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大卖场人才大逃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03:59 第一财经日报

  梁冰

  在德国加入麦德龙(METRO)服役多年,后转任欧倍德中国副总裁的钱建农最终还是离开了大卖场,做起了小药店。对于这次转型,现任海王星辰总经理的他认为,“中国未来10年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中,健康产业排名第二。比较大型超市,中国占全球第四位的OTC市场给了医药连锁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钱建农一样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的还有百安居中国区原总裁卫哲,他去年跳槽至阿里巴巴的举动一度入选2006年零售业十大新闻事件;由罗兰·贝格入主华润万家出任COO的王敬去年挂冠,自己创业涉足投资领域;李小和,两进两出辞去民润董事长职务后,几乎没有再在零售行业露面;原沃尔玛中国区高级公关总监杨爱梅,跳槽家乐福后最终又转入酒店业;还有,不为公众所知的大批中层……

  中国的零售业似乎掉进一个怪圈,一方面是跑马圈地、人才供不应求的巨大缺口;另一方面,众多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则纷纷转行,有些甚至告别零售业不再回头。

  “当《沃尔玛、家乐福‘绞杀’中国零售业》成为事实时,对于大型超市,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越窄,这一领域的人才越少。”曾在家乐福出任拓荒者角色、现已投身

商业地产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

  2004年取消对外资商业的股权限制后,国家商务部次年批准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共625家,占全部新批外资商业企业的61%。其中,新批的187家外资零售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124家,比重为63%。由于单飞开店,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麦德龙等企业店铺扩张明显加快,大型超市的集中度迅速提高。2006年上半年,家乐福79家门店销售额119亿元人民币,而联华超市101家大卖场,销售额仅有44亿元。

  上述人士透露,行内目前有一种观念,去外资零售企业,就是提高行情,积累资历;而去国内大超市,则意味着行情下跌。国内大卖场扩张有限,人员上升空间有限,其中部分国有资本占主导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复杂。“与其如此,不如选择离开。”

  就规模、从业人员数量来计算,外资大卖场储存了大量中国零售行业的高级精英。然而,“外资零售企业,营运、采购部门是发展主流。业务拓展、公关、后勤部门基本没有大的发展空间。”之前曾在吉之岛工作的一位地产公司中层透露,即便在主流部门,中国本土员工的发展空间也相当有限。

  矛盾的突出是因为中国市场地位的急剧提高。在国外投资者眼中,中国意味着投资机会。中国区的业绩好坏将直接影响下一季度的财报,为将中国融入全球战略大局中,中国区的高层不仅要把具体事情做好,还要加强与总部之间的联系,与全球各个部门的配合。没有共同的母语、没有共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中国人,显然被排除在高层管理之列。2004年,震惊中国零售业的欧倍德“人事

地震”,正是这种危机的真实写照。据悉,原家乐福华南区总监冯砚祖,曾是家乐福最高职位的中国人,有家乐福内部人士分析认为,很大程度上家乐福已经没有其继续发展的空间,冯最终选择离开跳槽百佳任中国区总裁是形势所迫。然而,再接下来的发空间呢?

  本土大卖场留不住人,外资零售企业也非合适的安身立命之所。大批新人涌入大卖场,然后,更大批经验丰富的人才逃离。中国零售业的人才黑洞!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