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2006/07年度纺织行业用工情况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15:45 中国第一纺织网

    文/中国第一纺织网 陈晓燕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经过近一二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培养了一支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纺织规模以上企业从2000年的19000户增加到2006年的39000户,从业人数也从原来的740万增加到近1000多万。由于对占纺织行业半壁江山的规模以下企业无法确切统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外公布的全行业从业人数是1900万,普遍认为这一数字还有所保留。

  这支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职工队伍,是中国纺织业得以迅速提升和称雄世界的法宝。然而,不得不承认,尽管这支队伍如此庞大,但它本身还是社会弱势群体,没有稳定的单位、没有稳定的职业、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这决定了这支游击状态的职工队伍始终处于不稳定性。

  一、纺织工人工资及福利水平

  根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5年4月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下称《报告》),1995年珠三角的月平均工资为380元, 2003 年上升到700 多元,2006 年抽样调查平均月工资达到893元(含加班费,不含食宿补贴)。

  而就纺织服装行业而言,工人工资水平还在平均水平之上,表1为2005/06年度浙江绍兴地区纺织服装相关行业指导工资,从表中可看出,纺织服装工人的工资一般在900-1500元/月,相对岗位技术含量比较高、劳动时间比较长的印染工人工资水平较高,能够达到2500元/月左右。
2006/07年度纺织行业用工情况分析

  纺织服装行业工资水平由高往低依次为:印染人员、制鞋工、裁剪工、缝纫工、纺纱人员、纤维预处理人员、织造人员、针织人员。

  而从劳动时间看,由长到短的顺序与工人工资水平的高低排列水平基本一致,说明纺织行业并未摆脱劳动密集型行业定位、工资水平主要根据工作时间而定。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制造业一直集中在沿海地区。我国80%以上的纺织产业都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等地。近年来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基本要素供给趋紧,价格不断攀升,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逐渐失去了在本地再发展的优势。

  以裤业为例,泉州裤业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为1500—1800元/月,熟练工的工资水平为1500—2000元/月,工作时间在13小时/天左右。

  广州裤业工人的工资为1000—2000元/月不等,1300/月是比较正常的水平,熟练工的工资一般为1500—1800元/月,包吃包住是必须条件。

  而在地处内地的郑州,用工成本则较珠三角相对低。800—1500元/月的工资水平比较正常,平均水平保持在1000元/月。

  2006年以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规模性转移的序幕开始拉开。有关专家预测,未来五年这种转移将达到高潮。纺织产业的梯度转移,不仅使纺织企业将工厂和部分加工流程转向了内地,也影响了国内纺织用工需求的版图构造。

  二、纺织工人在产业集群区劳动力供求情况

  根据劳动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三年内,裁剪缝纫工、纺织针织、印染工、纺织工种技术人员一直是全国性缺口最大的几个工种,根据数据显示,缝纫工年度缺口在64000人左右。

  而在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等纺织大省,劳动力严重供不应求的现象更加明显。笔者以“求人倍率”(需求人数/实际求职人数)作为衡量劳动力供需情况的参数进行比较:

2006/07年度纺织行业用工情况分析

  2006年第三季度,浙江绍兴地区对裁剪缝纫工的需求数目在11543人,而实际求职人员仅为3163人,用人缺口高达8380人。裁剪缝纫工位居“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之首。

2006/07年度纺织行业用工情况分析

  在当地,纺织工也同样存在供不足需的现象,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从相关部门了解到,06年第三季度,绍兴地区对纺织工的需求数目在3807人,而纺织工供应缺口却高达1326人,这也是纺织工在20006年第三次成为绍兴地区求职缺口最大的职业。

  纺织工人在纺织集群区的严重短缺的现象在广东、福建、山东等地同样存在,其中山东潍坊地区在06年第三季度对纺织工的求人倍率已达2.04。山东某大型纺企反映,纺织厂内部值车工普遍缺乏,尤其在每年春节年后,不少工人回家过年后就不愿再回厂,不少女工结婚后不在工作也是纺织企业招不到工的原因之一。

  三、劳动力短缺原因分析

  分析劳动力短缺原因,三大因素是造成目前用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1、十五期间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产能的快速膨胀。据国家统计局对近年来纺纱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国内纺纱产量就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4年国内纺纱产量增长速度达到31%(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2004年我国纺纱总量调整为1291.3万吨)。2005、2006年,虽然国内纱产量增速出现回落,但增幅仍在11%左右,2006年纺纱产量可能突破1650万吨。高速膨胀的产能客观上要求有更多的劳动力进入纺织行业。

  2、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原料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工资福利、基本保障难以同步提升。就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订单加工生产为主,企业利润微薄,企业的利润主要是靠从廉价劳动力身上去赚取,工人通常拿的是计件工资,不加班加点就难以获得相应的收入。订单一到,通宵加班是常事,连续几天没活干,可能一分钱挣不到。面对工人工资水平的提升,企业没有能力承受,自然也就招不到工。广东东莞的一项调查显示,工人工资如提高100元,就会有数百家工厂关闭。

  另外,用工不规范、劳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样的地位进一步促使工人向其它地区和优势产业转移。

  3、劳动力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符。不少纺织企业的用工标准是:18岁到25岁之间,已有工作经验,不用培训就能直接上岗,最好是女工(因为方便管理)。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城市民工紧缺,是技术工、熟练工的紧缺,是企业用人素质提高、产业工人素质跟不上的反映。

  此外,由于目前各地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对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又优于纺织企业,不少纺织工由于纺织厂内部环境艰苦,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一些服务性行业中,这也造成纺织企业用工的流失。

  四、2007年纺织行业用工缺口将有所缓

  目前中国纺织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中结构调整的阶段,对纺织用工的需求不会出现明显的减少,甚至需求仍可能继续上升。而纺织行业数据劳动密集性行业的的属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纺织工人供不足需的现状难以改变。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纺织用工缺口较前两年也将有所缓和。

  1、人民币持续缓慢升值、贸易摩擦不断,加速了纺织行业产业调整和升级。在优胜劣汰进程中,纺织企业难以简单复制以加工贸易赚取微薄利润而快速发展的增长模式。纺织行业的调整和增长模式的转变客观上对劳动力需求高速增长产生抑制。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累计升值达6%,2006年累计升值幅度达3.37%,07年人民币汇率呈现加快升值的趋势。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人民币如果每年升值幅度超过5%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中国经济将遭到致命打击,中国的出口企业将陷入瘫痪。数百万民工们将悲伤地失去他们的工作,解决了上亿人就业问题的低工资岗位将从中国彻底消失。

  2、纺织用工需求区域转移。根据纺织产业尤其是加工贸易的转移路线。纺织用工需求也将随之发生转移。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对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测分析显示,2006年1-10月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分别为: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河北、湖北、河南、辽宁、江西、四川。其中投资额增幅最大的省市分别为:重庆、江西、安徽、浙江、河南、四川。而山东、天津、上海等原纺织行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投资额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纺织产业转移的路线,纺织用工需求转移路线大致如下:

  珠三角→长三角→渤海三角区→长江沿岸中部城市→东北老工业区和西北地区城市。

  目前,中西部省区市都提出“要做好迎接这种转移的准备”,正在主动创设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条件。据了解,中部各省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里,都将纺织工业放在本省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河南提出“建立全国重要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也提出了相应的规划。

  相对于珠三角地区,内地中部地区的成本要低得多。在安徽阜阳投资新建厂房的广东某服装集团董事长罗先生算了一笔帐:比如劳动力资源,在广东就算开出2000元/月的工资也很难招到工人,但在阜阳,劳动力比较充裕而且付出人均800元/月的工资即可;土地费用方面,在阜阳的“中国中部纺织工业城”内只要2万元/亩左右,在沿海地区花在土地上的钱,在中部可以连土地、厂房、设备都买齐了。此外,电、水等能源中部也比较充裕而且便宜。

  然而,纺织用工需求的转移也将导致国内纺织用工需求出现不均衡的发展。“民工荒”目前有从沿海向内地蔓延之势。我国劳动力输出第一大省河南,在纺织等行业相继已出现“招工难”问题。

  3、纺织行业因结构性过剩可能导致开工率下降、用工减少

  今年国家发改委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和《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纺织行业可以说是受到不小的震动。由于贸易摩擦及产品结构性过剩可能引起纺织行业开工率下降、用工减少的现象。

  以棉纺行业为例,笔者根据纺织万锭百台用人(全员)标准简单算了一笔帐:

  纺部万锭用人建议标准为280-300人/万锭,当前一般装备企业为每万锭纱锭用工150-250人,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每万锭纱锭用工一般为80-150人。气流纺千头用人在80人左右。先进企业在50-70人左右。

  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棉纺产能7500万锭的环锭纺和1700万头的气流纺,以年度10%的增长率估计,2006年国内棉纺产能将达到8250万锭的环锭纺和1850万头的气流纺,至少需要用工220万左右,行业平均开工率下降1%,将至少减少用工2.2万人。

2006/07年度纺织行业用工情况分析

  上图为2005-06年度绍兴地区纺织工需求情况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第三季度开始,绍兴地区对纺织工的需求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求人倍率也基本稳定在1.5左右。

  可以预计,2006/07年度,纺织主要集群区用工荒现象将有所缓解,但纺织工人供不足需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作者简介:陈晓燕,上海世之维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分析师。入行以来专心致力于纱线及相关棉纺产业链的研究,已撰写了大量的分析文章,并在多家纺织专业媒体上发表。

  对于市场,相信没有绝对的行家,只有持续的关注和广泛的交流和调查,才有对市场更加准确的把握。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