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专家称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时机未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07:1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雁争

  自《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草案)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起,业内就开始期待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简称“新机制”)也随之出台。里昂证券更是把新机制出台的日期预期到了今年12月11日,也就是中国石油石化市场正式开放的日子。

  但是记者经过多方了解认为,作为能源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定价机制的时机还不成熟。

  不必担心能源外流

  根据国家发改委初步确定的新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从盯住国际成品油价,改为盯国际原油价。锁定跟踪地区为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这三地位于世界主要产油区,向来是国际原油价的指向标。

  简单归纳,旧机制的弊病就是滞后。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滞后国际成品油价格,在过去的两年里,内地的成品油大量流往香港、新加坡等地,一度导致南方“油荒”。

  因此以后两年,不断有部门呼吁,如成品油价格不能在开放前接轨,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必将大量出口套利,导致我国出现“能源外流”。专家认为,这正是里昂

证券预期新机制出台日期的主要原因。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家告诉记者,“能源外流”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中国企业炼一吨油的利润约200元,即便企业愿意拿出其中的100元用以支付出口过程中的运输费用,用汽车也只够运输200公里,用轮船只能运2000公里,基本不可能支付出口运输。

  他说,在发改委多次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并取消了出口退税后,企业出口成品油已经无利可图。因此,即便中国放开石化市场,也没有仓促出台新机制的必要性。

  倡导改革者“退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对于半年前,各参与主体进行改革的动力已经明显变弱,因此11日推出新机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记者了解到,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的新机制源自中石化集团。当时,国际油价冲高70美元,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因此遭受巨亏。为了摆脱亏损的命运,中石化提出了这个号称“同时有利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建议。此后,该建议迅速得到了中石油、以及其他炼油企业的赞同。

  而近一个月来,国际油价持续在60美元震荡。虽然中石化表示炼油业务没有扭亏,但是某地方炼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维持现有成品油价格不变,只要原油价格不突破65美元,企业都有扩大生产的动力。

  专家认为,因为天气变暖、美国面临大选,国际地源政治相对缓和等原因,国际原油维持低价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石化、中石油等国有企业要求改革机制的呼声明显不再迫切。

  而大部分地方炼厂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因此,地方企业出于扶持本地优势企业的“美好”初衷,更不可能向中央要求尽快改革机制。

  还需观察市场变化

  记者注意到,《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的第一章第四条特别提到,办法所称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

  以上条款说明,除乙醇汽油外,车用燃料的替代选择还有很多。

  光大证券裘孝峰表示,考虑到替代能源的因素,新机制还是推迟出台比较稳妥。

  专家还指出,管理办法和新机制都属于石油范畴,发改委在

商务部出台管理办法后很快出台新机制的可能性很小。目前思路是,发改委将根据管理办法的运行情况,以及新能源的普及效果等因素,对新机制做出进一步调整。因此在短期内,成品油价格会维持不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