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民俗游缺乡土气息陷入两难 变洋农家游前景难料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1:45 北京商报
乡村游已经成为京城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在乡村游日益变“热”的同时,许多游客却发现,在乡村硬件设施日益变好的同时,其乡土气息却日益变淡,民俗文化难以体现。 北京乡村旅游近年来的迅速发展,致使其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来自北京市旅游局一项统计表明,截至去年,全市12个区县的321个村开展了乡村旅游接待工作,民俗旅游户达1.7万户,从事民俗旅游接待服务的人员约为5.5万人,而今年上半年的京郊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和收入同比增长45.2%和41%。 乡村游带来的巨大经济增长为许多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于是,有的破土动工,将自家的院落改造成农家院,而已有的接待户开始将院落装修升级换代。在怀柔一家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记者看到,原有的土炕只保留了通铺的形式,颇具乡土气息的锅台等不见踪影,墙壁也贴上了“美观”的墙砖,所到之处可以感受到的都是浓厚的“城市气息”。对此,一位姓王的游客在“乡村游”归来之后,表示了她的失望:“没有农家气息,乡村游还有什么劲儿?” 眼下,各级政府都大力发展乡村游,对乡村游的硬件设施都做了硬性规定,并将其作为划分和评定民俗旅游村的标准,然而,在各民俗村硬件日益达标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乡村民俗旅游”的软投入,这也间接导致了一些经营者未能客观认识自身优势,盲目投资将民俗村“城市化”,以致“村”味日淡。 昨天,在怀柔召开的北京市乡村旅游工作会议上,新下发的《乡村民俗旅游村、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推荐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绿化、环保、旅游设施等做了硬性规定,对乡村旅游的居民聚居地、经营主体、依托的乡村景观等也作出了相关的推荐标准,但针对保持乡村特色而提出的标准却几乎没有。 记者观察 变洋的农家游前景难料 乡村游之所以可以吸引诸多游客,就是由于它具有淳朴的乡村气息,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可以自由地放松身心,远离城市的喧嚣。然而,记者在京郊某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却感觉不到应有的“乡村气息”。地面平整的小院中没有嬉戏的家禽,在走廊摆放的透明冰柜中各种饮料应有尽有。走进房间,地面上铺着劣质瓷砖,空调呼呼地吹着暖风。饭菜原料也难见天然成分,烹调味道也同城市饭店的饭菜差异不大。 游客出于逃离城市的喧嚣来到乡村,到达之后,却发现自己又来到了另一个“城市”,这和游客最初选择“乡村游”的目的大相径庭,这样的现象如果一再扩大,游客的满意度也势必逐日下降。 盲目发展的农家小院流失原有特色,走入误区,缺乏民俗文化的整体评估和营造,近年来一哄而上,虽然目前的经济效益让农民暂时看不到危机,但脱离了乡村本色又无法达到城市星级标准,陷入尴尬的农家游势必会阻碍乡村游的发展。(任维)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