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林洋新能源:疯狂的太阳能泡沫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4:24 第一财经日报

  王佑

  王汉飞和他的同事目前正在积极布阵,为今后太阳能电池组件利润急转直下后的公司出路作准备。技术含量更高的电池片生产,将是林洋新能源未来的重要利润支柱

  2006年12月20日,就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关门迎接圣诞前的最后一刻,又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挤了进去。

  它叫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来自中国。对当地投资者而言,这实在没有任何惊喜,因为就在此前一天(19日),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刚在纽交所上市。它们是中国同行,跟2005年12月14日在纽交所上市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同属一个产业领域,都是民营企业。

  这天晚上22点30分,无锡尚德CEO施正荣没有安睡。他给林洋新

能源总经理王汉飞发了一条短信:祝贺你们成功上市。作为施正荣的老将,王汉飞感动不已。但他心情很不轻松,当日公司收盘价为9.96美元,比发行价12.5美元下跌20.32%。

  市场:冰火两重天

  2006年下半年开始,太阳能光伏组件利润从2005年高峰期的25%,一路下跌至10%以下,在这晴转阴的艰难时刻,近期上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公司都未赢得太多掌声。

  林洋新能源也不例外。该公司以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为主,目前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和利润不断下跌。而之所以下跌,源于上游硅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2003年,一公斤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为20美元至40美元,如今已涨到200美元至300美元。同时,下游大量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一股脑儿涌入这个产业,疯抢原材料,抬高了制造成本,而被海外巨头垄断的买方市场,又对产品价格极其敏感,需求大降。“比如,海外建一个电站需要7到8年的时间,它就要考虑压低你的价格,自然卖方的利润会大幅缩水。” 加拿大太阳能公司总经理陆光焰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该公司也先于林洋新能源在美上市。

  根据太阳能专业调查机构Solarbuzz公布的2006年12月太阳能电池组件报价显示,欧洲太阳能模块报价从2006年6月首度下滑以来,持平5个月后,11月再次下滑,12月呈现续滑走势,每瓦5.8欧元,月跌幅为0.17%。

  “这一情况也是各大新上市的太阳能光伏公司遭市场冷遇的原因之一。”加拿大太阳能公司CEO瞿晓骅表示。

  利润:转型以维持高位

  王汉飞和他的同事目前正在积极布阵,为今后太阳能电池组件利润急转直下后的公司出路作准备。

  技术含量更高的电池片生产,将是林洋新能源未来的重要利润支柱。

  林洋新能源现在共有两条组件线和两条电池线,另两条电池线正在建设中。按照公司计划,未来2年内也就是到2008年,将会有12条电池线投产,到时候电池线的规模,将从现在计划的120兆瓦达到360兆瓦的规模。

  “太阳能电池组件整体利润目前确实只有10%,”王汉飞承认,但他说,公司整体利润仍可维持在20%以上,“即便是明年,我们的利润也会在16%到18%,与尚德不相上下。”这样说的底气在于:公司生产的组件全部都是公司自产电池提供,因此总体利润可以达到20%以上。其公司特色还有两点:林洋的电池片转换效率在国内较高,达到16.5%;因为公司所产的电池本身稳定性都比较强。

  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是行业通用的技术指标之一。它对市场销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所谓稳定性,陆光焰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当你设计一条16.5%转换效率的电池线时,下线的电池片是否都能生产出转换效率基本相同的电池线产品。“如果一条线有14%的电池片,或有16%的电池片,那么你这条线是非常不稳定的。”

  平台:敞开式研发

  曾是施正荣左膀右臂的王汉飞,2004年离开无锡尚德后被江苏南通当地富豪之一陆永华挖到。后者作为林洋电子公司的大当家,主要从事电能表制造。与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和加拿大太阳能公司不同的是,他不是做技术出身,因此更希望得到更多技术力量来支撑林洋新能源的发展壮大。

  2004年8月,林洋新能源成立之初,就耗巨资组建了一个由海内外众多技术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班底主要涵盖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及中科院电工所的研发人员。委员会可迅速将各地研究成果汇集到林洋新能源这个大平台上。现在公司在上海交大设立了一个小试线,而在南通启东投巨资建成了中试线,两者形成合力。

  “开放式的人才平台很容易吸收各种养分。”王汉飞表示,公司还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请了三名有着十多年太阳能光伏研发经验的专家。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建平说,现在很多企业确实很有钱,但不一定适合进入。同时,太阳能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销售在国外,企业要做好需要技术、资金和一个国际化的营销管理团队。有些公司与这个行业的产业关联度不大,看到来钱快就拼命砸钱进来,这种奋不顾身是不理智的。客观地看,这个产业已经过热了,但并不是企业数量过多,而是概念过热。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