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北京:本土卖场固守城池拼外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03:56 第一财经日报

  梁振鹏

  外资连锁超市进入北京短短数年,发展越来越快,根据《第一财经日报》采访获悉的数据,目前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外资连锁超市在北京开设的大卖场数量分别达到了4家、7家、8家。这种能够满足顾客一站式购物需求的大卖场超市模式,已经对北京本土连锁超市行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激烈竞争中一些超市因此走向没落消亡。

  与具有全球500强背景的外资连锁超市交战,北京的某些本土连锁超市企业,在资金实力不及对方雄厚的情况下,并不打算在全国范围广泛布点对抗,而采取的是“自身店铺区域扎堆”的战术。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物美”)、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客隆”)等连锁超市不仅越战越勇,而且相继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在记者采访中,这些超市纷纷声称,与来势汹汹的外资企业较量中,“区域为王、不盲目异地扩张”是自身的基本竞争法则。

  作为占据北京零售份额最大的连锁超市,北京物美于2005年时年销售额就达191亿元,自从1994年创建以来,北京物美都是坚守“区域优先”的原则来进行并购和开店的。

  2004年4月开始,北京物美控股了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兼并了怀柔最大的国有商业企业——京北大世界,收购了原天津大荣超市和北京美廉美超市。目前,北京物美的便利店、综合超市、大卖场这3种零售模式的门店总数已达700多家,大部分门店都位于北京。

  北京物美董事长吴坚忠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北京物美之所以不向全国范围盲目扩张布局,而是以北京、天津市场为主要市场使得自身店铺“区域扎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虽然外资连锁超市巨头在北京开设了不少门店,不过整个北京零售市场容量远未饱和,竞争对手毗邻开店血拼的情况还很少。超市业态与百货业态明显不同,消费者去超市购物会以“就近便利”为首要消费原则。所以,在北京拥有门店总数越多、布局范围越广的超市企业,自然容易吸引越多的消费者。

  其次,中国顾客的“区域性消费习惯”比较强,例如,燕京啤酒在北京很受欢迎,在其他地方却未必;中国超市的供应商主要是区域性生产企业,而全国性采购商品的物流配送成本又相当高,所以,北京物美坚持北京门店所售80%以上商品品类由北京当地生产企业供应,使得北京物美因此节省了不少物流配送成本,也使得所购商品更加符合北京顾客的消费习惯。

  去年9月份登陆H股的京客隆目前拥有门店总数为171家,都分布在北京市场。京客隆副总经理高京生介绍,京客隆上市所筹资金,仍会坚持“立足北京”的原则投资开店。“今年将会在北京物流配送系统建设完善上作大力投入。只有坚持区域发展的定位,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统一采购、物流配送和管理优势。”

  不过,沃尔玛北京市分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超市同行之间的竞争,远不止“区域性扎堆开店”这么简单,沃尔玛在零售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是中国本土超市目前尚无法相比的。

  据介绍,北京本地生产的商品在沃尔玛北京门店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另外,在北京沃尔玛不只是简单地买进供应商的商品,而是着重发展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沃尔玛和供应商一起分享沃尔玛先进的零售技术,向供应商提供沃尔玛所特有的管理软件,与供应商实时分享商品销售信息,以便供应商更好安排生产管理,降低库存,等等。

  吴坚忠也承认,外资超市正在对北京物美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外资超市在管理技术上比内资超市先进,管理经验也要丰富不少,内资超市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快速发展开店所伴随着的资金和人才短缺的压力,内资超市应该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多渠道筹措资金,并努力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训。

  北京爱成智业营销策划机构副总企划师王逸凡分析,相对南方主要城市,北京市零售业外资开放的步伐不算大,因此为内资大卖场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机会。不过市场进一步开放是必然的趋势,北京内资零售业的相对优势可能会弱化,不过好在他们已经占据了主要的“地盘”。王逸凡认为,以北京内资大卖场目前的实力来看,走出去不一定能适应,北京市场空间依然较大,他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大本营”。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