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华联的退与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 06:27 中国经营报

  柴莹辉

  上海华联终于决定要退出北京市场。耐人寻味的是,在一定意义上北京市场的战略意义大于经营业绩,很多企业即使亏损也死守战场,就是为了在战略高度上“圈地”。而上海华联则将放弃这块高地。

  近日,上海华联旗下的和平里店和六铺炕店正在清货,距离关店已经近在咫尺。在进驻京城5年之后,上海华联最终选择了退出这块市场。

  导致上海华联“断臂”北京市场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经营不善。华联超市2005年年报显示,上海华联北京公司亏损达1707.68万元,而其中北京华联几乎成为“罪魁祸首”,亏损占到了华联超市亏损总额的1/4。

  事实上,上海华联退出北京市场的根本原因还是出于战略考虑。

  上海华联超市北京地区总经理李松全向本报记者承认,退出北京市场是战略决策。“我们这次关闭了两家超市,在北京还剩下十几家超市,正在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整。应该讲,我们是要退出北京市场。剩下的十几家超市也有可能关闭。”

  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一直都是中国连锁经营企业的翘楚,在上海市国资委的操持下,被统一在百联集团的旗帜下。二者由竞争对手变为了同门兄弟,但由于业态相近竞争不可避免。

  自从2003年百联集团挂牌至今,旗下的超商事业部就包含了三种业态:大卖场(华联吉买盛、世纪联华)、标准超市(华联、联华)以及便利店(快客、罗森)。百联希望避免“同根相煎”的局面,将二者整合。

  目前,联华及旗下的品牌快客在北京的据点达到了100多家,便利店和大卖场的模式相当密集。相对而言,华联的业态则比较单一,主要是200~2000平方米的标准超市。但近年来,随着大卖场和便利店的出现,标准超市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华联在京的前途并不被看好。

  更为重要的是,自从2005年以来,联华在全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扩张,并着重发展大卖场业态,而华联一直迟迟没有大动作。

  华联此次宣布退出北京,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在于与联华主打的大卖场模式形成差异竞争。这一说法似乎得到了验证。据记者了解,华联在总部上海正在将旗下的几十家超市进行转型。其将商品结构进行了调整,把与大卖场重合的商品淘汰了2/3。

  可见,上海华联退出北京只是缩短战线、确定重点市场,与联华形成错位竞争,为将来的业态整合扫清障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