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专家称磁悬浮铁路在中国仍有较大建设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9:20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12月5日电 (记者 刘文国) 中国专家认为,磁悬浮铁路在中国仍然有较大建设空间。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从经济承载能力看,中国磁悬浮铁路潜在建设空间相应地也可分为三个层次。

  在日前贵阳召开全国综合交通发展座谈会上,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毛保华教授等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磁悬浮线路的三个层次包括:第一层次为沪(上海)宁(南京)、沪(上海)杭(杭州)、京(北京)津(天津)、广深港(广州、深圳、香港)等通道。这些通道具有较好的需求基础,而且目前交通供给还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第二层次为成(成都)渝(重庆)、郑(郑州)武(武汉)、焦(焦作)济(济南)、沈(沈阳)大(大连)等通道。这些通道所在地区的地方政府经济承载能力略差,可以考虑在磁悬浮技术的成熟度提高、建设与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后再推广。

  第三层次是在上述两个层次基础上,考虑延长建设中、长距离通道,这些可能的通道主要包括京广、京沪两大通道,通过磁悬浮技术,使一些大城市之间的距离大幅度缩短,改善城市间的出行可达性,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水平。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过去三、四十年来,尽管磁悬浮技术在车辆性能和运行控制等技术层面上的多数难题都已得到解决,但每公里上亿元的建设成本,仍使得这一新型的运输技术推广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作为一种

公共交通系统,磁悬浮线路的公益性决定了这一线路的建设与运营都需要政府的投入和补贴,因此,线路所在地政府财政承担经济补贴的能力,对这一运输方式的推广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尽管磁悬浮铁路造价高昂,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以及各地经济的发展,磁悬浮铁路在中国仍然有较大建设空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