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飞院多元化引入投资突破发展坚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0:18 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近日,星耀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超过1亿人民币的资金,回应了飞院于今年早些时候为解决发展资金困扰,而做出的允许民营企业、包括外资参与投资扩大培训规模的决定。据悉,飞院将用这笔资金采购60架产权仍归属自己的赛斯纳172初级教练机。双方约定,以10年限,逐年还本付息。此举标志着以政府投资为主,辅以吸纳民资进入民航飞行员培养领域的新型资金链在飞院形成。

  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功勋飞行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郑孝雍校长。

  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大势所趋

  

  “当学校的培训能力不满足民航新的发展形势,而进一步发展所需资金又得不到有效补充时,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就势在必行。”郑孝雍校长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道出了飞院与“星耀高科”合作的起因。

  他告诉记者,近年以来,担当中国民航飞行员培养绝对主力的飞院,正面临着建校50年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2006年,在飞院没有扩编的情况下,民航总局根据行业发展对飞行员的需求量,提出飞院的培训能力要达到年培养1200名飞行员的规模。因受制于师资、训练机队、基础设施建设和训练机场的空域条件等诸多因素,目前,飞院的实际培训能力每年只能满足900人左右的规模。

  他介绍,2006年,飞院计划完成14万小时的飞行训练任务,但受制于资金问题,教练机引进推迟了近半年,结果到目前,全校只完成11万多小时的飞行训练量。而2000年以前,学校年飞行量仅4-5万小时。

  按中国民航业目前每年以12%至14%的速度增长计算,中国民航每年需要新增飞行员2500左右。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和国外培训机构介入了中国的民航飞行员培养,但终因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等制约,中国民航每年所需飞行员的缺口仍旧在1000人左右。

  尽管民航快速发展对飞行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近年来,我们在争取、筹措建设资金方面却没有大的突破。“十五”期间,学校通过政府投资和学校自筹两个渠道,解决的发展资金超过10亿之巨,而这当中,超过80%的建设投资是来自学校多年的办学积累。“十一五”,民航总局为打破制约民航发展的人才瓶颈,在编制预算时,加大了对飞院的投资力度,但面对各航空企业比“十五”更大的飞行员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学校所需经费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

  正是基于发展资金的困扰,学校在今年早些时候做出了允许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以多种形式参与民航飞行员培训投资的决定。郑孝雍说,在国外,民营资本投入民航飞行员培养已经有很多的例子,而且十分成功,但在中国,因其高额的培训费等客观条件限制,民航飞行员培训业的发展,一直依靠政府投资和收取部分培训费来维持,因而始终没有迈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的步伐。在这种单一的政府投资机制下,一旦发展所需资金得不到有效保证,或不能满足需要,发展便成为无米之炊。

  他说,事实上,民航总局一直希望、鼓励各种成份的资本参与民航飞行员培训投资。近年来,一些民资进入民航飞行员培训业后,总局十分关注,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投资者大力支持。允许、吸引民营企业、包括外资参与飞行员培训合作,是飞院建设发展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飞院发展的新动力

  

  在谈到允许、吸引民营企业投资,飞院希望达到的目标愿景时,郑孝雍首先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2300架飞机。如果按1:8配置机组,每架飞机需要16名飞行员,那么,未来20年内,中国职业飞行员的总数应当达到36000多名,其中,仅培训这一项潜在的市场价值就将超过200亿人民币。

  如此巨大的市场,蕴藏了何等可为的商机!但在这样巨大的商机面前,我国至今竟然无一家从事通用航空飞机投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以至长期以来,学校在需要扩大训练规模时,不得不用大量的资金去采购训练飞机。如此一来,学校多年的积累便转化成以固定资产形式而存在的不变资本,而学校的其它相关专业和综合教学设施建设,却因发展资金所困,前进乏力。

  他说,虽然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有“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精辟阐述,但人类发展到今天,尤其是对于一所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现代化、

信息化的综合办学设施无论如何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现代化、信息化的办学条件和设施,远离中心城市的我们又何以“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再则,面向“十一五”学校党委提出了“有特色、入主流、上水平”的新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保持传统办学优势外,“多科型”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因此,就当前而言,飞院要在建设民航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有更大的作为,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学科建设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仍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他说,尽管“十一五”学校已得到民航总局比“十五”更大的支持,但面对发展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资金不足依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学校必须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不影响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在有利于办学条件改善,有利于充分体现教职工的利益的基础上,主动走联合、共享、开门办学的发展道路,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吸纳、吸引各方资金,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

  有了稳定、畅通、快捷、高效的发展资金链,我们才有条件让学校的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和办学条件得到更大的改善,才能使教职工的福利和待遇稳步提高。他强调说,落实曾庆红同志提出的“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实践。

  正是从中国民航发展的潜在商机中,我们看到了为学校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提供的可行性条件,我们才主动为本土民资参与民航飞行员培养敞开了封闭已久的大门。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主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还将因为它在规避投资风险、缓解发展所需的资金压力,增强发展可控性等方面起到的扛杆作用,而成为学校全面发展的新的动力。

  郑孝雍透露,与“星耀高科”的合作,仅仅是飞院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下步学校还将采取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合作,吸引各方资金,使飞院的巨额不动产在中国民航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的喜与忧

  

  谈到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的政策支持、法规依据和民营资本、外资以何种方式进入、进入之后怎样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会不会出现“烂尾”工程等一系列问题时,郑孝雍也显露出一些担忧。

  他告诉记者,“星耀高科”之所以愿意为飞院发展投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该公司董事长邓斌有一段很深的飞院情结。邓斌于2003年和2005年在飞院学习飞行驾驶技术,并获得商用驾驶执照,完成学业后,为满足飞行爱好,他于今年早些时候斥资4000多万人民币购买了一架“奖状”公务机。从学习飞行驾驶开始了解飞院,到支持飞院的发展,这其中可谓是“谆谆师者恩、拳拳学子心”的深刻注解。

  郑孝雍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对民航需求的增长,看好并投资民航业的民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并不是所有民资、外资都能和邓斌一样关注、了解和看好中国民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上述疑问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民资、外资对民航飞行员培训业这块

蛋糕总会产生一些忘而却步的顾虑,即:既想在参与中获得投资回报,又担心投进去后“爬”不出来。

  在郑孝雍看来,飞院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让“星耀高科”吃到了民资渗入国有主流民航飞行员培训领域的第一只螃蟹。如果国家能尽快配以相关方面的政策支持,那么,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优化民航飞行员培训业发展环境,而且还将加快通用航空消费需求的市场化程度,让潜在的、巨大的通用航空市场催生出繁荣的通用航空产业。

  郑孝雍说,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当然,民航安全更是十分敏感的话题,这就需要政府继续吸引、鼓励民资参与的同时,培训机构和投资者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质量、安全与稳定和效益的关系。否则,一旦某个中间环节出了差错,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这些问题既是困扰民航飞行员培训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因素,也是应该引起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他指出,民航和国内现有飞行员培训机构应该严格按照CCAR-141部规范运行和管理,同时加强自身机制建设,让其更为完善,这样才能让健康的投融资体制,推动中国民航飞行员培训业快速发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