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坚强电网助厦门经济特区大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8:44 中国电力新闻网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年用电量增长40倍,最高用电负荷增长53倍

  本网讯 12月22日,厦门隆重举行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庆祝大会,回顾特区建设25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记者了解到,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先行者”,厦门电力在短短的25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25年来用电量增长达40倍。四通八达的坚强电网为厦门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厦华电子是上世纪80年代初厦门经济特区创立后的第一批企业。谈起20多年的用电经历,厦华的综合部张银源经理说,他们是感受良深的,可以说他们的企业是随着电业的发展逐渐壮大起来的。张银源回忆起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1984年初,他们在厦门南华路租了一个临时的办公室,因为厦华的生意合作伙伴中不少是香港、台湾地区的商人,这些台商、港商有吹空调的习惯,他们就想要在办公室装上几台空调,但为了保障空调用电,厦华的老板还亲自到市政府跑上跑下,费了不少的劲。因为当时电网的供电能力太低了,大功率空调一开,周围整片居民的用电就无法保障。

  张银源说,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之间,停电是常有的事,“每到这时,我们的生产就会遭受严重影响,如果一断电主板被烧坏了,一损失就是上万元的,为此我们每天都得把电盯得紧紧的,那可是关乎企业生产的大事情啊!”张银源说,即使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每家企业每周不仅要轮流停电两天,而且就算不是用电高峰期,机器设备也不能全部同时投入生产,只能今日开这台,明日开那台,当时还专门设了一个小黑板来登记这项分配工作。张银源说,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用电的情况就大大改观了,像在八九十年代经常停电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他们的精力不再是放在如何应对停电,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上,因为电力供应已经让他们很放心了。

  其实,不仅是企业感受到了厦门电力的巨变,老百姓的感受同样很深。50多岁的仲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厦门人了,说起用电的历史,他可是有一肚子的话说不完。仲先生说起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用电,还真让人一下子仿佛进入了那个年代。他说,那时候,普通老百姓家中最多就一盏15瓦的电灯,灯光是昏暗昏暗的,但这一点点光明也不是时常能享受得到的,一到用电高峰期就经常出现停电的现象。那时每家都装个电表是很难的事,通常是几家合起来用一个三五安培的电表。

  随着特区的建设,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仲先生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在普通家庭中常能见到,日光灯也普及了,但是使用这些小家电时还常常感到电力不足。比如在晚上七八点的用电高峰期,想打开日光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没有足够的电力,日光灯的启辉器是开不了的,于是不少家庭只好天未黑就把灯打开。

  现在,仲先生的家中有3台电视、3台空调、洗衣机、

微波炉、电
冰箱
等,大小家电是样样俱全。仲先生深有感受地说,现在可算是进入了电器时代了,电已经关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了,而且电在他们家中所占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像做饭,现在就常常选用电磁炉,家中的
热水器
也改用电的了,今年他们还增设了不少电动健身器材。仲先生还说,夏天一到,他家的空调都是一整天地开着。好在现在我们城市的电力已经很发达了,能够满足广大市民这种电器化生活的需求了,市民用起电来也就放心多了。

  “25年弹指一挥间,厦门已经从昔日的海防小城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发达、人居环境优越的滨海现代化城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庆祝大会上如是说。

  今天的厦门,输电网络四通八达,厦门电网从厦门特区成立时仅有7座35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发展到现在拥有2座500千伏变电站、10座220千伏变电站以及39座110千伏变电站,初具规模的坚强电网极大地促进了厦门经济特区的持续快速发展。

  据统计,2006年厦门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188.5万千瓦,是厦门特区创立之初的53倍。厦门电网11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目前已经达到296.85万千伏安,是厦门特区创立之初的47倍;而220千伏变电站从特区创立之初的一片空白,发现到现在变电总容量达到306万千伏安。厦门电网现有110千伏、220千伏输电线路、送电电缆长度达到940公里左右,是厦门特区创立之初的20倍。2006年厦门市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可达到100亿千瓦时左右,这将是厦门特区创立之初的40倍。(徐福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