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山西焦炭联盟能否实现霸业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02:39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王秋君 张华钰

  山西焦炭业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生产和销售的集中度,一个拳头对外。而根本出路,则是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实行深加工,发展后续产业。行业内部进行全面整合与提升,联合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焦化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占有世界焦炭贸易量1/2的份额却缺少必要的定价权

  掌控国内1/3供应量却常遭上游企业价格逼宫

  在刚刚开始的这一年中,困顿中的山西焦炭一次次地展露着某种酝酿已久的雄心。

  从2006年末国家对焦炭产品出口加征5%出口关税,到今年元月1日山西焦炭再次提价30元,再到近期山西焦化企业联盟紧锣密鼓的筹建,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山西焦炭频繁地吸引着来自各方面的目光。

  事实上,这个一度左右着整个国际市场晴雨的山西支柱产业,它的一举一动关乎着整个中国焦炭行业的未来和走向。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而山西的焦炭产量和出口量则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3和全国焦炭出口总量的80%以上,与此同时,在全球焦炭市场交易量中,山西焦炭约占50%左右的份额。山西焦炭的地位和影响力无疑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它的每一次前行也就具有了更多的借鉴意义和表率作用。

  2005年,极度辉煌的山西焦炭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威胁面前顷刻跌入低谷,2006年,面对价格寒冬,山西焦炭苦苦挣扎,左冲右突希望寻找一点依稀亮色。好在当年4月份,钢材价格连续攀升,濒临绝境的山西焦炭企业宣布集体提价成功,终于赢得了一次喘息之机。那次绝处逢生的经历让山西焦炭行业看到了一种方向也看到了受挫的根本,一个占有世界焦炭贸易量1/2的份额,拥有世界焦炭总产量1/4规模的行业却缺少必要的话语权,甚至在国内市场上也声音微弱,这是山西焦炭所无法容忍的。

  终于,山西焦炭行业一场更加深刻的自救在今年年初正式拉开帷幕———山西焦化企业联盟几经论证,最终确定组建方案并顺利启动,山西焦炭行业希望通过这种类似“欧佩克”的组织彻底挽救自身于困局,进而执掌国内外焦炭市场的权柄。

  产能过剩无序竞争

  导致话语权缺失

  事实上,山西虽然拥有足够庞大的焦炭生产规模和世界贸易量,但是,几年来山西焦炭行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却一直处于被动局面,拥有一半世界焦炭交易量却缺少必要的定价权,掌控国内1/3的焦炭供应量却常常遭遇上游企业的价格逼宫。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这是山西焦炭行业在自砸饭碗,自讨苦吃。2003年受焦炭暴利的驱动,山西各地纷纷大批上马炼焦项目,导致焦炭产能在短时间内便出现严重过剩,价格一路下跌,而各企业又为了各自利益竞相压价倾销、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了山西乃至全国焦炭行业的整体性低迷,一直延续至今。

  有资料显示,按照山西省“十五”规划目标,全省焦化总量要控制在3500万吨以内,但是面对当时贵比黄金的焦炭价格,山西各地的焦化投资热潮一路高歌,短短几年时间内便达到了近1.5亿吨生产能力。据统计,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山西的焦炭新增产能分别为796万吨、955万吨、1576万吨、2626万吨、2020万吨,五年共增加近8000万吨,远远超出了当时规划的3500万吨大限。而这一时期我国机焦产能达到3亿吨左右(其中不含土焦),但是其时国内的焦炭需求量仅为1.85亿吨。严重的产能过剩一旦形成,对行业的整体性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从2005年5月份开始,焦炭价格一路下滑,从最为辉煌的每吨450美元一刻不停地跌倒2006年3月份的每吨116美元左右,整个国内的焦炭行业立刻陷入低迷,而山西遭受的打击无疑尤为严重。一方面是焦炭上游煤炭价格大幅度上升,焦炭企业采购炼焦煤的成本不断增加,同时钢铁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逐渐疲软,对焦炭需求量大幅锐减,而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中国整体产量增加,买方侃价实力迅速增强,导致山西焦炭在高成本和低销售上进退两难。另一方面,为谋求生存,减少积压,收回资金,山西各大小焦化企业竞相压价倾销,试图力保不失,然而这种恶性竞争却让整个山西焦化行业处境更加艰难。企业焦炭生产越多亏损越多,但是如果停炉不产,则意味着整个投资将毁于一旦。在2005年9月前后,每产一吨焦炭生产企业的亏损额度至少在200元以上。

  在这一年,山西焦炭行业部分主要企业虽然在山西焦炭协会的倡议下共同签署了外界广为关注的《绵山公约》,但是一纸缺乏实质意义上约束力的契约根本无法挽救败如山倒的焦炭危局。山西焦炭在2005年骤然到来的焦炭严冬中苦苦挣扎。

  2006年的生死之变

  在生死悬于一线的绝境中,山西焦炭的艰难求生始于2006年的几次成功的集体提价。如果说,2005年山西焦炭经历了一场从天堂到地狱的梦魇,那么2006年无疑是山西焦炭从地狱寻路人间的一次生死变。

  2006年3月份,国内钢材市场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疲软期后,首次开始出现上扬,每吨钢材价格在年初的基础上上涨了1000多元,有的甚至达到2000元。而作为炼钢的重要辅助燃料———焦炭,其价格却并没有因为钢材价格的复苏而上扬。山西焦炭行业协会立即倡议,全省焦炭行业集体实行提价。

  山西焦炭行业的提价理由是,2006年4月10日全国铁路运费提价,而焦炭都实行到站价,现在运费上涨了0.0044元/吨公里,实行提价理所当然。与此同时,钢材每吨上涨了2000元左右,作为上游企业的利润空间明显增大,理应给焦炭行业让出一些空间,因为每吨钢材的生产成本中焦炭要占到35%左右,所以面对钢价升温,焦炭提价势在必行。而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客观原因是,由于从2005年年底以来铁路运力的一直紧张,导致大批钢铁企业焦炭库存明显不足。进入2006年3月份以来,前来山西进行焦炭寻价的企业特别多,这也为山西焦炭涨价提供了足够的勇气。

  当月15日,在山西焦炭行业的一次例会后,山西几家大型焦化企业共同提出,山西焦炭在全国范围内每吨涨价40元,这立刻得到了山西整个焦炭行业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上游钢铁企业的默认。

  这次山西焦炭的整体提价成功,在3天时间内便迅速影响了整个国内市场,焦炭价格普遍提高30元左右,可以说这次提价不仅给濒临绝境的山西焦炭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让山西焦炭行业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2006年后半年,在山西焦炭协会的积极推动下,山西各焦炭企业终于联合起来摈弃恶性竞价并在其后的三个多月内再度成功进行连续提价,使得焦炭市场价格在全国出现恢复性上涨。当年6月份,山西焦炭企业在山西省晋城市召开会议,联合发出限产令,使得焦炭产能无序扩张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据悉,在该次会议后山西焦炭的价格在京津地区的售价已经恢复到1040元、唐山地区达到1070元、山东地区1100元。进入7月份,山西焦炭再次提价50元。现在山西焦炭在京津地区的售价已经恢复到1090元左右,唐山地区达到1120元,山东地区1130元-1150元。

  2006年12月28日,鉴于煤源紧张、煤价上涨及运力紧张等原因,山西焦炭协会又一次作出上调焦炭价格的决定。今年1月1日,正式宣布集体进行季节性提价30元,山西焦炭行业的这一举动也同时带动全国另一重要焦炭产地河北省也做出了每吨焦炭提价20元的决定。

  这对于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了一年有余的山西焦炭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求生之后困顿依然

  2007年初,尽管山西焦炭经过苦苦挣扎终于赢得了一线曙光,但是,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

  据统计,目前山西省拥有合法焦炭生产企业共有156家,合法产能为8251万吨,其中已投产7007万吨,而山西省经贸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则透露,早在2003年,山西的焦炭产能就已经突破了8000万吨,到2005年,山西焦炭产能总量则达到了1.5亿吨。2006年,山西淘汰了4500万吨的落后产能,但是保守估计的话,目前山西的焦炭产能仍有近1亿吨,生产能力仍然严重过剩。

  也正因为此,据山西省经济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份,山西焦炭行业大部分企业效益与上一年相比处于下降水平,太原煤气化、山西焦化、安泰集团实现利润分别下降17%、79%和16%。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每吨焦炭的生产成本约为90多美元,到港口的运费折合约需30美元;如果代理出口,还需支付6美元-8美元的代理费;再加上港口的装船等费用,国内焦炭出口成本已达到140美元左右,而焦炭出口的离岸价每吨也只有140美元-150美元。

  而焦炭出口数量虽然在2006年出现恢复性增长,前11个月山西省累计实现焦炭出口达755.8万吨,同比增加3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山西占到中国焦炭出口量1362万吨的55.5%,但是焦炭出口平均价格却明显低于上年平均水平。2006年前11个月,山西焦炭出口平均价格为139.5美元/吨,比上年平均价格191.0美元/吨,下降26.9%,虽然山西出口增加,但由于焦炭价格的下降造成效益下降的局面,前11个月山西出口创汇金额为10.54亿美,同比只增加0.6%,与山西煤炭出口数量增加37.7%相比,相差37.1个百分点。有人做过这样一次估算,如果按照2005年的平均价格计算的话,2006年前11个月山西等于白送了国际市场285万吨焦炭,相当于人民币41亿元。

  不仅如此,还有更加令山西焦炭苦恼的事情。2006年11月1日,国家为限制高能耗产业的迅速膨胀,对焦炭出口开始加征5%的出口关税,这让山西一些以外销为主的焦化企业再次面临亏损的威胁。为此,一些大型企业纷纷通过大幅减少装炉量、延长结焦时间等方式,以减少焦炭生产数量,据了解这些企业目前的产量只有实际产能的80%甚至是60%以下,这无疑又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其实,山西焦炭行业的工艺装备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一直是困扰产业规模做强的一个瓶颈。目前,山西焦炭生产能力中三分之二为中小型独立焦化企业,焦炭副产品难以回收,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山西省环保局的某负责人介绍,目前山西焦炭废气排放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40%,废水排放量占全省的30%。如果以目前焦炭生产能力计算,每生产一吨焦炭要产生煤气400立方米左右,按8000万吨焦炭产量,全省每年有320亿立方米煤气白白排放,相当于“西气东输”的2.7倍。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2005年国家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年度报告》对全国509个城市的考核结果显示,全国有43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其中山西省有16个,占37.2%,是全国最多的一个省。

  除了上述原因对山西焦炭行业造成的直接威胁外,还有两个潜在威胁不容忽视。目前山西焦炭出口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目前铁路运力已趋于饱和,增量部分需采用公路运输,由于限制超载和燃油价格上涨,导致焦炭公路运输成本有所增加,这一局面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这无疑会加大焦炭运输成本。同时,由于受国家增收出口关税的影响,山西焦炭企业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国内市场上,而国内市场对焦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冶金行业,目前我国冶金行业对焦炭的需求量占到总需求量的82%左右,但是从2005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有33%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了钢铁企业内,当年度钢铁企业配套改造建设焦炉占全国新建焦炉产能的57.2%,其中6米焦炉占钢铁企业新建焦炉总产能71.6%,钢铁企业产能占比有逐步提升的趋势,新建焦炉大型化趋势明显。凡此种种,山西1.5亿吨焦炭的年生产能力势必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山西焦炭该寻找怎样的重生契机,在依稀看到的丝丝曙光面前又该怎样抵御依旧凛冽的寒风?

  山西焦炭的霸业梦想

  山西焦炭业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生产和销售的集中度,一个拳头对外。而根本出路,则是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实行深加工,发展后续产业。行业内部进行全面整合与提升,联合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焦化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山西省焦炭协会的一名负责人这样表述当前的焦炭解围对策。

  其实,山西政府方面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山西的“十一五”规划中,对未来五年的焦化产业发展规划为,5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4000万吨以上,全省焦炭产量控制在8000万吨以内,不再新增焦炭产能,不再审批新的焦炭项目,关闭取缔所有改良焦、小机焦以及不符合产业布局、不具备化产回收和污染防治设施的焦化项目。与此同时,“规划”中还着重写道:组建具有国际石油“欧佩克”性质的山西焦炭商会,平衡产量和输出量,调控国内、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积极筹建辐射全球市场的煤焦期货交易中心。

  事实上,“规划”中所倡导的这个组织在2003年初,山西焦炭行业协会改组后,秘书长张岗峰及其协会便开始了对这样一种行业组织形成的推动。2004年10月,协会向山西省发改委和省政府正式提交了申请报告,2005年,山西省发改委以山西省政府的名义向国务院呈报了《山西省政府关于组建山西焦炭企业联盟的请示》,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将此事批转国家发改委处理。但是,几经波折,直到2006年底,关于焦化联盟的组建才走向正式议事日程。

  2006年12月29日,山西省经济委员会和山西焦炭行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经过反复论证,山西焦化企业联盟最终确定了组建方案,2007年伊始,焦炭协会联盟组建的各项工作开始正式启动,山西省内20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其中,他们希望通过这个组织能够彻底挽救山西焦炭于存亡,能够重塑山西焦炭在全球市场中的绝对地位。

  山西焦化企业联盟的基本实施办法是这样的,由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负责牵头工作,首先联合山西焦炭集团公司等会员单位,在太原市建立一个集焦炭行业办公、国际会议、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焦炭交易中心。在此基础上,学习欧佩克模式,以山西省焦炭集团公司、山西焦化等大型焦炭生产企业、出口企业及骨干运销企业为核心,组建一个公平高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契约式联合体,以期实现对上稳定炼焦用煤的来源,对下稳定焦炭用户,合理配置运力资源,稳定市场价格,确保稳定、合理的利润的根本目的。

  与此同时,山西焦炭还希望以此为依托,通过联营与共同投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降低焦炭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山西焦炭

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行业自律、总量控制、投资项目控制,政府对行业的宏观调控职能逐步回归市场主体的长远目标。

  如果山西焦化企业联盟最终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对于山西焦炭行业,乃至对于整个中国焦化行业来说无疑是功载千秋的。但是也有人对这一联盟的产生表示了担忧。

  有人认为,焦化联盟的诞生有利于山西焦化企业掌握焦炭价格定价主动权,但若形成行业垄断,将给煤炭行业和钢铁行业带来新的威胁,这将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

  同时有观点表示,焦炭行业本身只是钢铁工业的附属产业,今后的趋势必然是国际国内的大型钢铁企业越来越多地自己建设炼焦设施。事实上2005、2006年国内钢铁企业焦炭产能占比的逐步提升以及新建焦炉大型化的趋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山西约有75%左右的企业为独立焦炭企业,因此焦炭“欧佩克”届时能否真正发挥其左右市场的力量,值得思考。

  另外,也有人认为山西的焦炭业“欧佩克”前途漫漫,一者国际欧佩克组织是在经过多年磨合、多次失败后才逐渐成熟起来的,其时的山西焦炭行业是否还风采依然?同时,山西现在有合法焦化生产企业156家,而事实上存在大小焦化企业在700个以上,虽然首批加入组织的企业产能占了全省总产能的半数以上,但是后者对于市场的影响仍然不容小觑。另外,在过去的两年中,为应对焦炭市场的整体颓势,山西焦炭行业也曾依行“欧佩克”模式施行过种种救市措施,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协会限产、限价的种种措施都无法落实,最终流于形式。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行业组织未来所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大多数人持肯定态度。乐观者的态度认为,焦炭行业整体亏损是山西组建焦化企业联盟的背景,而造成这种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产能盲目扩大,导致过剩,而行业内部企业又恶性竞争,最终让整个山西焦炭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一败涂地。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虽有调控职能,但又不宜进行过多的市场干预。而联盟的形成则能实现调控职能向市场主体的回归,从而改变目前山西焦炭行业存在的诸多弊端,让拥有全国焦炭总产量的40%和世界总产量的20%,以及出口量占全国焦炭出口量的80%的山西焦炭执掌权柄,获得绝对意义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不管怎样,2006年山西焦炭协会的数次成功提价似乎已经证明了它的某种实力和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挽救山西焦炭的败局,但是它起码让山西焦炭命悬一线之时再次看到了曙光的方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