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资本不会考虑愤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王志敏

  1995年美国分账大片进入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让中国电影人感到震惊,做了这么多年电影,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拍。哪个时候,中国电影人的最大梦想,便是能拍出中国人自己的大片,今天,这一梦想离现实越来越近了。2006年入秋之后,商业大片相继占据了各大电影院线,票房业绩一路飙升,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欣喜若狂。当人们准备了足够的热情来赞美这一伟大胜利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中国的观众并没有体会到当年观看美国大片那种让人为之一振的感觉。

  这次,媒体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他们不顾专业人士的指责,也不顾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热切期望,坚定不移地表达了广大观众的不满、失望甚至愤怒。学者们的批评似乎更为深刻,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谴责这些大片导演在资本的诱惑和驱使下丧失了艺术追求和人文关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今天票房之高与口碑之差之间强烈反差的情况下,学者的道德义愤和艺术呼吁,似乎没有多少改善这种情况的作用,大片依然故我,颇有霸市雄风,而绝大多数中小成本制作影片往往处在惨淡经营的境地,没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小制作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也许是少数的例外。

  问题是严峻的,但是必须面对。

  我们不是呼吁过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吗?电影大片的生产是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在它终于来了。怎么大家不喜欢它了?它怎么看起来都像个怪胎,确实有点儿血腥、有点儿阴暗。这不都是资本惹的麻烦吗?

  在推进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必须准备随时吞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苦果,除非你有办法对付它。事实上,我们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这种精神准备,因此各种愤怒之语源源不断地产生是不奇怪的。只是有一点要清楚,资本的运作是不考虑这一切的。

  中国大片的票房与口碑的强烈反差现象解决需要时间,过去能够在困难条件下拍出具有丰厚内涵电影的导演,为什么在今天的优越条件下就不行了呢?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形势下,在资本追逐利益最大化为主导的情况下,同时把握广大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准和国际电影节评委、外国片商以及外国电影观众的期待水准,仍然是一个难度太大的问题,这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解决的。正是这一困难的存在,导致了主创人员的预期误差,虽然犯这种错误中外皆然,然而煞费苦心的谋划,结果却南辕北辙,确实令人焦虑。

  对于当前出现的大片霸市,除了拭目以待、假以耐心之外,我们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

  这便是反垄断,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反垄断对发展电影产业的启发意义在于,把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有限度地推广到电影领域,正确地思考和处理电影产业领域中的“垄断现象”或“霸权现象”。

  文化产品有其特殊性,电影也一样,我们希望,让电影这门20 世纪的艺术和最新兴的文化产业能够尽快享受人类经济发展的果实。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电影产品因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根据反垄断原则,进行某些特殊的限定。

  据了解,1980年,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占有率为30%,今天,全世界影院85%的片源来自好莱坞。美国影片产量只占世界6%至7%,却占了全球影院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好莱坞7家大型影业公司:环球、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公司、米高梅公司、哥伦比亚三星公司、博伟国际电影公司,它们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能占到美国电影总数的60%到70%,其余30%大多是独立电影制片公司出品。好莱坞大片不但占领了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市场,而且让欧盟各国也颇感威胁。欧洲电影大国英国的发行也就主要由以美国集团为主的国际发行巨头垄断,其中最大的5家“海外军团”中,美国公司占了4家,而派拉蒙--环球发行公司拥有26.7%的市场份额。欧洲市场上3万多家影院,2002年共卖出10亿多张电影票,其中售出美国电影的门票占70%左右,而欧洲电影所占比例还不到30%。据世贸组织的报告,日本电影市场上,从1983年到1993年10年间,本国电影从317部降至238部,而西方电影从181部增至352部。欧洲市场放开后,美国电影曾一度占领了法国电影市场90%的份额。由于近年来各国文化意识觉醒,纷纷采取重要措施,反抗美国电影资本的强大霸权。

  在国内,早在2000年就有人不断指出,中国电影市场是垄断的市场,其中涉及价格垄断和发行垄断等问题,只是当时人们尚未把这些问题同反垄断法律相联系。这一次中国本土三大导演的商业大片出现使得这个问题变得凸显出来,特别是最近《黄金甲》的放映,《黄金甲》一天的全国票房就达到了4000万元,这一成绩是中国有电影以来单天票房成绩的最高纪录,元旦过后已达到2.7亿票房。有人预言,按照这样的势头,如果影片能放映到春节前后,将有希望突破几年来《泰坦尼克号》3.5亿的票房纪录。对此,有人指责《黄金甲》的发行垄断问题,其中包括同“中影数字院线”签下了垄断性的协议:从12月14日到1月14日的一个月里,全国数字院线都只放映《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个协议,腰斩了正在放映的《三峡好人》, 也把即将上映的《伤城》挤出了数字院线。

  大片霸市让人忧心,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包含反垄断条款的中国《电影促进法》出台时间表已经大体敲定,6月上报国务院立项,8月至10月完成草案初稿,11月至12月,对各方面意见进行研究论证。据有关人士介绍,这一法案的宗旨是,保证中国电影始终面向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权益、行业自律。在法案的诸多明确规定中有一半以上的条款包含明显的反垄断内容,或许还不应该对这部法律抱太高的期望,不过今后电影市场上的霸市状况应该会有所缓解。

  有理由相信,至少直到目前为止,电影产业仍是经济学家还没有来得及光顾的领域。但是,如果在讨论中国文化及文化产业,乃至世界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时,能够有效地运用反垄断法(国家的或国际的),将反垄断的含义谨慎而适当地扩展到文化产业的某些领域,如电影产业,这种努力,不仅对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是有益的,对于世界电影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所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