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石化就获财政补贴答记者问:部分利润上缴国家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7: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炼油企业为何又获财政补贴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言人答记者问 问:去年,中央财政给中石化炼油企业发放了政策性亏损一次性补贴,最近,财政部又对中石化2006年炼油企业政策性亏损给予一次性补贴50亿元人民币,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国家从稳定经济和社会大局出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从紧调控,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大幅低于国际价格,并且在相当一段时期里出现与原油价格大幅度倒挂的情况。国内炼油企业因此出现严重亏损,部分地方炼油企业因此停产或大幅减产。为了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缓解炼油企业的经营压力,稳定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今年年初,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成品油价格改革办法,并按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先后两次调整了成品油价格。但为稳定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仍未达到应调整的价格水平。所以,炼油企业仍形成一定数量的亏损。鉴于中石化是国内最大的炼油企业,承担了稳定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主要任务,政府对中石化2006年炼油企业亏损给予一次性补贴。 问:近年来,中石化的炼油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究竟到什么程度?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元贬值、基金炒作、全球经济成长带动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环保措施引发炼油加工能力出现瓶颈、地缘政治以及欧佩克产量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震荡攀升,从2003年平均28.4美元/桶上升到2006年1—9月平均66美元/桶,上升了132%。而国家从稳定经济和社会大局出发,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从紧调控,虽然先后13次调价,但远低于原油价格上涨的速度,导致在相当长时间内国内成品油价格与进口原油价格严重倒挂。 中石化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油加工和成品油销售企业,原油加工量约占全国的54%,成品油经销量约占全国消费量的64%,承担着保障国内成品油稳定供应的重大责任。在国内成品油与进口原油价格严重倒挂的情况下,炼油业务不可避免地出现连续几年的大额亏损。 2004年,中石化采购进口原油到岸价平均为37.36美元/桶,而国家规定的成品油出厂价平均只有36.70美元/桶。2005年,中石化采购进口原油到岸价平均为50.31美元/桶,而国家规定的成品油出厂价平均为43.98美元/桶。两年中石化共加工原油28610万吨,其中进口油19345万吨,造成严重亏损。由于连续两年亏损,2005年末,中国石化炼油板块资产负债率由2003年末的48%上升到60%,上升了1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继续上扬。3月份,国家启动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根据新机制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上升幅度为13%,即使这样,到9月末每吨仍亏900元左右。中国石化炼油企业今年仍存在大额亏损。到2006年9月末,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的净资产已由2003年末的550亿元减至270亿元,资产负债率由2005年末的60%上升到82%。中国石化33家炼油企业中,已有13家资产负债率接近或超过100%,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 问: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炼油出现了行业性亏损,为什么国家只给中国石化补贴? 答: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原油加工和成品油销售企业,同时又是国内最大的原油进口商, 80%的原油资源需要按国际原油价格外购(其中进口原油占全国进口量的80%,占总加工量的70%),因此,因国际油价上涨造成的亏损大部分由中国石化承担,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调控的影响也主要反映在中国石化。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国家才决定给予中国石化补贴。 问:既然近几年炼油企业全面亏损,为什么中国石化的整体效益还在持续增长? 答:近年来,中国石化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坚持“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经济效益实现了持续增长。以2005年为例,当年中国石化实现经营收入7991亿元,同比增长35%,但净利润并不高,当期净利润335亿元(销售利润率4.2%),在获得国家补贴后为395.6亿元,同比增长22%。 外界在评价中国石化业绩增长时,有的认为主要得益于油价的上涨。这种看法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虽然我公司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但客观上由于自产原油比例过低(自产原油仅占我公司加工量的20%),油田企业受惠于油价上涨所增加的效益远不能弥补炼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测算表明,2004年至今年9月,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在剔除各种让利的情况下,其亏损数额远高于中国石化自产原油所获得的增利。此外,今年3月国家业已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4月1日又扩大了石油产品消费税征收范围,中国石化预计今年上缴石油特别收益金90亿元,消费税增加支出约20亿元。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开征和消费税的增加,进一步压缩了中国石化的利润空间。 我们分析,价格上涨对中国石化整体效益增长的贡献只有30%,而其余70%主要靠的是公司积极推进改革调整、降本减费、从严管理等内部工作的结果。举一个例子:近五年通过多种方式累计净减员17.2万人,员工总数从51.4万人减至34.2万人,按去年平均人工成本计算,相当于每年节约91.2亿元成本费用。同时,精减压缩中层管理人员1400多人,大幅降低了人工和管理成本。再如,通过优化原油采购和运输、积极开展第三方贸易等多种措施,有效降低了原油采购成本,2005年降低原油采购成本188亿元;2006年1—9月降低原油采购成本130亿元。 问:既然中石化整体效益良好,请问这些效益都用在何处? 答:中国石化实现的税前利润,除依法作为税款上交国家以外,一部分按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定分红给投资者,其余全部用于企业发展的投入。 首先,中国石化近年来的效益有相当一部分作为税收上缴给了国家。据统计,2003—2005年,中国石化合计实现利税2747亿元,其中税收1982亿元。中国石化每年缴纳的各种税金约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2%以上,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次,公司利润中一部分被用作红利分给了投资者。2004年向股东分红约104亿元,其中流通股股东分得约23.5亿元;2005年向股东分红约112.7亿元,其中流通股股东分得约25.5亿元,其他均为国家股分红。 第三,剩余资金全部用于企业的发展建设。近年来中国石化在扩大资源、提升炼油化工生产能力、实现产品质量升级、拓展市场、完善营销网络、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科技创新等方面还投入了大量资金。初步统计,近5年用于企业发展建设的资金总额达到近3000亿元。目前,中国石化每年的投资规模超过800亿元。 在人工成本方面,多年来我们认真按照国家关于工效挂钩的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工资总额。2005年与2000年相比,中国石化实际完成利税增长了95%,但实发工资总额增长率仅为12%。目前,公司高管人员从严要求,他们的收入在国内上市大公司中仅处于中下等水平。(本报记者 朱剑红)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