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江苏医改探索重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13:2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医疗卫生改革好不好,关键还是看群众能否在就医方面得到实惠。医改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设计和整体的方案,否则,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从镇江医保“试点”,宿迁医院“民营化”,到无锡医院“管办分离”,南京“药房托管”,以及全省范围的医药价格调整……近十年来,江苏医改可谓历经风雨。

  不久前,卫生部部长高强到江苏调研,江苏医改这些年的是非功过,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医改试验频繁

  江苏医改由来已久,有必要为读者理一理纷乱的头绪,剖析一下各地的做法和特色。

  1995年1月,国务院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开始职工

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试点。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两江模式”,此举开辟了中国医保改革的先河。

  镇江医保改革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实现了由单一向多元、由城镇向农村、由职工向全民的突破与跨越,被称为全民医保,破解了“公平难题”,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

  但是,医保并不等同于医改,解决看病难题不能光靠医保。尽管医保改革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体制缺损的大环境下,这种单项改革不可避免地存在缺憾。

  时间到了2000年,一种更大胆的市场化改革再次出现在江苏,这便是苏北宿迁的医院“民营化”改革。

  自2000年以来,宿迁将全市124所乡镇卫生院全部拍卖,由此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宿迁将公立医院“一刀切”改制,是政府“甩包袱”,不符合政府主导的方向;另一种观点认为:宿迁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把医疗这块“

蛋糕”做大了,给患者带来了实惠。

  “宿迁改革”究竟该如何评价,至今尚无定论。有评论说,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医改的核心,宿迁的做法很难评说对错。因为,医改的核心是“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公立医院多一点还是私立医院多一点,都不是改革的目标。宿迁由政府全额出资办公共卫生,民资办医疗,严格界定公共卫生和医疗两个领域的职能,使政府弱化了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其后果是,一旦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将有可能因公立医院不足而陷于被动局面。

  相对于宿迁的医改,无锡的“管办分离”显得平和些。2005年,无锡市将原来的卫生局“一分为二”,成立新的医院管理中心,将市属9家公立医院、1所卫生学校、1个研究所等整建制划入中心,医管中心作为平级的事业单位,与市卫生局分司“办医”和“管医”职能。

  “管办分离”促成卫生局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一年间,卫生局重点强化了宏观调控、公共卫生、行业监管、开放医疗市场四大职能。与此同时,打破了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一个公平竞争的医疗市场初具雏形。

  有人评价说,无锡“管办分离”的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切口虽小,却涉及到了政府自身,不失为一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路的“大手笔”。当然,“管办分离”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医管中心和卫生局仍在“磨合”之中,还存在一些“变数”。

  看病贵和药价虚高的根源,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的“以药养医”机制。2006年南京推出的“药房托管”制度,被称作是“试图打破‘以药养医’格局的重要措施”。

  所谓药房托管,就是将医院药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仍归医院,但经营权交给托管的医药商业企业。应该说,药房托管虽然切断了医生和药厂之间的利益联系,并不能完全遏制相关方的利益互动,在“以药养医”的现行体制尚未松动之前,药房托管目前只能从药品购销环节上,对各利益主体加以约束,并非彻底的医药分家,也不可能承担医改的所有预期目标。

  医改好不好,关键还是看群众能否在就医方面得到实惠。正是因为这个客观标准的存在,去年底,江苏省物价局公布了拟调价的137个医疗服务项目后,由于涉及九成以上的项目价格上涨,方案终告搁置。这种试图从“以药养医”转向“以技养医”的举动,被认为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理想。重建医疗卫生体系

  进入2007年,医改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针对近期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透露的医改框架信息,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将要出台,这个方案中将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和进行公立

医疗改革”这四项制度实施中的具体政策进行细化。

  在国家医改整体方向渐趋清晰的关头,据悉,江苏正从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医药价格两个层面,加快推进城乡全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重建。

  江苏省卫生系统有关人士称,江苏加快了将医疗卫生体系覆盖到农村的步伐,正着手制定《江苏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在全国医改定下了“政府主导,全面覆盖”的基调后,这一致力于提升全省农村基本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的规划将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此前,江苏省政协做过一个农村卫生工作的调研,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该调研报告提出,要尽快恢复和健全从前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最紧迫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县级三个中心(医疗中心、预防保健中心和卫生监督中心)和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是政府履行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的主要依托。

  江苏省卫生厅厅长郭兴华表示,农村卫生是“十一五”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省政府将加大对此的财政投入。江苏省已将苏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每一位农民合作医疗筹资的补助水平从15元增加到30元,加上地方政府的投入和农民个人的筹资,总额不低于50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如同医疗卫生保障的两张网,将满足百姓最基本的医疗需求。

  在编制规划的同时,政府还在着手下调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按照江苏省物价局的规定,从2007年1月15日起,对该省拥有定价权的239种处方药价格集体进行调整,降价幅度达17%左右。

  为了防止医院和厂商在药品名称上做文章,此次还特别规定:“化学成分相同即视为同种药品”,凡剂型、规格、含量相同的执行同一价格。

  尽管如此,有专家认为,医疗卫生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设计和整体的方案,否则,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病有所医,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的夙愿。出于人人享有医疗保障而推出的种种医改措施,或许效果不尽如人意,或许方案本身就先天不足,随着诸多探索的不断累积,我们应该有信心和耐心期待医改春天的真正到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