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黎明楷:我们不是瘦狗是明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4:19 第一财经日报

  中原(中国)物业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黎明楷:“我们不是瘦狗,是明星”

  叶国靖

  深陷“回扣门”丑闻的香港中原地产兄弟公司——中原(中国)物业顾问有限公司(下称“中原(中国)”)近期流言缠身:流血亏损,IPO胎动,以及将启动有别于“中原地产”的第二品牌战略。

  为此,刚刚升任中原(中国)董事总经理的黎明楷专门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并针对上述传闻首度做出回应。

  “我们不是瘦狗”

  《第一财经日报》:2004、2005年中原(中国)扩店速度非常快,随后却遭遇两轮宏观调控。持续的经营压力已经令内地一大批房产中介深感艰难,行业性亏损仍在恶化,中原(中国)自然也难以回避这个问题。

  黎明楷:确实公司下面的人,胆子很大,我是拉住他们不让跑得太快的人。2005年,我们是有教训的。

  去年,中原(中国)做了9亿多元,只有五六个城市赚钱,赚了几百万,浙江中原等多数公司处于亏损状况。因此2005年底至今,公司采取了保守策略,开始大幅压缩成本。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10多个城市赚钱,营收能做到近13亿元,利润约1亿元。

  《第一财经日报》:那您如何形容中原(中国)在中原集团中的地位?

  黎明楷:我们不是瘦狗,而是明星。明星是市场成长率高、相对市场份额高的业务,它将成为企业未来的现金牛。而瘦狗就是低市场成长率、低市场份额的业务,一般是微利或亏损。

  从现金流而言,一开始母公司中原集团在往中原(中国)输血,慢慢地中原(中国)已经开始反哺香港,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两大股东角力IPO

  《第一财经日报》:据中原内部人士称,中原IPO进程阻力重重背后存在隐情?

  黎明楷:我本人是很愿意上市的,获得丰厚的资本以图未来发展。施永青(注:中原集团主席)也是愿意的,可王文彦(注:中原集团另一大股东)不愿意。王文彦与施永青都是中原集团的大股东。

  1978年,施永青与中学同学王文彦共同创立中原集团。但随着业务扩张,两人在管理理念上的分歧日益凸现:施永青崇尚“无为而治”,鼓励放权,王文彦则主张集权,加强干预。两位老板之间的冲突日趋激烈,所带来的影响之一是上市进程一度搁浅。

  为了挽回颓势,两人各自将所持的5%中原股份赠与黄伟雄。后来,施永青在董事会中常常获得黄伟雄的支持,其人性化的管理风格也受到员工拥戴,王文彦最终被迫放弃实际管理权,只保留大股东身份,但仍占有中原45%的股权。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已成为香港地产代理界一桩著名的公案。

  《第一财经日报》:上市通道是否会有新突破,峰回路转呢?

  黎明楷:1992年,王文彦淡出,施永青主政,但王文彦至今仍抱有幻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掌大权。当时王文彦退出前与施永青、黄伟雄签订协议,规定任何出售股权事宜包括公司IPO等,均要三人同意方可实行,后两人如若出售股权,王文彦也可优先认购。而黄伟雄在两位老板之间左右为难。

  不过,这种可能性似乎已经无望了。黄伟雄现在已经将名下中原(中国)及中原Holdings各10%的股权,捐给了中原慈善基金。

  因为此次黄伟雄是将股份捐出,而不是出售。王文彦无法干涉,接受股份捐赠的中原慈善基金是一个独立新股东,也非王文彦所能控制或影响。

  “双品牌”战略暂缓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汉宇地产董事总经理施宏睿向记者透露:上海中原有意展开“双品牌”战略,以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是否真有此事?

  黎明楷:开启第二品牌,利嘉阁是先例。我们也有相应考虑,但目前仅限于上海中原,也未开始施行。具体可能存在两套实施方案: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或是两套班子、两块牌子。

  促成上海中原战略思路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上海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原地产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06家,市场占有率已经位居前列,再向上突破,难度增大,因而,启动新品牌、开辟新战场,是发展策略的一次新突破。

  《第一财经日报》:在内地的房产中介市场上,双品牌也不乏先例,北京中大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旗下就同时运营“中大恒基”和“筑家”两只品牌。原21世纪中国不动产副总裁胡正华却认为,“双品牌”旗下的两个利益主体,不可避免地存在竞合关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黎明楷:双品牌一方面可以一致对外,给外部竞争对手施压,携手切分市场蛋糕;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存在同城兄弟互相抢单之类的竞争行为。因而,中原地产在运营模式、制度设计等问题上要有效规避隐忧。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双品牌的协同效应确实比较难发挥。当初收购利嘉阁,是为了平衡与老冤家美联集团的市场势力,然而收购之初中原集团还是痛苦的,不过现在克服了。

  《第一财经日报》:不担心“兄弟墙阋”?

  黎明楷:权当作两家公司来运作吧。大家抢就抢吧。双品牌也可以产生鲇鱼效应,互相刺激,共同进步。

  对于时机选择,我个人认为,2007年我看多全国。但上海一、

二手房市场的买卖隔阂会进一步加深,交易依然清淡,成交价格会跌,因此眼下推出第二品牌似乎不是最佳时机。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