳妥的扩张方式。1994年,厦航有偿兼并

福建航空公司是中国民航改革重组的首例,10多年过去了,厦航又在杭州和南昌设立了分公司。调整完善后的厦航发展战略,运力增长速度由年均10%—12%调整为14%,运量发展速度由年均12%提高到15%,争取运量5年翻一番。

   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没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厦航成立时,没有轰动效应,没有仪式,借了厦门老市区邻街的两间门卫房,做了一块小小的门牌,从厦门建发公司借了5000元钱到银行开户,就算成立了。

  “边组建、边培训、边经营、边发展”使他们经常吃不上热饭、睡不好觉。经过紧张繁杂的大量准备工作,厦航终于在1986年11月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艰难起飞。1987年底,厦航首次实现盈利300多万元。由此他们总结出厦航的企业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奋飞”。2003年春夏之交,受非典影响,大部分飞机停飞了,现金流出现了问题,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薪酬缩减43%的决定一宣布,全体响应。关键时刻,职工信任、热爱自己的企业,和企业同舟共济。职工的向心力和责任感是厦航能在一次次危机中化险为夷的保证。

  多年来,厦航一直坚持把准确的财务报表提供给银行,取得多家金融机构的广泛赞誉和支持。目前,厦门市各家银行每年给予厦航的总授信额度达70亿元人民币,弥补了公司因股权结构单一、发展资金受限的问题。

   低成本运营的优势

  低成本运营是厦航一直坚持的理念。20年中,厦航一直保持良性运转,资产优质,财务指标优良,在没有上市融资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75%左右,比行业平均值低近10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则始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切都得益于企业经营所推行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拓宽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财务管理的触角应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效益。

  厦航拥有B737、B757两个系列机型,由于B757的市场形象较好,销售部门在航班安排中总是优先使用B757。1999年,财务人员经过大量的数据测算和比对发现B757的变动成本远大于B737,优先使用B757的做法并不经济。根据这项测算,厦航调整了两种机型的日利用率结构,在B737运力有剩余的情况下,首选B737执行客源不足的B757航班。从调整后至今节约成本达1.2亿元。同样,在“保变多飞”的财务理念指导下,厦航的飞机日利用率从2001年的8.9小时提高到2005年的10.2小时。按照2005年的规模,相当于不多花钱就增加了4.5架飞机,显著提高了资产运行效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