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制造团购上海设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1:11 中国经济周刊

  两地行业组织牵头,360家厂商参与,联手打造“中国创造”之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唐韵/上海报道

  当“宁海文具”找到“上海设计”,“文具之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也就此拉开序幕。

  “目前,第一对‘上海设计+宁海制造’的合作已经敲定,合作双方分别是上海浩汉工业设计公司和宁海彬彬文具,这是一场集体联姻的开始。”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兴奋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10月17日,“文具之都”宁海的360家文具企业在宁海县文具协会副秘书长应宏凌的带领下,赴上海团购设计。

  “设计是宁海文具的软肋,疑似拷贝的产品被国际市场拒之门外,多年培育形成的规模化生产企业开始面临产能过剩的困难。”应宏凌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但是宁海的文具产品还停留在简单加工制造,缺少自己创新和自主设计。随着国际市场的日益竞争,大部分企业由于缺少知识产权的产品难以维持。”

  而宁海文具也正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只会生产加工而不懂创意设计,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切肤之痛。

  两地行业组织敲定“团购”

  据记者了解,宁海作为全国最专业的文具生产基地,2005年年产值已达50亿元,出口额达38亿元。宁海设计生产规模年产值一千万以上的企业有八十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就有十二家。

  因为出口碰壁,无奈之下许多企业开始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然而,贴牌生产的利润空间很小,部分企业利润率从过去的15%跌至2%。

  具有知识产权的设计成了这些文具企业最迫切的需求。

  今年年初,宁海文具协会带着当地360家企业的设计需求找到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要求帮助不同企业寻找匹配的设计来源;5月24日,宁海县文具协会副秘书长应宏凌又到上海考察;10月17日,360家文具企业最终敲定赴沪团购设计。

  据介绍,上海设计和宁海文具的合作将采用“大设计”模式,改变以往文具设计仅限单个产品的做法,设计方根据文具企业的产能、市场占有率和目标市场等特点量身定做系列产品设计。这样不但可以使文具企业通过独特而统一的设计确定品牌形象,而且可以使设计企业熟悉文具市场,建立完整的设计数据库。

  “创意产业不能只闻花香不见瓜熟,”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说,“设计将是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文具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上海设计高地的形成,预计将有更多制造企业来沪采购设计。”

  据透露,上海设计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与宁海文具设计协会将于下月共同成立宁海工业设计研发中心,采取各种设计版权采购方式,把上海设计输送给宁海的300多家文具企业。

  没有工业设计,

  就没有制造业品牌

  对比其他一些新兴经济国家,中国企业的创意设计观念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

  1993年,韩国三星董事长李健熙访问洛杉矶零售商时,发现索尼和其他一些公司的产品能在陈列中脱颖而出,而三星的产品则毫不起眼。为此,三星开始了在设计上的探索。2004年,三星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顶级设计大赛中共获得了100余项大奖。2005年,三星的销售收入高达800亿美元。

  “而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因为没有品牌,不得不为多家企业提供贴牌产品。对设计缺乏明确的战略要求,但对加工成本相关的问题非常重视,模仿改造较多。对待工业设计的态度是:尽可能的追求‘少投入多产出’或‘不投入有产出’。”何增强说道。

  2001年,美国丰田汽车公司设计师傅立志在上海闵行成立了雅汽车设计公司。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了自己的无奈:“中国制造业多数依靠老总的经验判断,而不是市场调查。不少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状态:高度集中的决策系统、未被充分授权的绩效部门、未脱离任务导向的业务推展模式等。”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是企业品牌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注重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将难以成就一流企业。”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中国制造”

  离不开“创意设计”

  “中国要卖多少个苍蝇拍才能赶上意大利一个苍蝇拍的利润啊。”

  在意大利企业阿来西(Allessi)的产品中,一个苍蝇拍设计成了人脸的模样就卖上200多元人民币,为此,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许平副院长对记者发出感慨。意大利阿来西品牌初创时是一个生产洁具产品的企业,现在阿来西已经是意大利一个艺术设计的品牌。

  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勿庸置疑,产品出口,其实更是设计出口。

  今年1月,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完成向日本常石集团出口的一批900TEU集装箱船的设计方案,并将设计产品送交日本船级社审查。

  “这是国内设计单位首次向世界一流造船强国出口船舶设计项目,标志着上海船院在中小型集装箱船的开发、设计上迈出了一大步,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院长高康说。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市场,更是成为了全世界都在盯住的一块肥肉。

  “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制作经费,对于国外相对成熟的创意设计团队,这就是一块极具有诱惑性的肥肉。他们的大资本注入,表面上是帮助了中国本土的创意设计市场,其实,他们在利用这个市场制作,加工他们需要的东西。然后再投放到自己的国家,转形成为商品进行盈利。”原奥美(Ogilvy)国际广告公司创意策划人陈乐告诉记者。

  创意产业悄然走俏

  勿庸置疑,政府支持的创意设计机构将对设计出口形成助力。

  在国内,以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与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为代表的政府支持机构,正在为创意设计产业化努力。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是政府实施“工业设计科技促进”专项计划、推进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机构;而2005年4月成立的,由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牵头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则更多发挥了中介作用。据统计,在上海,业务涉及工业产品设计的企业有4000多家,而专门的工业设计公司也有上百家。设计创意源源不断,却苦于找不到创意产品化的渠道。一边要买,一边要卖,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乐当红娘,为设计供求双方牵线搭桥。

  “宁海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典范,而上海杨浦区作为拥有170万人口的工业大区,包容了丰富的设计公司资源,两个地区不谋而合蕴涵着互融性,中心愿意为两个地区的共同发展牵线搭桥。”何增强秘书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道。

  此外,11月15日,由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举办的上海国际创意产业博览会也将开幕,主题是:“创意设计,创造生活”,将首次以“创意作品—创意产品—创意商品”为主线,演绎“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

  “这样的一个平台,对于创意产业化是一个帮助,希望能够积累一些创意产业商业化的经验。” 原奥美国际广告公司创意策划人陈乐说。

  然而,与上海和北京等大型城市相比,国内其他地区的创意产业似乎不容乐观。

  即便拥有400多家大大小小的设计公司,以及全国领先的工业设计产业,处于国际化竞争环境下的深圳,工业设计仍显“贫弱”。“深圳虽然也提到要打造‘设计之都’,但相关的具体支持措施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深圳大学设计系教授郭西元这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