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燃料乙醇争粮 发改委叫停玉米深加工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 01:0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见习记者 李平

  本报记者 刘长杰 北京、吉林报道

  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玉米产区,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的玉米价格比主销区华南地区还要高。宋廷明百思不解。几个月前,这位研究粮食问题几十年的老专家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个粮食主产区已经转变为主销区了。”他说,东北地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遍地开花,大部分的玉米都被就地转化成淀粉、乙醇等工业原料。

  他的发现通过一份调研报告传递到了国务院。1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宣布暂停核准玉米深加工项目,一份旨在规范燃料乙醇项目的“产业政策50条”也正在拟定中。

  没有人知道,一场产业调控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展开。催动玉米狂飙的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

  红灯亮处

  宋廷明是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今年7月底,他带领一个调研小组来到了东北。在东北,他接触了各省官员和企业界人士。9月22日,数十名高层粮食经济专家在大连召开研讨会,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份《东北地区粮食物流调研报告》。

  这份调研报告被提交国务院。9月27日,温家宝总理做出批示,指出“对玉米深加工的科学规划和宏观调控,不仅关系玉米深加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1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的一份紧急通知发往各地。根据这份通知,玉米深加工项目备案及核准被叫停。发改委将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并且,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前,任何地区无论是以非粮原料还是其它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核准和建设一律要报国家审定。

  在中国,生物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目前玉米为原料的乙醇加工业比重约在80%。在东北地区几乎清一色是玉米乙醇。”中国玉米网研发部经理温娜说。

   2002年6月起,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工作在郑州、哈尔滨等5城市展开,截至目前,试点已扩大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山东、河北、江苏四省的27个市。

  试点之初,是因为农民卖粮难、国家粮库超负荷,东北的粮库里堆积了很多陈化粮。当时的国务院领导希望通过试点乙醇汽油项目,既开辟一条新的能源渠道,又充分利用陈化粮。

  “一开始没人愿意干这玩意儿,高成本高风险。2005年以前,我们头疼的是怎样吸引企业加入试点,最后只有吉林吉粮、黑龙江华润、安徽丰原和河南天冠愿意做试点企业。” 参与制定《“十一五”专项规划》的中石化调研员乔映宾说。

  但他现在头疼的是,怎样控制住地方蜂拥而上的燃料乙醇项目。“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地都在积极要求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

  据统计,广西自治区有24家企业想争取参与试点,四川报到国家发改委的试点项目有10个。各地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各种名目报上来的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吨。

  “过去的窝窝头变成今日的香饽饽,主要原因还是油价居高不下,带动燃料乙醇价格看好,大家都觉得有利可图。”乔映宾说。

  目前每吨燃料乙醇定向收购价接近5000元,国家财政补贴每吨1373元;按照3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每吨玉米均价1400元,再扣除燃料、环保设施等费用,盈利5%没问题。

  公开数据表明,2003年燃料乙醇全国的产量只有7万吨,到2005年,全国4个定点生产厂共生产燃料乙醇102万吨。而2006年的产能已经达到150万吨。

  乔映宾说,根据国家的规划思路,2020年以前,粮食燃料乙醇的产能控制在150万吨,这基本上是四大定点企业的产能,国家不再批新建或新扩的粮食燃料乙醇项目,财政补贴的重点也将转向非粮原料的项目。

  但是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投资变相进入这个领域。在过去两年间,仅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就上了100 多家酒精(乙醇)厂。这些以食用、医用等名义生产出来的酒精其实大多与燃料乙醇有染。

  按照权限,燃料乙醇项目都得报国家发改委,并通过国务院办公会审核才能取得试点资质。但非工业用途的酒精项目地方政府就可以批。

  现在燃料概念看好,即使没有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这些企业也能够存活下来,秘诀一是免掉巨额的环保开支;二是走深加工路线。玉米可以生产30多种系列产品,比如说加工酒精的糟可以加工饲料、提取维生素,甚至加工玉米内衣、玉米西服,“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走下来,盈利17%没问题。”宋廷明说。

  玉米疯了

  2005年年初,吉林玉米价格每吨1000元无人问津。现在每吨价格高达 1400元,采购商还是抢不到货。

  吉林省提出的口号是“三年内不让一粒玉米出省,全部就地吃干榨净”。在过去的三年里,包括乙醇在内的玉米深加工产业以每年接近30%的速度猛涨。

  据统计,目前吉林省大型玉米深加工项目年消耗玉米量已达945万吨,2010年前还将新增加工能力900万吨。而届时吉林省玉米产量预计有2000万吨,商品量只有1400万吨。

  这就意味着,吉林省不但没有玉米可供外运,反而还要从外部购入450万吨玉米才能维持当地加工企业正常运转。宋廷明问:“作为现在国内最大的粮仓都要从外部调粮,那其他地方怎么办?”

  东北各省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给出的答复惊人地一致:“先把项目上了再说。原料不够可以到周边省市去买,实在不行了也可以从国外进口。”

  吉林省主要的玉米产地是公主岭、榆树、农安、德惠和梨树。过去,每个县库存都保持在 100 万吨以上,现在,官方公布的库存数量是每县 100万吨,知情人士说,能保存50 万吨已经不错,有些玉米加工业集中的县,连40 万吨玉米也拿不出来。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预计,2007年中国玉米的产量为1.45亿吨。而根据中国粮食商业协会前秘书长王自铭的估算,工业需求如果按照30%的超高速增长,饲养业按4%的正常速度增长,明年玉米总消费量将接近1.35亿吨。

  2005年我国出口玉米861万吨,2006年上半年出口仅227万吨,全年出口量大幅减少已成定局。据吉粮集团副总经理姜建华介绍,个别企业已尝试从国外进口玉米,小批量集装箱进口玉米已经到货。

  巴西最大的糖业预测机构Datagro预计,最迟到2012年,中国食品业和乙醇工业对玉米的竞争性需求可能导致该国减少玉米出口,从而最终变成一个玉米进口国。

  宋廷明说:“粮食问题在中国永远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怎么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未来5年

  在乔映宾看来,按照今年102万吨的产量计算,消耗玉米不过260万吨,仅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谈不上威胁粮食安全。他说:“我个人的看法,粮食这东西完全不用不行,用多了也不行,要有个总量的控制。”

  不过他说,在最初部署试点的时候,国家就有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所以在发展乙醇汽油方面一直比较谨慎。

  在四大定点企业中,河南天冠30万吨的产能以小麦为原料,其余三个试点厂72万吨的产能全部以玉米作原料。

  由于权责所限,国家发改委无法真正去清理大量上马的小酒精。“我们只能控制试点厂家的规模和布局。” 乔映宾说,只要把住了定点生产企业的口子就可以置小酒精厂于死地。

  现在的体制就是定向销购,小酒精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若要作为燃料乙醇出售,必须经过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网络,而加油站每年都是定额定向收购燃料乙醇,只要这个口把住了,它们的产品就卖不出去。

  一位吉林的酒精贸易商说,小酒精厂的产品大致有三个流向:一、通过特殊渠道出口;二、供应给国家定点生产企业,进入燃油领域,协助大企业获取国家补贴分成;三、通过工艺改进,直接由食用酒精变更生产为燃料酒精,然后通过其他渠道进入燃油市场。

  乔映宾承认,定点厂商过去曾向小酒精生产商采购产品,共享财政补贴,不过他说,现在基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当初定点厂商产能不足无法足额使用指标,只好采购社会产品充数,现在他们的产能已超出指标,没必要再去买小酒精的产品,而且超过定额指标是不给补贴的。

  但对于出口和“其他渠道”相关部门显然缺乏应对措施。调控令发布后的12月20日,上述贸易商说:“乙醇出口业务仍在做,乙醇主要来自吉林四平、榆树、梅河口。”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完成《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的制定工作。乔透露,“十一五”期间,试点范围将扩大到除西藏等西部省区外的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粮食和非粮食原料的燃料乙醇总产能将控制在522万吨以内。期间,还将在山东、湖北、河北、江苏四省各新批准一个试点企业。

  乔映宾说:“新增的420万吨产能将全部以木薯、甜高粱和秸秆等非粮作物为原料,不再批新的粮食乙醇项目。”

  对于外界担心的原料供应问题,乔映宾说:“在哪个省、什么地方发展多大面积的什么作物,规划中规定得相当细致。基本上按照4亩地出1吨乙醇的标准定,大概要建设1650万亩的木薯、甘薯、甜高粱种植基地。”

  据透露,发改委已拟定了与此相关的 “产业政策五十条”。这份文件对投资企业资产、生产能力、生产经验以及环保能耗、原料保障等做出了严格限制。

  比如文件规定,现有净资产不得低于拟建项目所需资本金的2倍,总资产不得低于拟建项目所需总投资的3倍,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且连续三年盈利,省级金融机构评定的信用等级必须达到AAA以上。

  乔映宾说:“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限制投机资本进入,保证试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不过,这些政策可能对那些变相进入的小企业无能为力。对此,宋廷明说,这是因为“监管部门缺少监管手段,或者不愿监管,这些乙醇厂背后都有地方政府在支撑”。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