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承接欧美技术 广东欲迎第三波产业转移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05:27 第一财经日报

  熊剑锋

  在承接上世纪两次产业转移后,广东正倾心于承接欧美技术密集产业转移浪潮。

  昨日,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广东省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课题成果,并评选出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50强。

  与2005年相比,50强入选企业各项竞争力指标大幅增长,全面提升。

  “广东经济发展已开始由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高度化阶段转换,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步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过渡。”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在当日的演讲中表示。

  梁桂全认为,广东对外开放承接国际(区域)产业转移正由第二波转向第三波,同时由单向开放转向双向开放。

  第一波产业转移是上世纪80年代承接香港传统制造业转移,第二波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承接台湾地区传统制造业和电子产业转移。而梁桂全所称的第三波将是承接欧美技术密集产业转移。

  梁桂全认为,欧美在上世纪90年代利用信息产业急剧扩张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格局已经结束,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目前情况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难以看到曙光,这将推动欧美资本外溢寻找新的空间。

  “由于中国不仅有低自然要素成本优势,还有低成本技术优势,会加速欧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制造业甚至研发部分向广东转移。”梁桂全说。

  但他也认为,除上述优势外,广东省承接第三波产业转移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排斥效应和区位劣势。

  梁桂全说,即使像电脑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广东主要还是承接了低附加值、生产劳动密集型部分,由于“先来后到”效应的制约,已有的产业布局对后来产业会产生排斥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会天然地排斥。

  此外,与长三角相比,广东凸现区位劣势。梁桂全说,广东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广东向国内市场腹地辐射能力比长三角弱。而且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较强,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充实的人力资源等。

  以此为依托,长三角地区吸收了许多跨国公司的资本密集型投资项目,如汽车、通信、电子、精细

化工等,近年来比较突出的有大石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项目。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在长三角地区有400多家,而在广东只有250多家。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