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莫让中国制造走下坡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01:33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庞东梅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全球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制造业关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我国工业主体部分的制造业早已占到我国工业企业数量的九成以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我国制造业的行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比重呈现上升态势,产业集中度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越来越优化的投资环境也吸引了大量的跨国企业纷纷涉足我国制造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制造业大国。

  然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并不让人乐观。因为我国制造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意味着我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路并不平坦,制造业在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结构缺陷,都说明我国制造业短时期内还是无法摆脱粗放型发展的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的弱点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制造业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迄今难以得到改变。尤其是作为“工业之母”的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据记者了解,在大型飞机、大型医疗、光纤设备等领域,我国基本上没有制造能力。正是由于技术上的差距,我国的制造业被打上了“低质量”的印痕,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仅仅变成了一个大的“加工车间”。

  制约创新能力不足的因素众多。一是我国制造业起步晚,技术落后是无法避免的。二是改革开放后,“通过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并没有为我国换来关键技术。残酷的事实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三是除了原创能力不强外,我国制造业再创造的能力也较弱。四是制度问题,制造业并没有形成良性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往往各自为战,既浪费了资源,也浪费了资金。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于我国制造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亚洲制造业论坛”发布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报告》指出: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作为划分高技术产业的标准,而我国制造业大类行业中这一比重最高的长期不足1%,而先进工业国大多在10%以上。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在研发的投入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资金的问题,中国的创新能力就可能遭到重创,关键行业向产业链上游游走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资金缺乏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创新不足,正在成为影响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障碍,也阻碍了关键产业向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型企业的转型。

  目前,我国在制造业领域拥有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同样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在逐步提升,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这种局面更为严峻。许多跨国公司已经或者计划把自己的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加廉价的越南、印度等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整体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每年的供求缺口都超过1000万人。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要求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的低端制造业保持一定的规模。如果不想办法遏制相关制造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流失的趋势,推动制造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后果将极为严重,甚至威胁到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

  无论是通过高科技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这条道路,还是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这条道路,我国的制造业都面临重大的考验。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制造业强国之梦难以实现,恐怕现有的制造业大国之位也难以保持。在当今“自主创新”已经备受各方关注并提升到相当高的战略高度的同时,专家指出:“目前,通过强化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保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和增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尤为必要。”看来,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占领技术制高点,两手并重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传统的制造业,也正是信贷资金的投入大户,金融部门将如何面对这一风险与挑战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