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义乌成国家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8:57 中国电力新闻网

  12月27日,义乌市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县。义乌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进程中,政府发动、乡镇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电气化建设加快了农民朋友奔小康的进程,新电力让幸福之花开遍了新农村的每个角落。

   “三新”开创新局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农村电气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提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百千万工程”,即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100个新农村电气化县,1000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1000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这一国家投资、百姓受益的民心工程于9月份在全国正式启动铺开。凭借原有的优势与基础,加上金华电业局的积极争取,义乌有幸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国14个试点县之一。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入选的县级供电企业也仅有4家。

  回首“十五”,2003年、2004年,义乌经历了空前缺电的“电荒”时期。2004年,义乌全市的实际电力需求为50万千瓦以上,而上级分配的用电指标平均只有25万千瓦,50%以上的电力缺口使义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缺电的城市之一,甚至启动了连续14天“工业企业用电全停,保障居民生活用电”的有序用电方案。电力资源的不足严重阻碍了义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三年,全国大量发电机组陆续投运,电源性缺电得以逐步缓解。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反弹式增长,电网相对滞后的矛盾日渐凸显。义乌的电力供应也受限于区域电网“瓶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的城、农网改造侧重于城区配网、农村10千伏线路和农综变的改造,对镇政府所在地的电网改造较少。近五年,义乌镇网没有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集中改造;二是随着义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推进,镇村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长强劲,而低压电网设备老化、用电高峰时电力设备

超载运行严重。改造线路、增加变压器容量成为镇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围绕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目标,抓住农电改造的有利时机,完善大电网建设,铺设好农村供电网络,做大做强镇村低压配电网,为义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的

能源保障和动力支撑,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是摆在义乌供电人面前的一项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配网改造基础夯实

  义乌农村电气化改造的进程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

  1999年以来,义乌市紧紧抓住“两改一同价”历史机遇,投入1.5亿资金,大规模改造农村电网,提高了农村供电质量和电网安全运行水平,降低了农村电价,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2年农网改造完成后,义乌供电局继续加大对农村电网的投入力度。4年来,共投入农维费8000余万元,增容改造了629个农村台区,增加容量9.6万千伏安,改造了559个台区的低压架空线路或沿墙线。农村电量从2002年的3.18亿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8.1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 26%;农民生活电量从2002年的 2.23亿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3.71亿千瓦时,年均增长 13.5%。

  农网改造刚刚结束,新的问题又摆在义乌电力人面前。随着用电需求的高速增长,城区的配电网络不堪重负。2003年,城区有10千伏线路47条,线路网络结构复杂,供电区域较为混乱,架空电线如“蜘蛛网”密布,低压线路也存在老化等问题。而且,由于城区电网结构不够合理、所分布的配电变压器数量不足等原因,导致供电可靠性差,配变、低压线路经常超负荷运行,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期,低压电网故障频频。另外,从主城区高压配电网架来看,只有义乌变和稠城变两座110千伏变电所向城区供电,电源点少,网架结构薄弱,变电所处于超载运行状态,在部分地区已出现拉闸限电或用户报装受限的情况。因此,建设、改造一个新电网迫在眉睫。

  2003年,义乌市供电局依据编制《义乌市城区配网规划》、《义乌市电网发展规划》(2004-2020年)等,向上级争取了1.61亿元的城网改造资金,8月,城区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历时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供电局和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管理体系,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狠抓质量、安全、进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使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顺利完成。

  义驾山小区原有4台315千伏安变压器,这样的容量无法满足该小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线路被烧毁等停电事故经常发生。而且该小区采用总表计费,供电局的电费只向一只总表收,居民缴纳电费比较麻烦。而现在,义驾山区域的变压器已经增容为八台1000千伏安,小区也进行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小区用电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缴纳电费趋向公开、透明化,也更加方便了。

  受惠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不仅仅是义驾山小区。在城网改造中,义乌市供电局对义乌城区65个小区共计124个配变台区进行了低压电网改造,合理增加了布点和容量,使小区电压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迎峰度夏期间因低压线路故障抢修的情况大幅度降低。

  据统计,至2005年底,义乌电网已建成投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7座,变电总容量达到了386万千伏安,同时,通过两年多对义乌城区电网的改造,扩建了35千伏荷叶塘二期输变电工程,解决了荷叶塘区块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城区香山路、稠州路、工人路、城中路、江滨路、化工路及49个小区的架空线进行了电缆化改造;新建改建10千伏线路62条,线路总共长179.09千米;新建改造10千伏开闭所72座;新建厢式变压器85台。

  继农网改造、县城电网改造之后,义乌电网又自筹1.3亿资金对近五年尚未进行规模化改造的镇网(镇政府所在地电网)进行建设改造,取得了显著成绩。

  试点建设成效明显

  作为国家试点,压力自然不小。结合国家电网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的要求,义乌市供电局对13个乡镇办事处739个行政村积极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对照标准,有143个行政村年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240 千瓦时以上,占总行政村数45%左右,其中苏溪、大陈、江东、义东4个乡镇(办事处)有40%以上的农村用电等指标可达到新农村乡镇水平。最终决定在江东、义东、苏溪、大陈四个镇街与75个村先行试点,进而推行农村、农民和农村经济电气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根据上级要求,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重点镇、村要在2个月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多。在义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统一部署下,涉及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有关部门、镇街及农村领导都高度重视,并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积极落实,确保步调一致,确保这项民心工程成为绿色通道工程,无障碍工程。

  长府村是苏溪镇一个水库移民村。自1996年后线路一直没有进行改造。以前村子里到处都是电线“蜘蛛网”,而且全村变压器容量只有200千伏安。随着村民生活条件的提升,村内工厂从最初的2、3家增加到50多家,用电量供不应求。加上线路老化,经常出现变压器烧毁的现象。多的时候,电力维修人员一天要下去抢修2、3次。现在,义乌市供电局出资110余万元,不仅对村子的线路进行了改造、更换,还根据长府村用电增长较快,村内变压容量较小的实际,为苏南村增加一台变压器,全村变压器容量达到800千伏安。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各种功率较大的电器都可以使用,不必为用电发愁。

  像长府村这样的供电线路改造,目前已在义乌市70多个农村逐步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作业,目前义乌新农村电气化试点镇(街)、村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户通电率、输电设备完好率、服务承诺兑现率等多项指标都达到了100%。作为试点的江东、廿三里、苏溪、大陈4个镇(街)的镇网改造也已基本符合电气化镇的标准。

  苏溪镇:2005年以来,苏溪镇新增变压器23台,容量5340千伏安,配变增容38台,容量3745千伏安,新增10千伏线路5.009千米,0.4千伏线路10.559千米,新增高压电缆0.835千米,低压电缆3.596千米,户联线12.605千米,共计投入各项电力资金近5000万元。

  大陈镇:已完成红旗村、团结村、大陈二村、李孟宅村、春林村等21村增台增容工程,共计增加容量2355千伏安;完成春林村、宦塘村、金都村、东联村、李孟宅村等9个村低压架空线的改造工作,共计改造和新架低压架空线8.02千米;完成金都村、温草塘村、双元村、春林村等村的沿墙线改造和表计表箱的更换工作,共计更换沿墙线5.04千米,更换表计表箱817余只。

  江东街道:加大了对辖区范围内的配网建设力度,完成青南、下湾、东山头、下麻车等17个村的变压器增容增台区工作,共计增加容量6355千伏安;完成沙溪、上麻车、张村、东山头村等14个村的低压架空线路的改造工作,共计改造低压线路12.235千米;完成青南、西塘、东山头等19个村的低压沿墙线改造和部分表计表箱的更换工作,共计更换沿墙线29.564千米,更换表箱2200余只。

  廿三里街道:完成了何宅、麻车塘等31个村的变压器增容增台区工作,共计增加容量8755千伏安;完成东新、下朱宅、西澄、深塘等23个村的低压架空线路的改造工作,共计改造低压线路11.789千米;完成对东新、深塘等15个村的低压沿墙线改造和部分表计表箱的更换工作,共计更换沿墙线21.456千米,更换表箱1100余只。

  民心工程亮点纷呈

  政府发动、乡镇主动。诚如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所言:“义乌经济社会的每一步发展提升,都带有鲜明的有为政府的烙印。”义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召开了动员大会,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全力助推电气化建设,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经发局、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各镇(街)、供电局等部门组成的市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规划,指导电气化建设工作。各镇(街)、行政村分别成立了镇(街)用电协调小组和农村用电协调小组,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规划超前、布局合理。从2002年开始,义乌相继出台《义乌市城区配网规划》、《义乌市电网发展规划(2004—2020年)》,明确了义乌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2005年义乌市编制完成《义乌市城区配电网“十一五”规划及远景展望》,确定了义乌城区配电网发展目标,明确了典型网架接线。同时正在着手《义乌城市电网发展规划(2006-2020年)》编制,着重解决老铁路总体利用、220千伏深入城市中心、110-220千伏网架优化、国网公司典型变电站的使用等问题,为今后义乌的电力的合理布局和发展奠定基础。

  主网坚强、基础稳固。一直以来,义乌市政府高度重视电网建设,所有110千伏及以上等级电网建设项目都列入市重点工程,其工程管理、年度目标都列入市领导及乡镇领导的目标考核。在省、市电力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义乌电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义乌市已有500千伏变电所1座,220千伏变电所3座,110千伏变电所13座,35千伏变电所3座,初步形成了一个以500千伏电源点为支撑、220千伏和110千伏为骨干网架、10千伏网络协调匹配、较为坚强的区域电网,基本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村庄改造、分类实施。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乌市供电局在深入调研、充分掌握各行政村的电力设施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新农村建设实际,加大行政村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推出了三类样板村:第一类是整村移地重建,农舍整齐划一,结构新颖。低压电网采用台区配电房,低压线采用地下电缆配电到户,导向截面标准化。第二类采用地下电缆和架空集束电缆配电到户的形式。第三类是整改低压线,导线截面和施工工艺标准化。对三类改造分别组织现场培训,施工中实行监理,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模式。

  抓住契机昂首迈步

  “农村低压电网改造也将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实施。农村改到哪里,电网就改到哪里。”义乌市供电局局长李豪如是说。在他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自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在日新月异、百业兴旺的新时代里,义乌市供电局将进一步明确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在巩固“两改一同价”成果的基础上,团结拼搏,扎实奋进,加快新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为全面实现新农村电气化、推动义乌市在全省率先进入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和动力保障。(施伟军 卢 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