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地产超男现象深度透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15:53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谢红玲

  在2006年的房地产大舞台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本不是房地产专业人士,但是凭借被网络或媒体放大的与房子有关的惊人话语或一次壮举而成为地产界明星,并时不时地在网络、电视或地产论坛上粉墨登场。

  他们身上有着娱乐圈的“超女”精神,争相和房价、和他们心目中的高房价制造者开发商PK,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大批消费者“粉丝”。因为他们恰好都是男士,所以我们称之为“地产超男”。

  他们是时代的产物。2006年,持续深入的国家

宏观调控政策和政府反腐风暴对房地产行业造成极大冲击,行业内一度风声鹤唳、万马齐喑,很多地产商简直成了惊弓之鸟。版面过剩的地产媒体集体遭遇“粮荒”——开发商不敢出声了,行业学者怕网民的“板砖”不敢发表言论了,只剩下买不起房的网民对高房价的抱怨。

  于是,他们——勇敢地将批判的矛头对准房地产行业和开发商的学者易宪容与周榕,用行动抵制高房价的个人集资建房发起人于凌罡与首个成功实践者赵智强,对高房价深恶痛绝乃至决定挺身而出的“不买房运动”发起人邹涛,“房奴日记”撰写者旺财,还有“房屋成本公开”提倡者邵角(共七位,以下称“七超男”)脱颖而出,以广大买房者代言人的身份,一举成为媒体红人。

  他们的出现,显然弥补了房地产利益链条上重要但一直缺失的消费者那一环。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借助买房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身份,他们甚至比专业人士更多地掌握了房地产圈的话语权,对

房地产业的批判可谓振聋发聩、针针见血。

  然而,在现实中,他们的呐喊所发挥的导向作用显然有限。2006年,全国大多数城市仍然出现了商品住宅供不应求、房价普涨的现象,到处是抢购者,观望者则不得不为自己的观望行为付出代价。开发商没有在声讨中倒掉,仍然是这个产业的脊梁,当然这个行业确实比之前规范了,政府也开始注重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准确地说,他们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帮助广大消费者发泄了对房价高涨的愤懑,把矛盾焦点引向房地产开发商,还有意无意地推动了房地产这一国家支柱产业的“娱乐化”。

  通常说真理越辩越明,但在有着娱乐色彩的地产辩论中,更多的却是“鸡同鸭讲”、自说自话。正如一位叫黄玺庆的北京开发商所悟出的门道:“超女的关键魅力在于海选和PK,海选就意味着许多人都可以参与,PK就意味着理性的缺失。PK双方的‘粉丝’们不是在为真理而战,而是在为选择而战。选择了谁,就要为谁而呐喊。”

  一个正在宏观调控风暴眼中的国家支柱产业被如此娱乐化,从业者却不敢拥有如此娱乐精神,因为他们知道关注大众舆论的国家宏观政策制定者们决不会用娱乐的眼光看待这一切。所以,大家在很多场合看到地产商方面的主辩手任志强是较真的、倔强的,但在那样的辩论氛围中也常常是不合时宜的,而且他的发言还不断被同样娱乐化了的一些媒体断章取义,博取读者眼球。曾几何时,任的身上甚至笼罩上了一股悲情色彩,还好他为挽救这个行业的名誉危机所做出的努力,看来也赢得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支持。

  归根结底,房地产的乱象都是房价惹的祸。但房价是市场的产物,市场又是供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房价只是个表征而非罪魁祸首。根本问题在于,政府不该把解决住房问题的责任统统都推给商品房市场而忽略了自身对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问题应尽的职责,更何况不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来越重,也使地价成为房价上涨新的助推器。

  此外,政府在行业监督管理手段上的滞后,直接导致了地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而尽快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也没有成功引导开发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如果不是诸种因素促成了适宜的土壤,又何来“地产超男”这一特殊现象?

  “超男”制造的两个意外

  2006年岁末,易宪容这位一直认为房价应该下跌、劝大家买房再等等的学者,和他的“粉丝”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在自己的博客上他清清楚楚地写道:“目前网上总是会有朋友说,他听了我的话而没有购买房子,现在买房价格比以往高了,所以害了他。在这里我郑重地声明,一是我从来都没有预测过房价能够上涨能够下跌,我只是说,房价应该下降到什么价位才是绝大多数民众有承受能力的,如果有朋友把我说的房价应该会降到哪里,看成是我说房价会下跌,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第二,假定我说过房价会上涨或下跌,那么这些朋友为什么不对市场的价格做自己的判断呢?不是你自己在购买房子吗?钱在自己口袋里,为什么不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听他人说什么呢?我希望一些朋友,一来是看清楚别人在说什么,二来要明白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原则是个人分散化决策,个人任何经济行为一定要自己做好判断,自己判断了就得学会承担责任,对他人的任何指责都无济于事。”他还坦然承认,自己已经买了房子,但没有参与炒房。

  熟悉易老师情况的人知道,他不光有房子,而且在北京城内、郊区各有一套房子。就易老师这样的住房条件而言,自然是不必急着再买房子了。何况易老师是炒股高手,也就不必炒房子了。如果大家把他的决策当成了自己的,后果当然只能是自己负责。但不知听了这样一番表白后,易老师的“粉丝”还能剩下多少。

  同样具有戏剧效果的是不久前一次“罢拍风波”。2006年12月23日下午,任志强做客某大电视台录制节目,讨论年轻人买房的问题,期间任认为该节目出于某种目的有意无意地歪曲嘉宾意见,愤然拂袖而去。据在场人士透露, 该档节目中安排的“购房者阵营”中,有清华大学副教授周榕、倡议集资建房的于凌罡、提议房屋成本公开的邵角和“房奴”旺财,大多都是我们此次盘点中的“超男”。

  话题先从旺财的“房奴日记”谈起。大家都以为旺财会控诉开发商、指责高房价,可他却解释说当时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刚花了100多万元买了房子,心里很愤怒,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实际上他并没有因为买房而降低了生活的质量,相反工作热情更高了。旺财的“真情告白”出乎现场所有人的预料。不知那些曾经因为读“房奴日记”而对“房奴”寄予了无限同情的人们听了“房奴”代表的这番言论会作何感想。

  易老师和旺财看来都在教育我们,一切的想当然都是靠不住的。或许,在新的一年里,“地产超男”们会有更多的变调。当一个严肃的产业遭遇感性和娱乐化,理性最后到底能否再占上风呢?

  “超男”语录

  现在,网上总是有一些人天天在叫喊房价会上涨、会上涨,甚至问出“如果房价下跌,谁会先哭”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问吗?根本就不需要问,只要是一个正常人, 有谁不知道其答案呢?如果硬要把此问题说明白点,当然,房价下跌最先哭的是这些天天叫喊着房价会上涨人了。——易宪容

  房地产文化对于中国城市的格局起到近80%至90%的影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文化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然而目前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却不注重自身的行业文化建设,未充分担负起自己对于城市文化形成的现实责任。——周榕

  我们并不想和开发商作对,我们要做的,是大家一起和谐,降低开发商的成本和风险,增加政府的收益,减轻买房人的负担,才是最好的和谐之道。希望各个利益集团不要对立,互相包容,房地产市场应该和谐。——于凌罡

  房地产商们误以为我们损坏了他们的利益集团,令他们对个人合作建房者恨之入骨,恨不能“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这倒是意料之中。我们并未把房地产商当对立面,他们有误解也是情理之中。——赵智强

  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负责的现代公民,既享受权利,又承担责任。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更和谐,更美好。    ——邹涛

  我开始付月供了。这件事足以让人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天知道。——旺财

  房价成本清单与开发商的风险投入和利润率不相干,只是告诉老百姓一个计算房价成本的方法。我们计算出来的大多数楼盘成本比市场价格至少低1000元,可能有误差,但不超过10%。房价成本计算方式得到了不少业内权威人士的肯定。——邵角

  众议“超男”

  “如果易博士是以一般民众的身份说话,我觉得他是中国水平最高的老百姓;如果是以经济学家的身份说话,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北京地产商 张宝全

  “我们广东话里有个成语叫“鸡同鸭讲”。鸡的语言跟鸭的语言不同,把一群鸡和一群鸭关在一起,别指望它们之间能有什么沟通。以任志强为代表的地产专家们讲的是鸡的语言,而易宪容为代表的地产愤青讲的是鸭的语言,他们之间怎么能争论问题呢?越争论,越离题,这是必然的;越争论,双方越生气,也是必然的。——地产商 黄长乐

  赵智强走出了个人集资建房成功的第一步,为降低住房成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浙商研究专家 王曙光

  地产问题娱乐化的后果,除了培养出一些明星外还能有什么用?——狼的迷茫(网友)

  很多人都为了某种目的讨好老百姓,但却说一些他们自己都认为错误的东西。当感性大于理性的时候,就是人们所说的失去理智了!—— asdf(网友)

  房价“超女”说

  要说2006年什么最令人关注,恐怕不是中日关系打破政治僵局,也不是台湾政局的动荡,而是全国房价的挣扎上涨!

  房价是房地产开发中的年度“超女”!

  从来没有什么能像房价这样把购房者、开发商、政府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形成如此强大的社会关注力!这场由民怨造成、个别媒体大胆报道引起中央高层关注的“房价运动”,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成为关系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

  (网友周鸿,摘自焦点房地产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