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中国港口发展过热了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04:30 第一财经日报

  林红梅 邓卫华

  在经历了自2003年以来近4年的高速增长后,大量的投资仍在源源不断地涌向中国港口建设,人们担心港口是否会成为一个过热的投资领域。

  这种担心似乎不无道理。目前,我国内地已有12个亿吨大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
拥有亿吨大港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中国港口发展处于“结构型短缺”状态,部分大型专业码头不足,一些小型码头将逐步被淘汰。同时,必须引起警惕的是,港口下放地方后,港口发展由过去的计划投资推动转向“市场需求和地方政府政绩观”双重推动,因此,特别需要防范由地方政府政绩观主导的“大小码头一起上”的不合理的投资冲动。

  按照亿吨大港之一的南通港的规划,2010年,南通港吞吐量将达到2亿吨。11月底港口吞吐量刚刚突破亿吨的日照港,也规划在今后4年里,港口吞吐量将力争突破下一个1亿吨。

  4年“再造”一个亿吨大港,除了港口挖潜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外,更多将依靠大量的投资来完成。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传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五”期间,日照港总的投资约70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的投资将达到100亿元。

  对于争做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天津、青岛等2亿吨级的大港而言,今后几年预计增加的投资将会更多。

  按照港口发展的基本理念,港口的发展应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么,中国港口的发展是否已经过热,或者说已经跨出了“适度超前”的轨道呢?

  交通部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中国港口的通过能力还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货运需求,离“适度超前”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据中国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水运规划所副所长沈益华介绍,目前我国港口还存在通过能力不足、大型专业码头不足和进港航道水深不足三大主要问题,港口建设落后已经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2005年,中国沿海港口的通过能力达到25.2亿吨,但当年实际的货运量达到33.8亿吨,港口通过能力亟待提升;此外,这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的通过能力缺口也超过了1500万标箱。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量的投资。

  为了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交通部综合规划司水运处处长毛建说,国务院刚刚通过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已经对各大港口的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这相当于给投资港口指明了方向和重点,防止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或者过度投资。对于尚未纳入规划的港口,国家对于港口建设实行岸线审批制度,由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联合进行审批。

  按照这一规划,到2010年,中国沿海港口通过能力与完成吞吐量之比将达到1:1,港口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基本适应;到2020年,中国沿海港口通过能力与完成吞吐量之比将达到1.1:1,港口发展速度适当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在这一阶段港口发展速度大都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今后10多年的时间里,港口发展的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沈益华说。

  此外,交通部水运司正在研究制订防止港口恶性竞争的相关措施,以避免因为恶性竞争导致港口投资出现非理性的行为。

  交通部水运司港口管理处处长王金文提醒说,目前中国内地港口投资的重点仍然放在港口扩容等量的增长上,但随着港口通过能力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港口投资的重心应逐步转向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和内涵的增长上。(新华社)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