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视点]明年电煤价格涨跌难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 10:04 中国电力新闻网

  本网记者蒋学林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于11月17日在“2006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及2007年煤炭市场预测研讨会”上提醒煤炭企业,要谨慎对待明年可能出现的煤炭过剩。

  对于用煤大户电力企业来说,煤炭过剩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意味着电煤价格存在下降的可能。但专家也提醒,成本增加、煤矿关停、限产等可能导致电煤价格继续走高的因素仍不容忽视。

  关停和限产带来变数

  郭云涛表示,明年是新建矿井投产高峰,产能将大幅度增加,预计新投产矿井产能达到1.4亿吨。综合考虑煤炭资源整合可能带来的产能变化,明年我国煤炭产量预计将增加1.3亿吨。

  在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表示,预计今年国内煤炭需求为21.7亿吨,出口约8000万吨,总需求量为22.5亿吨。

  据郭云涛介绍,根据最终确定的数据,去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2.05亿吨,今年预计将达到23.5亿~23.6亿吨。综合考虑,明年煤炭产量将达到24.8亿吨以上。

  某发电集团的燃料负责人认为,明年煤炭供大于求,电煤价格会有所下降。但郭云涛强调,明年煤炭供需存在区域差别和煤种差别。其中,沿海地区的煤炭供需状况将比较宽松,而中部地区的煤炭供应将呈现偏紧态势。

  对电力企业而言,煤炭增产成为降低燃料成本的有利因素,但同时还有不利因素需要重视。

  国家安监局局长李毅中10月底在重点地区煤矿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今年9月30日以来,煤矿事故总量上升,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频率升高。10月份煤矿事故数量与去年同比上升4.2%;与9月份事故数量环比上升26.1%,死亡人数上升44.4%。”

  煤矿安全形势令人堪忧。10月24日~11月12日,山西省煤炭企业接连发生了四起重特大事故。其中,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煤矿11月5日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7人死亡;灵石县王禹乡南山煤矿11月12日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4人遇难。煤矿事故频频发生,肯定会对煤炭产量造成影响。山西焦煤销售总公司党委书记曲剑午表示:“严峻的煤矿安全形势,将抑制煤炭产量的过快增长。”

  今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监总局等12个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其中属于井下瓦斯突出、水害威胁严重的,必须在2006年年底前关闭,其余必须在2007年年底前关闭;已批准规模在年产3万吨及以下的建设项目立即停止建设,或纳入资源整合范围;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将停止审批。到2010年,煤矿数量力争控制在1万座左右,比目前减少一半以上。这将导致煤炭产量的下降。

  此外,今年以来,山西、河南等产煤大省纷纷采取限产措施,控制煤炭产量。虽然有发电界人士乐观地认为,限产只能限制国有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小煤矿产量不会减少,但是,随着小煤矿的关闭与整合,限产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

  煤炭成本可能向下游转移

  郭云涛表示,除了煤矿投产高峰以及现有煤矿超能力生产的影响之外,明年煤炭市场还受到两个方面的宏观因素影响。

  一是进出口税率调整。自9月28日国家取消煤炭出口退税政策后,财政部于10月28日再次出台煤炭及相关产品进出口税收调整政策。从11月1日起,煤炭进口税率由3%~6%降为3%以下,而出口关税加征5%。郭云涛说,这“一增一减”无疑会影响煤炭的进出口。今年1~9月,煤炭出口为4181万吨,全年出口量预计为5000多万吨,远低于年初预计的8000万吨。从电力企业的角度讲,这是有利的消息,但是作用不大。

  二是煤炭开始施行“还原政策”,包括还原资源、环境、生产安全、职工福利成本。据了解,自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7月首次宣布上调陕西部分地区煤炭资源税以来,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区)上调了煤炭资源税。随着资源税改革的推进,资源税可能继续上调。

  安全费达到15元/吨~30元/吨,或者更高。郭云涛认为,煤炭生产成本将因此增加50元/吨~70元/吨。然而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煤炭行业高级分析师牟其峥博士认为,因此增加的煤炭成本应为40元/吨~50元/吨。

  据山西焦煤销售总公司党委书记曲剑午介绍,这些增加的成本部分由煤炭企业自身消化,其余则要转移到下游产业。

  煤炭方面认为,随着资源、环境、安全等成本的计入,煤炭价格肯定会上升,明年电煤价格可能小幅度上涨。

  煤炭成本向下游产业转移,钢铁、建材、电力等将受到冲击,其中,电力作为第一大煤炭用户首当其冲。今年以来,煤炭方面就是以“完全生产经营成本”为支撑,打着“成本上升”的大旗,致使电煤价格一路飙升,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需要警惕煤炭成本转向下游。

  煤炭行业出现资源整合趋势

  今年1~9月,全国电力新增生产能力6007.82万千瓦,其中火电5284.74万千瓦,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全年投产预计将达到75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亿千瓦,其中绝大部分为燃煤机组,这将带动煤炭需求大幅度增长。

  电煤的巨大需求,如何得到满足?据郭云涛介绍,“十一五”期间,煤炭发展将从“新建为主,整合为辅”转变为“整合为主,新建为辅”。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亿吨级和5000万吨级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高产、高效矿井达到300个,煤炭产量占全国的45%。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安监总局等7个部门制定了《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就煤炭资源整合作出了规定。据了解,煤炭企业整合资源将采取两个措施。一是整合中小煤矿,对中小煤矿实施联合改造,实现资源、资产、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整合和重组,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实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二是推进大型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和上下游产业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煤炭工业结构,构建稳定的煤炭供应体系。郭云涛认为,煤炭整合可以提高煤矿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但其中某些地方也存在产量下降的可能。

  一方面,煤炭行业实现与下游产业特别是电力行业的融合,利于产业间矛盾的解决,利于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煤矿分布的极度分散性将因整合而得到改善,资源得以集中,利于煤炭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煤炭企业整合后是否会形成垄断,抬高煤炭价格?电力企业需对此密切关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