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魔比斯环:中式动画大片搁浅之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3:21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杨时旸 刘鹤翔 “动画片的竞争是艺术和技术的竞争,艺术是主要的方面。目前国内的动画电影,好的剧本很少,大家在题材、选材上也比较局限,思路比较窄,叙事手段、人物造型、幽默感、可看性等等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从上世纪60年代横空出世的《大闹天宫》之后,中国就再也没出现什么被人称道的动画作品。2006年《魔比斯环》的大投资和大阵容吸引了不少眼球,影评人也开始争论不休,但最后却遭遇了国内只有300多万票房的尴尬。 一切从头开始 《魔比斯环》是一部难产的电影。早在2001年,环球数码公司在深圳成立的时候,就开始运作这部大投入的电影。五年的时间里一直困难不断,除了1.3亿元的巨大投资之外,还有就是中国在CG电影(电脑图像电影)经验上的一无所有。 《魔比斯环》最初的故事创意是从法国著名动画大师让·纪劳手中买过来的。这其实是个科幻电影中很常见的故事:一个少年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破解了外星人想利用魔比斯环统治整个宇宙的阴谋。 这部电影的总策划和故事版总监是一位名叫颜开的中国漫画家。在接受了这个任务的时候,他本以为会有专家去指导他如何去做,但是,正式开始工作之后他才发现,一切都要自己从头开始。 “那时候,全中国懂得CG电影制作的人不超过10个。我们开始做的时候,连创作人员分成哪些组都不清楚。”环球数码的营销总监葛影琼坐在咖啡馆里回忆着当年的艰难情境,“我们就是看国外的这类电影后面的字幕,人家有什么组,我们就成立同样的组。后来在做的过程中觉得哪个方面的人手缺,就再往上加。” 就这样,400个人,在一年之后被陆续的分成了16个部门。《魔比斯环》也从此开始了自己创造中国第一部CG电影的探索之路。 西化还是中化? 葛影琼说,其实环球数码花费巨资聘请来的外国专家并没有做太多的实质性工作,更多的是中国人从外国专家那里学习动画电影的制作经验。而且因为国外的导演通常只是负责整体把握影片大方向的工作,对国内事无巨细的工作方式很不适应,环球数码先后更换过好几个人。可正是由于这些外国面孔的出现,引来了很多人的质疑。 有评论说,这部电影最初的创意是外国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也是西化的,除了投资之外,看不出任何中国性的东西。中国艺术研究员的著名电影专家贾磊磊对记者说:“影片从故事情节到人物设计上完全是西化的,中华文化再次从这部影片中缺失。” 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郑洞天表示:“《魔比斯环》的场面像《星球大战》,城市构造像《第五元素》,战争场面像《指环王》,故事是从国外学来的,整部影片就是没有中国文化元素。” 而对于这样的评论,制片方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环球数码的总经理许翎说:“投资商对这个行业不了解,没有看到过好的商业模式,谁也不敢随便投钱。所以我们选用了西化的本子和人物造型,想打开国际市场再打开国内市。必须先有了市场再去谈本土文化,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走向国际? 在《魔比斯环》创作之初,制片方就知道,这1.3亿的投资光靠国内的票房是无论如何也收不回来的。所以,在很早以前,环球数码就开始把这部影片的赢利点放在了海外版权的售卖上。 “我们在年底之前要完成整体的海外版权的出售。现在预计国内的票房可以达到一千万,已经卖出了100万的网络版权和380万的无线增值服务。”葛影琼说,他们已经认定必须走国际市场的路子,“因为只有占领了市场才有能力去说文化。中国现在的动画电影观众是吃着麦当劳、玩着变形金刚成长起来的。你做出再精美的孙悟空也不会有人去看。” 很多中国民间的动画人才只能靠为国外的动画做“杂工”来获得一部分收入,就在制作《魔比斯环》的过程中,环球数码也一直在承接着国外动画电影后期技术制作的单子。 “只有具备了庞大的观众群,才会有人愿意在这个领域投资,民间有很多动画界的潜人才,但就是因为没有市场,所以没人愿意投资去整合那些人才,这是个恶性循环。”葛影琼说。 虽然票房惨淡,《魔比斯环》还是具有开创性的,他们想用这样一部影片把国外的资金和人才吸引过来,把国内的市场培养起来,最终再真的去做“纯粹的中国自己的动画电影”,这部用一腔“民族热情创造出的西化的影片”意义也大致在此。 曾经的辉煌 在1960到1964年期间,一群中国的动画创作者全靠画笔绘制了7万幅原画,最终制作成为了一部上下集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影片一问世,国际评论界便发出了赞叹之声,认为这部作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并且先后获得了包括英国伦敦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 但从那之后,中国的动画电影就沉寂了下来,直到后来被美国迪斯尼和日本动画抢去了风头。而近年来,国内制作的动画电影,除了《宝莲灯》之外,甚至没有一部能让观众留下印象的片子。 《宝莲灯》改编自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当时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常希光希望,这盏“灯”能非常非常耀目,“不光孩子爱看,大人也爱看”。从1997年开始筹划,到1999年摄制完成,《宝莲灯》前后耗时两年多。影片投入1200万,创下了当时中国动画电影之最,远远超过了此前拍摄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几部动画长片。 常光希一直在琢磨怎么能在西洋和东洋卡通的夹击中杀出一条自己的路,使中国的千古传说让世人耳目一新,常希光有一个大胆的创意:能否请当今最走红的影视剧大明星为影片中的角色配音? 导演吴贻弓受邀出任首席艺术指导,徐帆、姜文、陈佩斯、宁静等都给剧中角色配音。还请来刘欢和张信哲等演唱主题歌和插曲。 《宝莲灯》取得了票房大捷,2400万的票房仅次于冯小刚的《不见不散》,在1999年排名第二,引起了轰动。 由于资金和好题材缺乏,上海美影没能趁热打铁,《宝莲灯》所作的商业性尝试没能延续下去,“《宝莲灯》之后我们本来应该可以做更多能面向成人的动画片,让国产动画电影进入更高的境界。”常光希遗憾地说。在过去7年间,上海美影基本上没有上动画电影项目,国产动画的成人影院片也出现了长时间的断档。 “一个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往往需要四五年的时间,在迪斯尼公司,每年都有几个片子同时在做,《狮子王》在播,《花木兰》也在筹拍。从策划开始,迪斯尼会在上映前落实一个片子的各个市场运营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其投资收益。”常光希说。 由于制作周期长,很多国内的民间投资者尽管看好动画这一朝阳产业,但也有点不耐烦。“1000万以上的投资,对一般企业来说,如果收益要到四年后才看得到,心里就没了底。” “动画片的竞争是艺术和技术的竞争,艺术是主要的方面。目前国内的动画电影,好的剧本很少,大家在题材、选材上也比较局限,思路比较窄,叙事手段、人物造型、幽默感、可看性等等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常光希说,“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多尝试,多做片子,如果片子太少了,中国动画电影永远都出不来。”说明中国动画片的竞争时代还没到来,现在还有空间可为。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