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每年约一到二亿人参与 专家问诊中国殡葬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 22:5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2月16日电 (记者 崔煜芳) “人的一生无非是从‘篮子’(摇篮)到‘盒子’(骨灰盒),殡葬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该行业的运行模式要创新。”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今天在此间探讨中国殡葬行业的变革及发展。他们认为,殡葬行为既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传统,殡葬文化的传播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密切相关。

  据悉,中国殡葬行业每年涉及到逝者家属八百万,举行追悼会等约一到二亿人士参与期间。从行业垄断、半开放状态到进一步开放,中国殡葬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快速变革,但殡葬服务行业在中国形成的时间很短,缺乏相应的理论准备,市场管理经验积累也很不够,在兴旺的后面存在着较多问题,在市场运行中呈现不少矛盾。

  与会专家认为,殡葬业欲走出社会歧视,从被轻视、鄙视到受重视,必须“化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化无序为有序”,把殡葬作为“遗体处理(保存)行业”提升到“传承人生文化的产业”。专家还指出,殡仪馆实则是创意产业的重要平台,因为每个追悼会几乎没有相同的;并建议恢复国家公墓,把公墓建成反映城市过去及未来发展的名片。

  作为国家民政部、中国殡葬协会建立专家“问诊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今天在沪成立。该专家委员会的首批专家由来自人文科学、文化产业、艺术雕塑、景观园林设计的十多位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人士组成。业内人士认为,请专家当“高参”,可建立殡葬行业、政府和社会大众三者沟通的桥梁,并在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上获专业性的指导和推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