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张江:只有世界级园区一途可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 05:10  第一财经日报

  曾凡

  到2005年底,上海张江高新区“一区六园”共有进驻企业3171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35家。年工业总产值2462.9亿元,占上海全市的15.6%,占全国53个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8.7%

  上海张江高新区已吸引各类投资机构58家(其中8家为外资投资公司),直接掌控的投资基金总量近100亿元,受托管或间接控制的各类基金总量超过200亿元

  掀开外壳的手机下面看似平常的线路板,但特别的是,这部手机的脏腑———集成电路芯片都是来自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业创新型企业。

  核心基带芯片来自展讯,这是世界首颗基于TD-SCDMA的3G标准的双模多频芯片;埃培克森提供了高端基站系统级芯片,是亚太首颗自主研发的系统级芯片;手机的多媒体处理芯片来自方泰电子,是世界首颗集MIDI、MP3、环绕立体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芯片;而鼎芯半导体则把他们研发的中国首颗手机RF射频芯片嵌入其中。

  在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经积聚了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手机整机研发、手机软件设计、手机游戏开发等完整的产业链。这种产业上下游配套的态势,使得张江成为新兴企业创业的最佳选择,“在产业集群中寻求爆发力”。

  “上海张江将来只有世界级的园区一途可选,没有其他备选答案。”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在谈到上海张江的未来定位时脱口而出。

  资源聚集

  今年的7月20日,国务院同意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上海张江高新区”)。更名后的上海张江高新区,包括张江高科技园区等6个园区。

  上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包括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金桥现代科技园、上海大学科技园、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和嘉定民营科技密集区等,简称“一区六园”。

  到2005年底,上海张江高新区“一区六园”共有进驻企业3171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35家。年工业总产值2462.9亿元,占上海全市的15.6%,占全国53个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8.7%。

  在“聚焦张江”的战略下,张江成为上海“科教兴市”的重要承载平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区域,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并形成三大资源聚集。

  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张江集聚了中兴通讯等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GE等众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以及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等一大批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形成IC设计、抗体药物、现代中药、3G、数字电视、动漫、AVS-M移动多媒体、精密医疗器械等一批产学研联盟体。

  教育资源集聚。已有12所国内外高校加盟张江;区内获得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的企事业单位已达14家;北京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园区内18家生物医药、信息产业企业签订了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框架性协议,实质性启动了“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高端人才集聚。张江坚持“以产业高地带动人才高地建设,以人才集聚提升产业能级”的方针,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依托产业发展,一个“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高地正在张江形成。目前,园区6万多从业人员中,两院院士20多名,博士2000多名,硕士7000多名。同时,涌现了以中芯国际董事长张汝京、展讯通信首席执行武平官、盛大网络首席执行官陈天桥、微创医疗首席执行官常兆华等为代表的领军人物。

  资源的聚集,使得研发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张江园区的统计表明,到今年底,张江园区的专利申请将突破5000件,比去年底增加1000件以上。而且园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积累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加速特征”,并大多来自创业型的中小企业。

  今年早些时候,张江成为了国家级的“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从资金支持、政策倾斜,一直到由政府为企业培育完善的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环境,目标就是张江的专利申请量年增幅保持在30%。

  政策扶植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财力、科技投入将达100亿元,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500亿元,以聚焦张江、聚焦自主创新企业、聚焦人才为战略重点,将浦东建成上海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

  不仅如此,浦东新区每年将安排1000万元,奖励在自主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新区财政投入10亿元,联动各级政府投入20亿元,成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投资形成200亿元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形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新药创制集群和软件出口基地。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率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率超过65%。

  另外,浦东新区提出,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实际发生的直接技术开发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引进和建设60家左右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独立研发中心,120家左右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培育“科技小巨人”达标企业100家,产值或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自主创新企业10家以上。

  实际上,张江的转变已经发生。今年,张江成立了项目引进评估的专家委员会,园区明确不再将企业规模作为是否引进的标准。专家委员会将从企业的研发团队、知识产权状况、产业先进度、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等方面,对进入张江的企业进行评估,张江将为更多的最具自主创新活力的企业提供发展的空间。

  园区产业发展要素和技术创新要素的结合,产学研联盟新机制的建立,张江基本形成了空间相对集聚、结构较为合理、研发水平较高的创新链。

  张江集团新闻发言人殷宏表示:“张江新一批的政策正在制定中,重点指向就是扶植自主创新企业。”

  直面新挑战

  当然,上海张江在奔向世界一流园区的征程中,也面临重重挑战。

  以“张江药谷”为例,其知名度已经很高了,但是,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基础研究、试验设备、人才队伍落后)、投资风险意识的淡薄(资金投入不足、投资前期研究少,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瓶颈效应)、科研成果产业化存在着较大的制度缺陷(尚未建立起适应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融资体制、对高新技术保护不足)等,使得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相对于国外生物医药发展强劲区域还未形成大气候,创造少、引进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和国外产品的冲击将越来越严重。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进一步剖析认为:“园区发展的成功案例包括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和台湾地区的新竹。台湾新竹属于产业驱动模式,围绕一个或多个产业,集聚大量企业,通过促进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整个园区的发展。其特点是创造GDP方面成果显著,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较小。

  刘小龙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代工产业基地已不再适宜在台湾地区复制。这种模式不适合张江。”

  上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之初,主要以土地和政策优惠招商引资,引进了大量跨国公司,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199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做出了聚焦张江的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提高入驻企业的技术含量,以培育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为主要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日本筑波属于研发驱动模式,通过企业的研发活动来促进技术、工艺或产品创新,在此基础上促进整个园区的发展。“当日本经济发展已处于发达国家水平,并意识到其基础研究明显赶不上美国,才反过来抓基础研究。发达国家后发式的基础研究,其研发、产业应用过程都比较长,也不适合张江。”

  在他看来,适合张江的模式应为:一个模式,产学研结合驱动模式;两个链条,即专业型的知识创新服务链和综合配套创新服务链;三个聚焦,高端产业聚焦、高端人才聚焦、高端研发聚焦;四个体系,人才引进培训、资本市场、知识产权、创新孵化;五种价值观,创新、执行、共享、客户、诚信;六种能力,创新的战略思维能力、创新的空间配置能力、创新的机制改革能力、创新的资源统筹能力、创新的系统服务能力、创新的战略协同能力。

  对于园区各项的体系建设规划,刘小龙作了详尽的介绍。在人才方面,建立产业适用人才的快速引进通道,“主要是扩大上海居住证的规模,加快发放速度;实行投资人和专家推进引进制度;实行重点企业投资创业人才引进政策;试行人才差别政策,特别是科技领军人物的鼓励政策;在张江试行期权期股的激励办法,留住精英人才”。

  此外,目前,上海张江高新区已吸引各类投资机构58家(其中8家为外资投资公司),直接掌控的投资基金总量近100亿元,受托管或间接控制的各类基金总量超过200亿元。

  上海张江高新区将积极探索实施科技研发项目成果政府购买方式,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采用多元投资方式,组建一批担保公司并进行市场化运作,或用政府杠杆资金撬动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银行、社会资金,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本报摄影记者/高育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