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冬天将至 光伏企业拿什么御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 09:4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种昂 胡怡琳 济南、上海报道

  当行业低谷到来时,有多少企业能够熬过寒冬?

  “两头在外”的产业格局、疯狂膨胀的国内产能以及飘忽不定的国际市场,2007年我国光伏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未雨绸缪、抵御即将到来的这场严寒,是数百家光伏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除了积极开拓新市场解决燃眉之急。那些依靠国际市场诞生的、身价亿万的光伏富豪们,开始利用各种途径试图推动国内新能源政策出台、撬动国内市场。

  燃眉之急

  “目前已有部分规模较小的国内光伏企业因无利可图而撤资。”天威英利销售公司总经理马燕说。由于大型企业有长期原料供货合同和较强的议价能力,现在对德国市场真正左右为难的还是中小企业。德国市场放弃了实在可惜,但利润日益微薄也让中小企业感到支撑不住。

  “德国市场越来越难做了。”一听到记者问及德国光伏市场的情况,宁波衫衫科技有限公司董秘忻开宏感慨道,德国市场的利润空间几乎接近企业盈亏平衡点,这对于产能较小的衫衫科技来说“很难受”。

  目前在德国

汉堡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光伏产品压港现象,数百兆瓦的产品在德国港口静静囤积。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有的企业在观望,有的企业选择悄然转移。无锡尚德市场兼战略规划部负责人夏爱民告诉记者,由于较早察觉到德国市场风向有变,尚德在2006年初开始把产能转移到其他市场,目前西班牙市场的收入已经占到尚德的12%。

  “德国市场滑坡,但西班牙、意大利等市场陆续启动,我们仍有机会。”皇明集团光伏事业部部长张保宏说。

  美国被众多企业认为是最有希望代替德国的未来全球最大市场。加利福尼亚已通过“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立法,计划耗资33.5亿美元,完成3000兆瓦太阳能系统建设。

  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光伏产能几乎占到全球的近九成。“这么庞大的产能涌向哪个国家都很可能遭到当地的政策限制。”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淦表示,德国政府的贸易保护如果被其他国家效仿,我国激增的产能将很难在国际市场释放。

  转移市场或许是理性的选择,但德国市场的吸引力还是令大部分光伏企业欲罢不能。

  “今年力诺光伏有限公司约60%产品出口德国。针对德国市场下滑和美国市场的兴起,我们已制订战略转移的销售方案。预计2007年,出口德国的光伏产品将下降到30%。”力诺光伏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峰说。但张峰表示,力诺对德国市场还是有期望的,由于我国近六成光伏生产线从德国进口,德国对中国的进口限制或许会网开一面。一旦我国的光伏企业难以为继,反过来也会使德国相关产业受到冲击。

  “太阳能部落”在发言

  “国内光伏企业之所以在国际市场四处游击作战,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没有启动。”对于光伏企业出口现状,学界、业界人士几乎众口一词。“德国、西班牙等国光伏市场都是在政府补贴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已开始实施,但对于光伏的优惠细则却迟迟没有到位。”

  依靠国际市场诞生的身价亿万的光伏富豪们,开始利用财富和影响力试图推动新能源政策的改变,以期撬动国内市场。

  无锡尚德一位高管透露,包括尚德在内的所有光伏公司都在努力向政府“建议”。一家知名光伏企业正利用全国工商联年会的机会向中央政府递交一份报告,建议我国效仿德国依靠政府的前期拉动,让产业市场规模越做越大,并且增加技术含量。然后再通过提高产能,最终向一个半商业化的竞争时代过渡。

  南京中电电气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王经理告诉记者,江苏是全国光伏产业试点地区,目前企业已多次建言政府部门,希望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步伐。

  孟宪淦告诉记者,目前光伏发电每度电的成本在4元左右,而火电的上网电价仅需0.4元/度,一度电需要电网分摊或政府补贴高达3.6元。电力、物价以及发改委等部门对于如此高的分摊价格尚有诸多争议。政府很难在短期之内出台具体的优惠细则推动光伏产业。部分专家却认为,如果目前国内每千瓦时电多收2分钱,一年就可以多收600亿元电费,足够收购国内所能生产的太阳能发电量,财政并不需要为此多花很多钱。

  宁波衫衫科技有限公司董秘忻开宏认为,德国之所以即将对进口设限,是因为能源补贴最终受益的是国外光伏企业,受到冲击的却是德国本土公司。由于目前多晶硅占太阳能电池企业生产成本的70%至80%,我国一旦开始电网分摊或补贴,实际上最终受益的是垄断多晶硅原料的外国八大硅厂。

  改变上游的梦想和现实

  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对本报记者说,太阳能行业分为光伏和光热两大领域。2004年光伏兴起时企业内部一度也产生了光伏与光热的路径之争。皇明把主要精力专注于光热领域,是因为我国的光热产品拥有95%的自主知识产权,95%的原料可以自行供给,企业有自主研发的工业体系。目前产品成本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已降低到0.15元/度,这使得95%的光热产品得以在国内市场消化。市场网络也随之伸入到了县乡一级。

  反观国内光伏行业,不仅原料、设备大量依靠进口,多年培植的国外销售网络也可能随时因国外政府的一纸文件而失去意义。很难想象,无根之木会长久保持茂盛的枝叶。

  目前,部分国内光伏企业已经意识到,在暂时得不到国内政策扶持情况下只有突破上游的垄断,才能降低成本、实现下游市场的突围。

  为了能获得稳定的原料供给,2006年8月,尚德和八大硅厂之一的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长达10年的采购合同。2007年2月即将投产的新光硅业也吸引了众多光伏企业。但是,且不说新光硅业达到设计产能尚需时日,一两家企业实现上游的突破相对于整个急速膨胀的光伏产业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一位江苏光伏市场人士坦言,目前夹缝中的中国光伏产业,只能寄希望于新兴外国市场在本国供给尚无法满足需求的时间缝隙,而且还要以当地政府不对进口设限为条件。

  行业拐点即将到来时,国内仍有大量新增产能前赴后继、纷纷上马。光伏业内专家纷纷指出,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与3年前创造无数财富

神话时截然不同。光伏企业如果仍然无法认清国际市场走势,继续在光伏行业上疯狂押注,不仅自身会在豪赌中输得精光,也会把整个行业拖入恶性竞争的旋涡。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