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2:04 中华工商时报

  三、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地区分布

  (一)上规模民营企业地区分布特征

  2003-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地区分布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省区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比重较低,几年间地区分布结构变化不大。东部地区的上规模民营企业3年的数量分别是1770家、1674家和2172家;中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3年的数量分别是337家、302家和358家;西部地区的上规模企业3年分别是161家、143家和158家。

  (二)上规模民营企业地区发展特征比较分析

  从不同地区主要效益指标来看,东部地区的上规模民营企业经营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中、西部地区的上规模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能力较低,因此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从2004年、2005年两年情况对比来看,东部地区不仅规模指标的绝对数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在规模扩张速度上也要快于中西部。

  2005年,东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占全部入围企业的比重为85.7%,资产总额比重为81.2%,利润总额比重为82.3%,缴税总额比重为82.2%,员工人数比重为80.6%,比2004年分别提高了2.5、2.2、0.5、0.4和3.0个百分点。

  2005年,中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占全部入围企业的比重为9.7%,资产总额比重为12.9%,利润总额比重为12.1%,缴税总额比重为12.2%,员工人数比重为13.2%。除了缴税总额的比重比2004年轻微上升0.1个百分点、税后净利润的比重不变以外,其他几个指标均比2004年有所下降。

  2005年,西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占全部入围企业的比重为4.6%,资产总额比重为5.9%,利润总额比重为5.7%,缴税总额比重为5.7%,员工人数比重为6.2%,比2004年分别下滑了1.4、1.4、0.5、0.4和1.3个百分点。

  在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中,营收规模最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企业营收规模明显偏小。东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营收总额最大值为1081.9亿元(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中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营收总额最大值为246.56亿元(东方集团),西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营收总额最大值为163.5亿元(新希望集团)。

  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差距比较大,发展速度不均衡。在全部上规模企业中,营业收入总额超过5亿元的大中型民营企业中,东部地区的企业数量不仅在绝对数上遥遥领先,在同类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也比2004年提高,从2004年的81.5%提高到82.9%;而中西部地区营收总额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所占比重则从18.5%下滑到17.1%。尤其是营收规模介于30亿-100亿之间的企业中,东部企业所占比重更是由2004年的84%提高到2005年的89.8%,提高了5.8个百分点,接近到全部的九成。

  尽管2005年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东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仍然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运营成本增高,销售毛利下滑。东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应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在规模做大的同时强化成本控制。与东部地区企业相比,中西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在行业内拥有一定成本优势,盈利能力较强,因此中西部上规模企业应在保持上述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改善经营模式,提高经营效率,注重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争取做强做大。

  小结

  2005年我国经济呈现良性高速增长态势。《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消除了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上、体制上的障碍。

  2002-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纳税能力增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

  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平均销售净利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亏损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连续递增,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差距在逐渐拉大。

  从主要经济效益效率指标来看,东部地区的上规模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处于优势地位,劳动生产率较高,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但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运营成本较低,利润率相对较高,但企业整体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