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煤制油神话漠视资源不可再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 05:40 中国证券报
图1

煤炭企业展示煤直接液化技术 图片来源:CFP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陈亮

  “煤不值钱”,让煤制油企业在成本测算上底气十足。

  “在西部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煤炭开采成本不到100元/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说:“在当地,煤炭卖不出价钱,外运又受到运力限制,或是因煤质原因不宜外运。而一旦把煤炭转化为煤制柴油等下游深加工产品,则可以实现惊人的利润。出于经济和税收方面的考虑,当地政府因此也鼓励大规模发展煤制油等煤化工产业,而忽视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对于目前的煤制油热,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普遍表示,在高油价的环境下,研究煤制油核心技术,适度发展煤制油是可行的,但不宜大规模铺开。一些专家还表示出一种担心:如果漠视资源的稀缺性,毫无节制地开采,也许用不了100年,目前看起来还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将会枯竭。

  煤制油的成本优势

  当前的煤制油热,缘于高企的油价。从2002年开始,

国际油价出现了新一轮惊人的上涨。2003年2月,纽约WTI
原油价格
冲破40美元/桶,创出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价。随后,油价曾一度突破70美元/桶,尽管目前有所回落,但仍在58美元/桶的高位震荡。

  相对于原油而言,我国的煤炭则是显得如此的“便宜”。国内煤制油“先锋”--神华集团对外声称,其用于煤制油的煤炭,成本只有100-150元/吨。另一家煤制油企业兖矿集团的煤炭测算成本也不过150元/吨。

  如果简单计算一下,煤制油项目每万吨油的固定资产投资在1-1.2亿元左右,按15年折旧(与国内石化企业相近),那么每吨油的折旧成本则是700-800元。如果按4吨煤生产1吨油计算(不考虑发电用煤),煤炭成本按150元/吨计算,主要原材料成本是600元。那么,上述两项主要成本共是1300-1400元/吨,而产成品已经是柴油和石脑油。

  如果是进口原油,按7.35桶换算1吨(中石化的原油加工量是按1吨=7.35桶换算),以30美元/桶计算,仅1吨原油的价格就是1740元左右,这还没有考虑进口的运费,以及将原油炼制成柴油的设备折旧。

  当然,资料显示,煤制油项目的燃料动力成本,以及维修费、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比同等规模的炼油企业要高出一截。但在煤制油成本中,所占比例没有固定资产折旧和煤炭成本大。

  由此可以看出,即使经过转化,由于煤价较低,煤制油的成本优势还是比较明显。

  低煤价可持续吗

  对于150元/吨的煤价,有业内人士质疑,神华集团和兖矿集团由于自己拥有煤矿,把煤炭成本计算得过低,因此才显得煤制油项目的收益率较高。

  对此,兖矿集团总经理王信表示,尽管兖矿煤制油的煤炭成本是按150元/吨计算,其实目前的成本才只有110元/吨,仍还留出了较大的空间。

  为什么煤炭成本的计算会如此之低?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在沿海地区,优质煤炭价格通常能卖到500多元/吨,但其中包含的运费及流通环节成本已经占了煤炭售价的一半以上。

  而在煤炭产地,车板含税价一般只有200多元/吨。而这种外运煤往往经过洗选,并需要从坑口运到火车站,并且报价含税。如果把这些费用去除,煤炭成本又将有一定程度降低。同时,由于间接煤制油技术对煤质要求较为宽松,如果采用发热量较低的煤,煤炭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煤炭企业取得煤炭资源的成本非常低。

  今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我国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贵州、陕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

  而在改革之前,不少国有煤炭企业一直是无偿取得大片煤田的采矿权。但这些煤田的质量即使在改革后,向这些企业补征的款项,按可采储量折算的价格通常不过1-3元/吨。而如果是在市场上,即使是可采储量不大的煤田,采矿权的拍卖价一般在5元/吨以上,部分优质煤田采矿权的竞价甚至接近10元/吨。

  漠视背后的真实驱动力

  业内专家指出,由于占有资源的成本几乎为零,企业和地方政府往往漠视煤炭的不可再生性。“挖出煤对企业而言就是利润,对政府而言就是税收。所以,在他们看来,煤采得越多越好。”

  一位大学教授的话更是一针见血:“一些利益相关方的高层,在现任职位上能呆多久?十年、二十年?反正在他们的任期内,矿区内的煤一般是采不完的,那就拼命采吧。对他们而言,任期内企业效益越好,当地经济越发达,个人就越有希望飞黄腾达。”

  不过,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如果无限制地开采,使得煤炭供给过剩,反而得不偿失。1998年煤炭市场低谷时期的惨淡景象,至今仍令很多人记忆犹新。

  因此,煤炭资源的拥有者纷纷开始寻求一种可以转化煤炭价值的途径。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走高,以原油为原材料制成的化工产品价格飞涨,而这些化工产品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煤炭制成。因此拓展煤制油、煤制甲醇等耗煤量大的煤化工产业,成为了煤炭资源拥有者的共识。

  通过价值转化的方式,可以拓展产业链延伸,攫取产业链上更多的利润,而节省的煤炭运费也直接增加为利润,并且暂时不用担心增加煤炭产量所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了。

  国家发改委在今年8月底发布的分析报告称,目前国内在建煤矿项目规模在8亿吨左右。由于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约为21亿吨,如果这些煤矿的产能在两三年内全部释放,这即意味着,我国未来对煤炭的消耗量将增加40%。而据记者了解,这些在建煤矿有相当一部分是为大型煤化工项目作配套的。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截至2002年,我国探明可采煤炭储量为1886亿吨。如果按照每年30亿吨的速度,还可以采多少年,很容易都可以计算出来。当然,国土资源部同时还公布,我国尚有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吨。但需要指出的是,基础储量和资源储量并不能和可采煤炭储量划等号,并不代表都能开发利用,相当一部分煤炭资源是开采难度很大,或者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的。

  追逐利润本来就是企业的天性,企业热衷于煤制油原本无可厚非,而这恰恰是国家需要进行宏观调控的。但在现有的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拉动经济,仍有发展煤制油的冲动。

  不少专家认为,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从经济的角度看,国际油价能否长期保持在高位,国内煤价能否保持在现有水平,是巨额投资能否收回的关键;而从国家

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发展煤制油有利于减少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减少因国际政治局势动荡所带来的冲击;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巨额投资的结果,只是以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去替代另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目前煤炭开采成本过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往往被漠视,无节制地开采将令资源枯竭的那一天提前到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