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电煤:多经风雨方见彩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09:46 中国电力新闻网

  ——写在2007年电煤订货落单之后

  本网记者张磊

  “如今社会钱都难赚,煤矿工人埋头苦干,电力企业减薪不断,铁路港航重点保电。全国煤价涨声一片,煤电联动很难实现,多年风雨相依相伴,酒杯一端有恩无怨。自古风水轮流在转,订货之后接着再战。”

  开篇的这首打油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今年电煤订货的艰辛与无奈。因此,在煤炭合同汇总会期间,流传甚广。

  1月16日,为期一周的2007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议结束。根据初步统计,此次会议期间,合同录入总量达12.2812亿吨,其中跨省区配置运力的重点合同量为9.8242亿吨;共录入电煤合同量7.4361亿吨,其中跨省区配置运力的重点合同电煤量为6.7298亿吨。

  与以往的煤炭订货会和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相比,这次会议的组织者已经由国家部委变成了行业协会;会议的时间短了,但所签订的合同量却多出不少;电煤价格平均上涨了25元/吨~27元/吨,涨幅达到10%。而且,从表面上看,煤电顶牛的局面也远不如前些年那样激烈。因此,有媒体认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正引导着煤炭订货方式的“变革”。

  市场化不等于涨价

  全国煤炭订货会作为我国煤炭产运需衔接配置的主要实现形式,有50多年的历史。在2005年以后,步入了改革的跨越期,价格逐步放开。

  2005年的秦皇岛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2005年电煤定价原则”。2006年的济南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适时出台了订货会改革的原则方向:电煤价格应以市场为主导,实行自主交易,鼓励煤、电双方在充分协商的情况下,签订中长期合同。2006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2007年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则彻底改变了我国延续50多年的由政府集中组织产运需企业召开煤炭订货会的做法。

  客观上说,煤炭订货的市场化改革乃大势所趋。但不能狭隘地将市场化简单理解为价格上涨,不能认为只有价格上涨才能体现改革。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设计初衷,首要任务便是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稳定。也就是说,要通过市场的手段,保持煤炭供应、电力生产及重点用煤行业生产的稳定,让社会共享市场化的成果。

  而据记者在合同汇总会议上了解,今年,我国冶金、化肥、炼焦等行业的煤价平均涨幅在3%~5%,每吨上涨10~30元之间;电煤涨幅更为惊人:黑龙江电煤上涨25元/吨,陕西电煤上涨20元/吨,山西电煤涨幅平均达到40元/吨。

  煤炭价格的上涨可以理解,因为要消化国家政策性的各类税费、计算煤炭的完全生产成本等诸多因素。在市场化的前提下,煤炭行业将成本转移到下游行业,这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举。但有一条“红线”不能逾越,就是与电力行业一样,作为基础性行业的煤炭价格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着百姓的冷暖安危、喜怒哀乐。以1吨煤发电2000千瓦时为标准计算,电煤价格每上涨10元/吨,每千瓦时电要上涨5厘钱,才能维持发电企业投入产出的平衡。煤炭价格的高涨,如果压垮了电力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如何保障,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何实现?

  多经风雨方见彩虹

  最近三年,煤炭订货向着市场化一步步迈进。在这样的深刻变革中,电力企业是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交了大量学费之后,才逐步开始认清市场的。

  今年的电煤合同录入量大大高于前几年。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企业对煤电联动的预期和对电力改革的预期。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07年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中,政府给予了“继续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为电力竞价上网奠定基础”的表述。因此,发电企业认为,通过电价的调整,多少可以减少煤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价格高、签约快,是今年电煤订货不同往年之处。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电力企业对政府相关政策信息把握不够,对整个市场情形判断偏离,对谈判对手缺乏深入了解。总之,电力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还难以与煤炭企业相提并论。毕竟,煤炭企业早在十几年前就冲出了“计划”的樊篱,在风浪中锤炼了多年。

  对于电力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化的概念在头脑中闪现才不过三两年而已,在成长适应的过程中,付出高昂的代价在所难免。关键是,电力企业要学会如何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高的回报。

  今后的煤炭订货方式待定

  在2007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议上,很多企业都带来了供需双方已经签好的合同。

  在煤炭市场交易条件仍不成熟的情况下,有人认为煤炭订货方式的改革过快。因为,这给诸如电力企业这样的用煤大户落实资源、煤炭企业落实用户、供需双方落实运力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1月12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组织参加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议的燃料企业代表开会,听取他们对煤炭订货方式改革的看法。与会者认为,新的订货方式实际上为包括燃料企业在内的煤炭流通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便利。

  原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会长武承厚表示,由于煤炭企业的用户比较分散,而一些用煤大户的煤炭来源也比较分散,取消传统的煤炭订货会会给这些企业带来一些麻烦,煤炭流通企业则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几年前,燃油期货正式推出后,分析家对煤炭期货的推出表示乐观,因为煤炭与石油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当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思路:“煤炭价格放开以后,我们希望订货会的方式能够通过现代商务手段来解决,成立一个类似于粮食交易中心的煤炭交易中心。这个煤炭交易中心可以变成一个股份制的煤炭交易中心,通过网上交易来确定供需双方。”

  2006年9月12日,一期投资1000万元的陕西省煤炭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在西安正式启动,购买煤炭的客商不必跋涉千里,只需通过这个平台就可轻松实现网上交易。而在2006年年底举行的山西省内煤炭订货会,供需双方也是通过网上交易平台来实现煤炭订货。

  煤炭订货方式的改革,是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新的订货方式将逐渐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大家都在期盼真正的市场化模式尽早登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