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下一个会是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15:52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谭洪安

  2007年会是又一个房企并购年吗?新年伊始,两宗相继披露的重要收购案,似乎对此作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太古携手大摩以42.5亿元拿下北京国峰置业开发的新三里屯控股权,与万科以约13亿元收购上海恒大房产名下五处项目(详见本期A27版详细报道)之间,有诸多不同之处,很难直接比较。不过,收购方一为扎根香港的英资大财团及国际顶级投行,一为国内最负盛名的地产大佬,而且又分别在京沪这两大中国最重要的城市里发生,其戏剧效果和受关注程度,自然不同一般。

  尽管正如业界人士所言,新三里屯的收购案,只是近年来香港及海外地产投资商持续渗透内地过程中的“一次正常的市场行为”,而日益意气风发的万科,近两年里也至少是第三次向同行“出手”(2005年3月及2006年8月两度收购浙江南都股权、2006年初收购北京朝开),就案例本身而言,典型价值和轰动效应不如以往,但其中蕴涵的意义仍然值得探究和琢磨。

  新加坡嘉德置地总裁廖文良曾经有过如下表述:对大多数房企而言,

房地产业的规则很清楚,那就是用砖瓦泥灰造房子,然后卖掉或收租来获利,真正强大的房企,则应该通过超越物业自身的金融工具,创建另一个层次上的财富。

  对这番话,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房地产开发不是泥瓦匠干的活,而是以强大的金融力量为后盾,靠资本说话这一点,看来谁都不会再有异议,尤其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游戏规则正在走向成熟和稳定,非市场因素节节退让的今天。

  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就是,世界是平的,四处流动的资本很大程度上正逐渐抹平

房地产业固有的政策障碍和地域壁垒。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国内房企或心急火燎地引进海外战略投资,或争先恐后赴境外上市,因为一旦鲤鱼跃龙门,几乎马上便脱胎换骨。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多数手中不掌握足够资本,又一时缺少圈钱手段的国内中小型房企,是否早晚不是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就是黯然退出竞争呢?

  目前来看,作出这样的判断还过于草率,毕竟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辽阔且仍处于高速成长期,跟弹丸之地的香港及早已趋于成熟饱和的欧美国家,实不可同日而语,少数超级巨头一统江湖的局面难以想象。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与上述两宗案例类似的大型项目或企业并购,在未来一年及更长时间里,数量和金额只会有增无减。最大的悬念在于:谁会是下一个被人看上的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