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丽珠引进韩国专利药 药厂急寻保价新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 17:5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常怡 北京报道

  一场医药企业的变革正在悄然开始。

  民营企业丽珠医药集团(下简称丽珠)近日正在为一款从韩国引进的新药做着积极的市场推广,它就是一年前丽珠与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巨资签下中国独家代理权的吉米沙星。

  根据公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丽珠实现主营业务利润5.02亿元,同比减少3781万元。丽珠的利润下滑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2005年丽珠在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同比减少了13%。

  其实不仅是丽珠,近年来中国的大部分制药企业的利润都在减少。而主要原因就是1998年以来

国家发改委进行的20次
药品降价
。为了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政府指明暴利的医药销售环节降价,但事实却证明最终这些减少的利润都只能由生产环节的制药企业来买单。

  面临股东的压力,作为上市公司的丽珠只能积极地寻求改变,以提高利润。于是丽珠选择了与韩国制药企业合作,引进韩国专利药。专利药、原研药因受政策保护,在历次降价中降价幅度都小于仿制药。据悉,广东省物价局给出的吉米沙星的零售价格为168元人民币。

  丽珠认为,从韩国引进的新药将大幅提升丽珠的业绩。而事实上,从国外花巨资引进专利药正渐渐成为国内制药企业躲避连续降价的主要途径之一。

  有专家指出,国家的连续降价政策将为制药企业带来阵痛。

  韩药撑腰

  一款叫“吉速星”(“吉米沙星”的中文名)的新药近期在广东悄悄上市,除此以外,丽珠还在策划另一款韩药艾普拉唑于明年全球率先上市。

  “吉米沙星的上市刚刚开始,目前正在进行全国各地的招投标。”丽珠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王蕾12月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丽珠来说,吉米沙星属于品牌产品,将重点打造‘吉速星’的品牌。”

  去年8月,经过艰苦谈判,丽珠与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签署了吉米沙星的《许可与供货协议》。根据协议约定,LG向丽珠集团授予独家的、排他的许可,即丽珠集团可使用LG专利、专有技术和GSK专利,并获得了吉米沙星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的十年独家生产和销售代理权。

  “经过临床试验,我们对吉米沙星的疗效和前景都充满信心。” 王蕾表示。据悉,吉米沙星自2002年以来已分别在新西兰、美国及韩国等上市,拥有全球专利,是目前对肺炎链球菌活性最高的氟喹诺酮类口服药物,适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口服抗生素市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口服抗生素市场中,氟喹诺酮类药物近年的市场份额约占抗感染药物的20%,但因为都是进口药物,所以价格昂贵。

  “目前广东省物价局已经给出了吉米沙星的零售价格是每支168元人民币,而吉米沙星在美国的销售价格却达400多元人民币,我们的价格可以说是国际上最低的。”王蕾透露。

  在大力推出吉米沙星的同时,被丽珠自己喻为“重磅炸弹”的一类新药艾普拉唑也完成了专家评审。而艾普拉唑也是丽珠于2002年以250万美金从韩国一家生物制药研究所引进的化合物技术,丽珠在进行临床试验和生产投入的总额达5000万,是丽珠单项目研发投入最大的一个。

  “2007年,丽珠的艾普拉唑将在全球率先上市。”丽珠方面表示:“我们预计未来几年,这个国际承认的一类新药的销售额将突破5亿,占到丽珠目前500多个产品的总销售额的25%。”

  降价的博弈

  12月1日,全国各地的医药企业开始执行国家发改委新一轮的药品降价,这已经是自1998年开始的第20次药品降价。以每次降价的情况看,国产药降价幅度远远大于进口药,处于不利地位。专利药、原研药因受政策保护,在历次降价中降价幅度都小于仿制药。如在今年8月底的一次降价中,仿制药为主的国内品种价格普降50%以上,而专利药降价幅度只有20%,原研药降价幅度也只有25%左右。

  “像吉米沙星、艾普拉唑都是丽珠引进的专利药,它们虽然也受到降价影响,但降价幅度要比仿制药小得多。所以引进专利药已经成为中国医药企业的趋势,而丽珠就是最早引进专利药的企业之一。”王蕾表示。

  但记者从丽珠得知,向外资医药企业引进专利药的成本相当高昂,这也就摊薄了专利药的利润。

  我国药品大致分为专利药、原研药、仿制药,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97%以上的国产药为仿制药,外资及合资医药企业基本占据了专利药、原研药市场。

  来自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则显示,1~9月制药产业亏损总额为37.46亿元,同比增长26.22%,亏损面为25.59%。

  “中国医药业正在重新洗牌,仿制、低水平重复和低价格竞争已经没有任何赢利空间可言,一定会倒闭、淘汰一部分企业。”丽珠常务副总裁安宁认为。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指出,2006年国家实行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从长远看会对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短期来讲难免会给医药企业带来阵痛。受政策影响,上市新药数量会大幅减少;已经上市的仿制药会部分退市;产品宣传,尤其是新处方药的营销难度加大;小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