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可能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发改委叫停玉米乙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08:42 每日经济新闻

  宋文明

  《每日经济新闻》最新获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昨日下发紧急通知,对国内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一事明确表态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业内人士分析,在新能源的巨大利润的驱动下,近年来很多国内企业都在加大上马玉米加工乙醇项目的力度。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玉米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有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新生物燃料乙醇项目须报审

  发改委通知表示,今年以来,各地积极要求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建设燃料乙醇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些地区存在着产业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势头。目前,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

  据通知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针对本地区玉米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结构等进行一次认真清理,检查项目建设土地审查、环境评价、银行承诺等配套条件落实情况,如发现存在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同时将查处结果及有关情况尽快上报。发展改革委工业司表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需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任何地区无论是以非粮原料还是其他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核准和建设一律要报国家审定。“十五”期间建设的4家以消化陈化粮为主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要进一步改进现有工艺,实现原料多元化的柔性生产。

  对此,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教授昨日表示,通知精神还显示,政府部门将引导相应产业利用边际性土地和非粮食作物进行新能源项目的开发。相关政府部门还将进一步通过技术、资金对燃料乙醇项目设置门槛,防止大小企业对该项目一哄而上,造成相应资源及产能的浪费。

  “粮食能源热”威胁粮食安全

  据了解,发改委此次紧急叫停在建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并非无迹可寻。财政部今年5月底制定施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将生物乙醇燃料定位为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的燃料乙醇,而没有包括用玉米、小麦、水稻及其陈化粮制取的燃料乙醇。这表明,国家有关部门对新上粮食基燃料乙醇项目不再鼓励,并进行严格控制。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生物燃料工业加工产能扩张过快。2001年中国玉米工业加工转化消耗玉米仅为1250万吨,2005年增加到2300万吨以上,增长了84%;而同期玉米产量增长了21.9%,远低于工业加工产能扩张的速度。2001年国内酒精原料中玉米原料占总量的比重为59%,到2005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76%。专家表示,玉米用量在燃料乙醇生产中大幅度上升,玉米使用比重的提高给玉米供给形势带来沉重压力。

  据悉,即将出台的《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因地制宜,非粮为主”的发展原则。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玉米加工为名,违规建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盲目扩大玉米加工能力,也不得以建设燃料乙醇项目为名,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

  违规项目将遭致命打击

  据悉,自2002年国家批准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和安徽丰原生化公司四家为首批国家级燃料乙醇产业试点基地后,国家有关部门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已未再新批此类项目。

  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目前国内燃料乙醇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政府部门严格的控制,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市场化。但在新能源未来巨大的利润诱惑面前,已有很多国内企业上马此类项目。由于项目能为当地带来大量直接工业效益及提高当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很多项目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很多企业寻求合作的信念非常执著,大有不达合作誓不罢休的意思。”四家试点之一的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相关负责人杜伟昨日向本报证实,2002年以来,该公司已经接待不下百计的国内其他企业来电、来函、来人寻求项目合作。由于一直未获相关部门核准,该公司目前未与其中任何一家企业达成此类合作。杜伟称此“禁令”对4家试点企业的产能、工艺、原料三方面的要求并不苛刻,但会对违规项目造成致命打击。

  据介绍,我国的生物燃料产业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国家“十五”期间批准建设的4个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每年生产燃料乙醇102万吨,可以混配超过1020万吨生物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的消费量已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目前中国有黑龙江、河南、安徽等5个省及27个地市在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沪商东北燃料乙醇项目暂搁浅

  上海一投资考察团月前在赴东三省进行商务考察时,当地政府部门将东北的粮食深加工,尤其是玉米转变乙醇成为工业原料、能源作为吸引外来资金建厂的主要项目之一。多名沪商当场与当地政府达成了燃料乙醇项目合作的初步意向,只待双方就细节问题作进一步的协商。这些沪商昨日在通过本报获悉发改委已紧急叫停在建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后,均表示将暂缓项目的开展,对相关政策作详细解读后再决定是否上马该项目。

  相关专家透露,由于用粮食加工燃料乙醇及其上下游产品技术成熟,且在目前情况下大规模的原料采购比较容易,成本低廉,因此企业仍然对其青睐有加。适逢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良机,上项目的冲动也非常强烈,玉米资源是当地优势。企业追逐利润和粮产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双轮驱动”,新的粮食能源化项目便通过各种手段上马了。目前这些已上马的项目都面临着被政策洗牌的风险,但也不排除这些企业作适当的经营转型。

  杜伟也表示,燃料乙醇并非只是可以从玉米中提取,粮食作物中如大豆、小麦、红薯,非粮食作物中秸秆等均可用作燃料乙醇的原料,国内也已有相应成熟的提炼技术。从政府的立场分析,从秸秆等非粮食作物中提炼燃料乙醇依然是政策引导并扶持的方向,也是其他非试点企业转型的最好出路。

  国内燃料乙醇产业面临整合

  日前,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与丰原集团、安徽蚌埠市政府正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中粮将以10亿元的价格,受让丰原集团持有的丰原生化2亿股股份,并以20.74%的持股比例成为丰原生化控股股东。而这只是中粮新能源“圈地运动”中的一步。。在收购丰原生化之前,中粮已经全资控股华润酒精(现为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并持有吉林燃料乙醇公司20%的股份。

  另一个定点企业河南天冠也陷入并购传闻。有传闻称,上市公司G中化已经和河南天冠进行了3个月的谈判。并签署了收购意向协议。据透露,由于燃料乙醇扩张规模需要大量资金,河南天冠将以增资扩股形式引入外来资本,拟出售51%的控股权。

  据悉,大多企业看好其中潜伏着的巨额利润。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君此前曾表示:“只要(燃料乙醇)在流通环节上和中石油、中石化(

汽油价格)一个价,一分钱都不用补。”杜伟昨日也表示,如果政府放开由燃料乙醇进入市场,河南天冠不仅不需要政府补贴,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获取高额利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